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费正清通过亲身观察,他从美国民主、苏联革命模式、国民党统治等方面进行比较,对中共群众路线作出深入解读。但是,他的认识也受到其所代表的国家和阶级利益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他在来中国前,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召见。罗斯福授权他与中共领导人接触,以更多地了解中共敌后抗战情况,回来后向他报告。罗斯福还交给这名记者一份《世界航空图》,要记者代他转送给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这名记者来到延安之后,要求单独会见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罗斯福赠送的地图。  相似文献   

3.
1944年夏,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开始了对延安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考察。中央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显示:美军观察组的派驻和撤销都由美国人主动提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美军观察组非常重视,热烈欢迎,并给予了积极配合。美军观察组的目的是搜集有关日军的情报,了解中共的实力和在对日反攻中的作用,确定战后美国与中共合作的可能性。他们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开展专门座谈、实地参观等对延安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了很多考察,不仅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而且与中共洽谈了一系列军事合作,同时也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有了全新的认识,给予了客观的高度评价。此外,与美军观察组相关的一些档案也从侧面证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付出的巨大牺牲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靖 《党史纵览》2014,(5):9-12
正费正清(1906-1991),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国际汉学泰斗,也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智囊成员之一。费正清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生中曾5次以不同身份来到中国。20世纪40年代,他曾受聘于美国政府,两次被派往中国,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多次接触,并与他们结下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后期,一批外国记者及驻华美军人员获许进入延安及华北敌后.他们在详尽了解了被国民党当局一直严密封锁着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后,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感受,即人们总是把共产主义视为巨大的“恶魔”,但中国共产党并不可怕,因为中共并不是苏俄意义上的共产党.他们说:“如果依照俄国人给共产党下的定义来看,中国的共产党并不是共产党.目前,他们既未提出也没有实行共产主义.”中共“没有一点和俄  相似文献   

6.
<正>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美国学者托马斯·亚瑟·毕森和欧文·拉铁摩尔等一行人于6月21日到达延安。毕森用铅笔在两个笔记本上记录了4天的延安之行,这些笔录成为《1937,延安对话》一书的最初手稿,这部极具史料价值的原始档案详细叙述了毕森等人在延安4天的具体情况,为我们了解七七事变前中共的抗战主张、延安的风土民情,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字、照片等叙事史料。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起源于延安,并从延安走向世界。就中共与美国的关系而言,1944年接待美军观察组是延安外事工作的重要开端。随后,中共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等也开始了直接的交往,其中与两国三方(即中美两国和国共美三方)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重庆谈判、停战谈判,相应的协商机构则有三人军事小组、军事调处执行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共产党与美国一直势不两立。但是,在抗战后期,双方却有过一段合作。那时,美国派出记者和军事观察组来到延安访问,寻求与中共的联系及合作。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后,中国共产党也正式决定与美国进行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合作。双方在抗战后期的联系及合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中共与美国在抗战后期确立的相互联系及合作政策的思想基础却有很大不同。 当时,美国确立与中共联系及合作的政策并不是要实行主义上的合作,而是要实行主义上的排斥。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当权者认为,只要中国共产党放弃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赶考"新中国成立前后,有人散布"共产党可以打天下而不能坐天下"的论调,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外一些友好人士也担心中国共产党会经受不起执政的考验。例如早在1940年,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时就指出,"然陕北地贫,交通不便,商业不盛,地方非广,故治理较易风化诚朴。设中共若握着东南富庶市场,区域广大,不知能如此廉洁,兴利除弊,为人民造福如延安之精神乎?"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后,也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类似的警示。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  相似文献   

10.
郝思睿 《党课》2021,(2):68-72
“我想更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也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更加真实的中国。”在美国政界和学界,傅高义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号——"中国先生",他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精通中日两国事务的学者。在波士顿剑桥街、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一面墙上,一位老教授面部微侧、目视前方,打着领结,右肩上方画着一丛水墨毛竹。这便是“战后在美国几乎是单枪匹马创造了当代中国研究”的《剑桥中国史》编者、“头号中国通”费正清。紧挨着的一张照片上,则是一位神色随和、嘴巴自然微张的“中国老头”。这就是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在哈佛同时有着“中国先生”和“日本先生”之称的傅高义。  相似文献   

11.
袁小伦 《党史纵览》2009,(11):29-34
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起源于延安,并从延安走向世界。就中共与美国的关系而言,1944年接待美军观察组是延安外事工作的重要开端。中共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等也开始了直接的交往,其中,经历了与两国三方(即中关两国和国共美三方)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重庆谈判、停战谈判,  相似文献   

12.
抗战后期美国与中共合作的基础是脆弱的刘德喜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美国与中国共产党一直势不两立。但是,在抗战后期,双方之间却发生了合作。那时,美国派出记者和军事观察组来到中共边区政府延安访问,寻求与中共联系及合作。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后,中国共产党也正式决定...  相似文献   

13.
罗雄 《湘潮》2013,(5):1-3
延安是中国人心中的革命圣地,在中共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在这里,诞生了新生的红色政权,成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一代伟人刘少奇作为延安时期的五大书记之一,也是延安精神的培育者和实践者,他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卫 《世纪桥》2012,(19):35-36,38
延安整风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并对建国后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界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构建无产阶级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及重要举措。在延安整风运动即将全面展开之时,以讽刺漫画、杂文、墙报等主要形式的延安文艺新潮,则成为了波涛汹涌的文艺界整风的缘起。  相似文献   

15.
路克利 《党的文献》2011,(5):111-116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等为代表的哈佛大学学者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海外中共研究的哈佛学派。1948年,费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心目中延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有宝塔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那里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以后对革命史、党史的学习.我对延安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向往之情也油然而生,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领略一下这些地方的精神风采,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1944年七八月间,美国政府分两批向延安派遣了一个由18人组成的军事观察组,代号“迪克西使团”。这一事件既表明美国官方开始正视中共力量的存在与作用,也体现了中共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积极合作精神。它标志着长期以来国民党对共产党实行的封锁政策的破产,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的开始。 一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公开发表宣言,主张“中国与英美及其它诸友邦缔结军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运动,史学界有多种论述,但笔者认为,开展这场运动的初衷是:长期以来毛泽东对莫斯科的瞎指挥不满,对中国共产党内迄今为止仍然普遍存在的迷信苏联和共产国际、盲目崇拜莫斯科的思想情绪感到忧虑。他要通过整风运动重新调整中国共产党与莫斯科的关系,全面摆脱"国际指挥中心",彻底排除其对中共政策的干扰,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中共独立自主制定的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19.
林基路在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中国共产党与新疆地方实力派盛世才建立了统战关系,盛世才要求中共派干部帮助他。1938年,党中央从延安抽调部分干部,分两批从延安出发,到新疆担任各种职务。第一批林基路、李云扬、杨梅生3人,随任弼时一道于1938年3月10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20.
延安,对外人而言是一个谜。 在这里,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共,逐步站稳了脚跟,并得以发展壮大,开辟出了一块新天地。 在这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最具有朝气的职业革命家们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执著地奋斗着。 在这里,中共开始了另一个新的意义的长征,最终走向了北京城。 然而,这个地处自然灾害频繁的黄土高原的小城,如何养活了那么一大群人?绝大部分来自南方鱼米之乡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这块中国最贫瘠的地区之一生存的?这是一个谜! 小米·草鞋·老鼠·跳蚤 延安人过的是纯正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 军事共产主义并不新鲜,苏联20年代就搞过。但延安军事共产主义并非舶来品,也并非共产党人的凭空杜撰。它在中国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