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预示着全球经济将二次探底,这对现存全球化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债务危机,其根源在于美国对美元霸权的滥用。美元霸权已严重制约中国的发展,而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脱离美元霸权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当代世界》2008,(11):29-30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为美国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把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推向了濒临衰退的境地,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经济体制和模式,已经对整个国际政治格局造成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世界形势发生关键性变化的一年,美国次贷危机转变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目前金融危机正转变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娜琳 《当代世界》2009,(12):78-80
近5年来,蒙古国的GDP年均增速约为9%。2008年蒙国民经济的基础即农牧业喜获丰收,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亦均好。但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没有绕过这个内陆小国,使其照样遭受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蒙古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应对危机的各种措施,并寻求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和援助,特别是仰赖与中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记者:现在正是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之际,但这次源于西方的金融危机同以往有着很大区别,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衰退,而发展中国家。包括新兴大国受到的伤害要小些,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您如何看待目前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身处亚洲贸易中心,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和香港,成为了这场“金融海啸”肆虐的重点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驱使下,我国两岸三地问的经贸关系早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金融危机的出现,是危机还是转机?两岸三地又该如何携手抵抗金融危机带来的一波波破坏呢?本文将从两岸三地最新的贸易数据出发,分析金融危机对两岸三地贸易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大陆的实体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台资企业主要集聚的东南沿海省份受到较多冲击。台资企业作为在大陆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90%属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可忽视。自2008年以来中央高层频频走访上述外贸型大省,希冀从调研结果中寻求解决的政策之道。为此,我们也对江苏昆山地区的台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深人调查与研究分析。本文在对昆山台资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拟就世界金融危机对大陆台资企业的影响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杨明华  李晨 《当代世界》2009,(10):37-39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和欧元诞生的启示,十几年来,东亚地区各国均致力于金融市场的改革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寻求推动和完善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的途径。时隔11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东亚地区的金融安全再次面临着巨大威胁。只有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对东亚地区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沈耕 《当代世界》2009,(10):50-52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向全球蔓延扩散,阻断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进程,致使世界历经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探讨这次危机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次危机的根源和性质,更好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全新视角。当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金融垄断阶段,在形式上与过去的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其内在的根本矛盾未变。在变与不变中认识资本主义,首先要在不变中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过渡性,在变化中充分估计资本主义对社会矛盾的调节、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全球金融危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延伸,其结构性原因是全球货币流动性的过剩和泛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原因;浮动汇率制下的全球经济失衡,是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机制。21世纪以来,发达经济体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制度的过度创新,大大促进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可能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产市场的价格泡沫,但资产泡沫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出现流动性黑洞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崩溃,导致经济衰退。中国可根据全球流动性过剩与国际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防范未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相互依存和复杂化的世界中,国际合作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日益多面化、重叠化和复杂化。克服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食品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对全球努力和合作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这需要共同的努力,以及让全球治理为所有国家和人民更好运行的新思想。全球治  相似文献   

13.
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了现行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的缺陷,二十国集团峰会为全球合作共抗危机提供了一个重要协调平台,G20的机制化则使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找到了新的起点和路径。但是,对机制化后G20的前景不宜过于乐观,因为迄今为止其仅仅是对现行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的一种技术性修正。不过,G20机制化所代表的改革方向却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即在全球经济治理框架中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的权重。在通过G20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过程中,中国既要态度积极,又要坚持改革的渐进性和在原有框架内进行的原则,谨慎看待中国的作用与责任,以妥善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促进国际力量格局演进,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推动G20峰会机制化进程,为重塑国际秩序提供契机,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降临。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国际展望》2010,(1):96-96
<正>伴随着新世纪"零零年代"的逐渐远去,我们迎来了全新的"壹零年代"。过去的十年,我们不断面临挑战,恐怖主义、战争暴力接踵而至,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相继暴发,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日渐凸显,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严重衰退;我们也见证了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09,(6)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量的企业整体效益下滑。中小企业如何在全球经济寒冬中寻求生机与"保增长",成为了众生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民间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在这一趋势下,开展各国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探讨和解决全球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以及目前地区和全球安全形势的不确定,使得各国之间,特别是力量在不断上升的发展中国家之间有了更明确、更紧迫的合作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次金融危机从2007年发端于美国房地产次贷市场,此后范围逐步扩大,程度愈演愈烈,至2008年9月美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达到高潮。在本轮危机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无一幸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缠绕一起,目前还未见穷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8月统计,全球金融资产损失达到1.4万亿美元,近期IMF又将损失估值调高为2.2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表明了美国金融霸权的衰落。这是美国经济霸权的危机,也是美国大力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即新自由主义的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显示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特点,即金融产业脱离实体经济片面畸形发展,全球经济过分金融化,因而被称作“全球金融市场资本主义”。目前经济危机还在持续,与此同时,世界政治也开始进入一个动荡不安的高风险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0.
周晨 《当代世界》2010,(6):54-56
2008年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以协调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危机的大平台的角色而备受世人关注,与此同时,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的呼声也逐步高涨。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改革,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促成了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