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韩关系20多年的磨合为两国关系的深化奠定了基础条件,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临着难得机遇。中韩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绝非易事。外部因素干扰、军事安全合作滞后、民族主义情绪浓厚、贸易摩擦、共有文化解读与历史认识的分歧等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为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两国应提升中韩关系的战略高度,将之打造为东北亚稳定和发展的核心支柱,为此要积极推进中韩FTA建设,共同构建东北亚发展新模式;强化中韩安全合作,以此为基础寻求建立中国与美韩同盟的沟通机制;加强对日协调,推动中日韩三方合作;密切并扩大两国间多层次的人文交流,加强两国智库间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初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当地舆论认为,普京的访问和通过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并巩固和加深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达成一致,今后两国的合作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3.
拉佐夫 《侨园》2006,(6):15
15年来,俄中两国不仅在双边关系和国际舞台上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并进行政治协作,而且经贸合作和人文合作也空前高涨。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是两国战略伙伴与合作关系发展的合乎规律的延续。今天,俄罗斯与中国的政治互信程度超过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老一代中国人尚能很好地了解俄罗斯的丰富文化及其传统和习俗,而中国青年一代对此知之甚少。我们希望通过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使中国朋友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我们的成就、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当代俄罗斯及其历史和文化。此次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政治领袖…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6)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政府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近些年来两国关系由"暖"变"冷",与两国公共外交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正视问题的存在,理性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中韩两国公共外交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7,(8)
<正>5月10日,文在寅正式宣誓就任韩国第19届总统。文在寅上任,直面萨德入韩、朝鲜问题、美日韩同盟、中朝特殊关系,横亘在中韩两国之间的各种制约因素盘根错节,令中韩关系摇摇晃晃。中韩关系关键看韩国,两国关系能否拨云见日,走出扑朔迷离的窘境,正在考量文在寅这位难民出身,当过特种兵、人权律师,同时又是前总统卢武铉挚友的韩国新总统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友谊和革命友谊。两国建交20年来,在国家关系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民间对立却不断激化。问题导向型、意识形态型和工具型是民间对立的主要类型;但它们通常相互交织。民间对立主要是由于民族主义的膨胀、媒体的不当宣传、经济发展导致的心态失衡以及两国外交政策的冲突四个原因综合引起的。化解策略是:超民族主义的视角处理历史文化问题,加强文化交流,媒体承担好社会责任正面引导民众,科学认识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妥善处理经济纠纷,增进政治互信,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性事务的合作等等。民间对立直接影响国家的友好关系,中韩两国政府、企业、媒体、民间社团和民众都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努力改善两国民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应韩国总统金泳三的邀请,李鹏总理将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对韩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自中韩1992年建交以来,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和现任总统金泳三相继访华之后,我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韩国。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平相处,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他们发展友好关系。冷战后,国际交往中意识形态的因素淡化,经济合作的分量加重,中韩关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和发展的。 韩国是中国一海之隔的邻邦,发展中韩双边关系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李鹏总理此行的主要目的旨在扩大两国最高领导层的交流、促进和加强两国建交以后发展起来的睦邻友好关系、扩大两国在经济、贸易、工业技术交流等各个领域里的合作和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1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问印度期间,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签署了两个宣言:进一步巩固俄罗斯联邦同印度共和国之间战略伙伴关系宣言以及加强并深化俄印经济科技合作宣言。舆论指出,这两个宣言将为推动两国长期合作和发展全面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最早是在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积极予以回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哈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提升了两国关系。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两国的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被落实的典范。中哈合作的顺利发展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中印两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2005年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建立的第一个地区合作组织,在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个月后,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接受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为观察员国,即准成员国。印度如果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必将在安全、政治以及经贸等各方面对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韩国总统金大中的邀请,朱镕基总理将在17日至 22日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将对加强中 韩两国的友谊,扩大双方多方面的合作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自中韩 1992年 8月建交以来,两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发展。而推动这种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两国高层领导人频繁的互访。近些年来,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等,以及韩国的几任总统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都曾分别访问了韩国和中国。特别是现任总统金大中1998年访华时,江泽民主席与他…  相似文献   

12.
杨龙 《学理论》2012,(27):29-30
中韩苏岩礁(离於岛)之争不是两国领土纠纷问题,而是中韩丽国因海洋专属经济区重叠后划分面引发的界限争端问题.中韩双方都需从战略的高度与长远的角度、从中韩关系的长远健康发展出发,依照相关国际法的规定以及现实状况公平合理和平地解决.这就需要中韩双方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资本",社会资本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占有量的差距会恶化社会分裂和排斥问题。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就必要扩大社会资本的共享程度。社会资本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人际关系的信任结构决定社会资本的共享或垄断。因此,为了增进社会资本,必须得扩大普遍信任关系,以增进对于一般人的信任与系统信任。目前,中国与韩国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分裂和排斥问题,这些问题与两国的信任结构有很重要的联系。因为,中国和与韩国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以上的现代化发展路程,然而,中韩两国都仍无法摆脱封闭的以关系为中心的信赖构造。通过公民社会和公益NGO的活动,中韩两国都能够增进普遍信任。因为公民社会可以当作普遍信任形成而成长的平台,特别是作为一种接触方式,公益NGO的活动直接扩大人们的普遍信任并且增进经验。  相似文献   

14.
深化中俄农业合作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元化,"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日益深化。在农业合作方面,中俄两国有扎实的基础,合作也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研究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农业特点,对两国农业进行互补性分析,得出两国在农产品结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农业科技等方面存在深厚合作基础的论断。结合两国的政治、经济、粮食安全等背景,对中俄在农业合作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在模式、政策、科技等方面提出发展农业合作的针对性建议,以深化中俄农业合作,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全 《党政论坛》2011,(16):42-42
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发表了两个联合声明,这为中俄关系日后再续佳话、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两国关系有新定位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中,中俄提出要致力于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俄高层互访不断,两国间协作日益密切,经贸合作逐步扩大,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外交模式,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通过深层透视可以看出,中俄外交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为此,要在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深化政治互信,规范贸易秩序,完善贸易服务体系,调整贸易结构;广泛开展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民间往来,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学理论》2009,(28):51-52
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自1950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在冷与暖之间交汇,事实证明,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增长点,有效地解决经济、政治领域和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合作互利的稳定而长久的关系,才能有利于两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两国携手发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德里专电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同美国的关系多数时间里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自苏联解体后的一年里,印美两国以军事合作为先导加强了双边往来,使政治气氛有了明显的改善。美副总统奎尔今年6月说,“两国关系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好过。” 印美两国军事关系的缓解始自80年代初,但进展并不快,双方合作基本上限于技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发展中硕果累累的一年。中俄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两国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这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共同宣布,中俄决心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两国关系步入一个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协议,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每年都要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的发展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及时地交换意见。12月26日至28日,应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的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对俄罗斯进行了工作访问。这次访问标志着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正式启动,这是中俄两国落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步骤。为协调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更好地发挥中俄双方的合作潜力,不断提高双方的合作水平、质量和效率,两国总理商定,设立中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  相似文献   

20.
王妍 《瞭望》2000,(42)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10月12 日至17日对日本进行正式 友好访问,中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都期待着这次访问能进一步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 自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至今28年来,两国关系总体上发展顺利,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与日本领导人确定了两国要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去年7月小渊首相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确立了两国在各个领域加强务实合作的重点和方向,为两国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