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监管环境与企业生产污染的活动,实质上是双方参与的利益博弈过程。其中,政府环保策略是博弈过程的重要变量。弱制度约束下的单方理性会降低环境收益,并阻碍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帕累托最优的达成。按照博弈的逻辑结构,不同场域下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纯策略博弈过程及结果各不相同。为改善博弈失衡困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政企合作双赢,针对不同国家主体功能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治污博弈结果,应采取不同的合作治污政策。  相似文献   

2.
刘万云 《学理论》2014,(20):44-45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河南省在此方面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如制度、资金、人力资本等困境。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进行户籍、农村土地等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经费分摊机制和提高农村转移入口的文化知识与技能,是破解此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农民价值观包含了农民利益观、农民生产力观、讲求实效观和共同富裕观等思想观点。邓小平的农民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唯物史观和现代伦理观思想特点,其对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个体化视角下失地农民的风险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让失地农民摆脱生活的风险困境,让他们过上一种有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的安定生活,是一个关系到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团结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运用风险社会理论中的个体化理论,着重分析了失地后农民遭受的的风险困境,提出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看待转型期中国城乡关系的变革,积极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帮助失地农民摆脱风险困境。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失灵及其角色的动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自身的行为偏好、政府垄断、政府决策与执行困境以及对政府的监督困难,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失灵、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政府没有根据市场、社会的发育情况,适时、动态地转换自身的角色。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其角色需进行动态地转换,转换的速度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适应。目前我国市场和社会发育不成熟,与政府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强。政府应继续发挥较大的作用,重点充当培育市场主体、弱化作为生产者和理顺作为安排者的角色,并不断实现其角色动态、渐进式的转换,以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有多种原因,主要根源在于:信用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不严,信用记录空白、失信曝光难,法官和市场主体素质不高等。对此,应通过加强信用立法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和强化信用监管、建立信用档案和披露失信信息、加强法官业务培训和公民道德教育等措施,重新确立诚信原则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5)
以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太阳村留守及困境儿童为例,研究分析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关注留守及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温暖;调查当地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研究儿童留守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根据一系列调查及分析,结合实例寻找出可行的解决留守及困境儿童生活及教育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言论     
《求知》2020,(8)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7月21日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网络零售业态改变了零售交易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传递方式,其发展的经济效应主要有微观层面的零售市场主体效应、中观层面的关联产业效应和宏观层面的居民消费效应。在国家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促进网络零售业态的发展,需要区别对待移动PC两个端口,协调发展实体网络两种业态和同时深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相似文献   

10.
王保宇 《学理论》2011,(8):231-232
如何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河南省在中外合作办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政策和经验。结合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 ,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我国表现为较大的东西部经济差距 ,这种状况已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因此西部大开发就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其中 ,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 ,政府应该转变职能 ,立足于市场 ,着力于完善市场机制 ,培育市场主体 ,改善西部投资环境 ,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缩小东西部差距 ,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基本途径。现阶段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而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缺失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新形势下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缺失及成因,探讨确立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电子政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由于自身的特征、行政体制以及信息环境等方面的缺陷造成了发展的困境 ,对政务信息化的妥善规划、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王正新  刘俊 《理论探索》2023,(2):112-119
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营商环境正面临着改革增量空间减小、各类数据难联通、营商政策供需匹配难度大、评价方式存在局限等诸多困境。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为破解传统营商环境的困境,进而实现数智化变革创造了条件。“数智化”营商环境是指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的数智化集成。其主要特征包括:数字技术深度赋能营商环境,大幅拓展营商环境优化空间;数字资源高度整合,“信息孤岛”连成“数字大陆”;数据价值充分挖掘,精准满足市场主体营商政策需求;全景式无感监测普及应用,营商环境评价方式实现颠覆式创新。“数智化”营商环境建设需要从战略认知、技术基础、平台构建、组织建设、法制保障、开放交流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我国营商环境数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更快发展的阶段.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毫不动摇地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工业和农业是物质生产领域两个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工农业比例是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今年在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仍能保持市场物价稳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几年的农业丰收.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的时候,要高度警惕单纯追求工业投资规模和产值增长速度,人力、物力、投  相似文献   

16.
抓好县乡财源建设是地区财政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汉中地区财政局局长高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七五”以来,汉中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从1985年到1993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由20亿元增加到91.1亿元,年均递增20.9%。财政收入由1....  相似文献   

17.
梁爱平 《学理论》2015,(1):26-27
探索"现实人"的困境与出路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主题之一,也是理解马克思"自由全面发展"的真实含义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核心,阐述了马克思对"现实人"困境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人"出路的探索,马克思通过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及德国古典哲学探寻"现实人"的出路,最后找到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城乡通开的全国统一的市场;二是注重市场体系的表面结构和市场体系的内在构造;三是构建农村市场主体;四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五是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一、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之立足点和必要性(一 )市场经济平等性是立法的立足点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 ,市场主体之间地位平等是市场经济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也只有市场主体享有平等地位 ,市场经济之正常、自由秩序才得以维持 ,其公开、公正、公平之本质特征才得以体现。民商法作为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市场独执牛耳的大法 ,对市场主体之平等地位严加保护 ,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往来均须遵守公平、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等原则进行。然而自 19世纪末以来 ,作为自由竞争之必然结果即大企业纷纷涌现 ,打破了市场主体之间力量均衡 ,从而为大企业在“公…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多年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我国保险业和证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比较规范,成绩斐然。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对外实行全面开放,由此我国金融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中国保险业在现行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框架下,其与证券业协调发展既是突破保险业与证券业进一步发展困境的双赢策略,也是我国金融业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