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这段美丽的友好故事开始于1987年,当时我担任圣马力诺共和国最高职务——执政官,我对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决定在我的任期内实现我的愿望——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那是我第一次中国之行,我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什么,但我感到等待我的一定是积极的。1988年2月,我率代表团抵达中国,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中国的接待是无与伦比的,接待安排工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大寨山选举产生的县人大代表,这里的老百姓相信我、信任我,我的职责是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生,代表老百姓说话,关注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老百姓的痛是我的痛,老百姓的苦是我的苦,老百姓的乐是我的乐。这样,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位称职的人大代表,才对得起选举我为人大代表的大寨山人民,才无愧于一名新时期的人大代表。"——摘自重庆市奉节县人大代表李佳新的日记  相似文献   

3.
我与她在网上认识,她言语犀利,文思敏捷,很合我聊天的胃口。我说:你有心事可以向我倾诉,我可以成为你心灵的通气孔。她说:你真聪明,知道我是个有故事的人。我说:网路上行走的女人,都有故事。你想倾诉,我愿意聆听。她于是说:我想说说的,是我曾经度过的一段沉沦的岁月,曾经,我却以为那是爱情……  相似文献   

4.
四年前,我遭遇了一场灾难,我以为将是我白头到老的爱情倒塌了。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一直以为我能做到一切,包括爱情,尽管这是一段从一开始就不被祝福的爱情。可我还是坚持不懈地付出了所有,直到最  相似文献   

5.
1970年的米饭     
我六岁的时候被人崇拜,起因是我的口粮与众不同——在我的那个班上,所有人都是吃生产队的粮食,惟独我是吃公粮的人。我所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地州大队上岭生产队生产玉米,这是我家乡祖祖辈辈的主食,而我的主食却是稻米。大米饭与玉米粥的滋味有什么不同,我的同学韦瑞全说得最好,他说,有米饭吃的那个晚上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我从事的工作都很平凡,所做的事情也很平常,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当年是辽宁省青年红旗手。父母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我不能忘记,自己是工人阶级后代这个根本。从小到大,特别是参军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就照着雷锋那样去做,雷锋给战友洗衣服,我就给新来的战友做被子;雷锋捐款,我就捐款。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7.
徐飞 《北京观察》2021,(2):50-53
"我是委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必须要敢于承担、勇于担当。""我是委员,作为读书群的群主,我要把政协的书香变成全社会的书香。""我是委员,希望通过线上委员工作室的形式来宣传《民法典》,更好地联系群众、凝聚共识。""我是委员!""我是委员!"这样的声音一次次在大厅里回荡。  相似文献   

8.
正在文明办组成的道德模范巡讲团里,我妻子是其中一员。轮椅上的她跟随报告团到各单位巡讲,每到一处我跟随其后,楼再高我也要背团里的残疾人上楼,包括我的妻子。毕竟我也是40多岁的人了,不再年轻。我的双膝几乎不堪重负,我是在用信念支撑自己  相似文献   

9.
“我成为广西人已经26年了,广西是我的家乡,我为此很自豪,我想一直拥有广西身份。广西给了我最初起跳的平台,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无论在哪里,我都说自己是广西人。”  相似文献   

10.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0,(11):40-41
我不知道"声音"是什么,我的记忆都是无声的,但画却在与我交谈,我听得见笔下植物、花卉的灵性,无论是叶是花,无论是开是谢,她们在与我说话。 那,真美。  相似文献   

11.
寂静的海边,有一簇烟火,一个人的背影渐渐清晰,在初升的太阳下,一个声音发问:“我是谁?”一组生活中最平凡的人,声音带着暖意,作了解答:“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2.
童年时,我曾是一个只能每天躺在病床上的小女孩儿,我的父亲和母亲很少给我买糖果和玩具,而给我更多的是精神关怀。他们让我自己学着读书写字,让我读家里书架上的书,也给我买过和借过很多书。在自学的日子里,书是我的老  相似文献   

13.
“我”与“他”的用法是不同的 ,“我”不是用来指称我自己的 ,不具有指称的语法功能 ,在不同的情况下它有不同的用法。“我”的用法和“他”的用法是不同的 ,如果说 ,“他”可以用“张三”来代替的话 ,那么我绝对不是我自己的永恒的名字 ,始终有确定的所指的名称。唯我论的错误的语法根源是把“我”看作是始终指称我自己 ,特别是我的心理过程 ,或者心理实体。  相似文献   

14.
小康月报     
《小康》2012,(1):18+20+22+24+26+28-29
正@李阳疯狂英语:几点说明:第一,我肯定是爱我太太的,否则怎么可能在一起那么长时间,并有三个如此健康、可爱的好孩子;第二,我太太不是弱者,而是强者,我和我的家人、同事都是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她、迁就她。为了照顾她的感受,我最近四个月是无家可归的。第三,我的孩子是实验品只是一个说法,就像深圳是特区一样。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有人约我写篇纪念文章,一时我不知从何写起,只觉得这位民族伟人,永远是我心中不灭的丰碑。回忆把我带进了难忘的1976年1月8日,当我作为他老人家治丧委员会的一员,首批瞻仰他的遗容时,看到他静静地躺在北京医院一间简陋的平房里,我不禁热泪盈眶。一幕幕历史的镜头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周总理陪我们到毛主席那里作客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开会,我是主席团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当在会议室休息,我与周总理握手时,他微笑着说,"我们都是老乡,何必这么客气!"我是盐城人,总理是淮安人,同在苏北,可算是江苏同乡。周  相似文献   

16.
聂勒 《今日民族》2007,(4):50-51
我是佤族人。我的名字全称叫聂勒希谷,希谷是我们族人的种姓,以前佤族以种姓为部落,我就出生在希谷部落,是希谷部落的后裔;聂勒是我的名字,聂,是佤族男性排行老二之意,勒,则是我的名字,有丰富、多余、繁荣之意。  相似文献   

17.
归来     
<正>给我的题目是柏格理精神对我的影响——我为什么能在石门坎支教八年。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的大脑不是思绪万千,而是一片空白。石门坎——新中小学于我而言是我的生命所不能承载的重量,我也曾苦苦地追问,究竟是什么让我如此难以割舍?在自己列出的N个理由被一一否定后,我清楚地意识到:因为石门坎让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知道自己此生来到这世界的意义。之所以以此为开场白,是因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此生我需要穷其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的是什么,学会之后,将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征文获奖记     
那天,我的小灵通骤然响起,我礼貌地接听了电话,一个带着京味普通话的女中音传入了我的耳廓:"我是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的编辑,请问您是郑凤鸣吗?"我先是一愣,  相似文献   

19.
<正>一生中有三个阿妈,这是我的不幸,也是我的万幸。我的三个阿妈,生母给了我生命,继母养育了我,义母则锻造了我的品格。在义母的再三叮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去看望了我的生母,对我的继母也孝敬有加。生母给我生命我的第一个阿妈,是我的生母,一个大山里的彝家妇女。阿妈18岁生下我,我吃母乳长大。山里生存条件恶劣,我阿妈和阿爹要早出晚归劳作,养家糊口。6岁那年,阿妈说,我们得盖院新房子,要不儿子长大了讨媳妇没有住处。从此,每天天还没  相似文献   

20.
我的阅读紧紧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的出版物,自然而然地,我就成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亿万个成果里面的一个。我把我读成了我,这是我最为满意的一件事。真正的启蒙阅读始于改革开放《同舟共进》:您的书房里主要收藏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何感想?毕飞宇:我的书房极其普通,没有什么孤本或善本,全是市面上的大路货。比较下来,存量最多的是商务印书馆和译林出版社的出版物,很大一部分还是我年轻时候购买的。我的书房空间很有限,许多书都被我处理了,一轮又一轮,但是,这些书还在。我很感谢这些书,我一直说,我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这一波作家。对我来说,何为改革开放?就是一系列应运而生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