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一大”闭幕的时间,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8月1日闭幕说。主要根据是1929年12月31日董必武给何叔衡的信,信中第四点说:“一大”会场是借李汉俊的住宅,开到最后一次会的时候,忽被侦探所知,未及成会,李寓即被搜检。隔了一日,我们到嘉兴南湖船上,将会开完”。学者们认为,董必武信中的“隔了一日”在南湖开  相似文献   

2.
我国党史界普遍认为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但是,笔者根据下述材料,认为尽管何叔衡是湖南派去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而他到了上海后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  相似文献   

3.
正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1921年,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另外,包惠僧作为陈独秀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人们对荷兰人马林多有了解,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尼克尔斯基却是个谜,他的模样、他的经历、他的故事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4.
凡了解中共党史的人都十分清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人,其中国内同志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及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5.
寻找中共一大“第十五人”照片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凡了解中共党史的人都十分清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人,其中国内同志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及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6.
苗体君 《世纪桥》2006,(7):41-45
何叔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共“一大”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之一。但最近阅读“一大”代表张国焘撰写的《我的回忆》一书上册时,发现书中否定何叔衡的“一大”代表的资格。张国焘在书中写道:“湖南代表是毛泽东与何叔衡。何叔衡是一个读线装书的年长朋友,常常张开大嘴,说话表情都很吃力,对马克思主义懂得最少,但显出一股诚  相似文献   

7.
《党的文献》 1998年第 6期刊载了一篇专题文献《志求同志在狱中给省委的信》 ,是 30年代被国民党关押的一位爱国志士、共产党员志求在狱中向组织写的秘密汇报信。信中详尽地记述了他和战友们在狱中遭受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残酷折磨、他们的坚持不懈的斗争、他们的学习生活等等。该信充满了顽强不屈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对中共党史研究颇多裨益。但编者注明该文献作者、省委、监狱名称等均不详。笔者查阅了有关的党史材料 ,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考证 ,初步确定 ,“省委”为河北省委 ,“监狱”为草岚子监狱。现将有关结果阐述如下。一、关于…  相似文献   

8.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归宿各不相同:毛泽东:1976年9月9日逝世。董必武:1975年4月病逝于北京。李达:1966年8月受林彪迫害,在武汉去世。陈潭秋:1943年9月被盛世才杀害于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卢湾区兴业路上。黄陂南路西首,有一排青灰砖墙的石库门楼房,其乌亮的大门上配着一对铜环。墙上的大理石上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这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等13人,在此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0.
对于张国焘成立伪中央的时间,党史教材和许多老同志回忆中说法纷纭,有“10月、“10月5日”、“10月15日”、“12月中旬”和“12月5日”等几种。《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第四期发表秦生撰写的文章——《张国焘伪中央成立时间考》,认为“10月15日”之说是准确的,有下述材料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11.
1979年12月3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夜,天气异常寒冷。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老人病院的病床上,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忍受着严寒的侵袭。身边没有护士,也没有亲人。他身上盖的被子与毛毯掉了,他无力捡起来,最后冻死在异国他乡。他,就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物,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和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张国焘。被国民党遗忘的张国焘曾流露出回大陆的意愿1948年底,蒋家王朝大势已去,国民党许多高官显要纷纷逃到台湾。张国焘慌忙把《创进》停刊,携带全家逃到了台北。张国焘携家眷逃台后,举目无亲,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  相似文献   

12.
李响  韩璐 《党建文汇》2011,(7):43-43
许世友曾说:“党内除了主席,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而在毛泽东的记忆中,与张国焘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刻。任何一本中共党史,都跳不过张国焘这个名字,他在历史上的功绩和错误都无比鲜明。有文章用A面和B面来解读他的一生,但很久以来他在中共党史上最显著的标签是:叛徒。随着近些年档案资料的不断公布、  相似文献   

13.
提起何叔衡时,只要略知中共党史的人都会知道此人的,因为他是中共“一大”的十三名代表之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1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当时57名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有28岁的毛泽东,另外一位便是45岁的何叔衡  相似文献   

14.
1935年9月,张国焘企图以武力胁迫党中央南下的阴谋失败后,又率军南下,在四川马尔康县卓木碉成立的伪中央,演出了一幕“黄袍加身”的丑剧。对于张国素成立伪中央的时间,党史教材和许多老同志回忆中说法纷纭,有“10月”、“10月5日”、“10月15日”、“12月中旬”和“12月5日”等几种。为辨明史实,对张国焘成立伪中央的时间进行考证是必要的。关于成立伪中央,张国焘曾有这样一段自白,“我在阿坝停留了几天后,沿大金川南下卓克基……我们旋即在卓克基举行高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两个重要决议:一是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13,(16):F0004-F0004
连城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之一。1929年5月、6月、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三次进入福建省连城县的新泉。6月14日,毛泽东在新泉撰写的《给林彪的信》中指出“个人自私的欲望决定会被群众所拒绝”,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在他59年的革命生涯中,创下了中共党史上的几个之最: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年长的参会者,是红色政权首任“大法官”,同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在有关的党史论著中,对“省委”、“县委”、“市委”的称谓始自何时说法不一,大体有以下几种: 1.党的五大前即存在以上的称谓。如《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0卷第161页:“1924年夏,陈佑魁调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第9卷第250页:“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王凌波)又由何叔衡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前来宁乡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罗迈主持下举行了入党仪式”:第7卷第116页:“北伐军占领南昌(1926年11月8日)后,中共江西省委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于1929年5月、6月、12月三次率红四军进驻连城新泉。在新泉,毛泽东通过总结井冈山以来的革命实践经验和党内军内争论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思考,1929年6月14日写下了《给林彪的信》,1929年12月率红四军在新泉开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训,并起草了古田会议诀议,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建党建军纲领及群众路线的形成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洋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来门7个地区共产党早期组织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出席了会议。中共一大会址,是幢石库门楼房,建于1920年秋。当时为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胞兄李书诚的寓所。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复,建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览》2002,(11):4-5
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