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兵团党校学报》2006,(2):43-43
今年我国企业外贸考核指标体系将进一步调整,小轿车等进口产品的关税还将进一步下调。商务部外贸官员霍建国近日表示,今年我国将调整多项外贸出口政策,多渠道鼓励企业进口,从上游环节治理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1日,我国实行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通过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的平均出口退税的测量,以及新疆平均外贸发展速度的测算,计算出新疆未来几年内的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新疆地方财政的负担增加,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新疆财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外贸政策的新调整及其影响 目前阶段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整个形势十分喜人。但是,从1996年初以来,我国的外贸政策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并逐步付诸实施。这些政策主要有: 1.进一步调低了出口退税率。从1996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7%、13%、6%,经1995年7月1日起下调为14%、10%、3%后,再次下调至9%、6%、3%。 2.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率。从1996年4月1日起,将我国关税总水平由35.3%降至23%,降低了53.4%;同时,取消了部分产品进口管制措施,包括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设备进口在内的部分产品进口税减免和优惠政策,对进口设备和材料等一律按法定税率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3.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  相似文献   

4.
一、外贸政策调整概况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与国际经济的逐步接轨,有些外贸政策在实际中已反映出弊端和不适应性,为此,国家外经贸部自去年7月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发展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但是,对外开放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力总体上还不够强,尚没有力量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应该从自身平衡出发,主动进行外贸、外资、外汇、外交等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以适应世界经济变化的挑战。一、积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和转型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和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水平和比较优势在贸易上的真实反映。中国1978年以来经历了28年的改革,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自然经济、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福建经济的全面发展,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在加入WTO的“后过渡期”,我国迎来了贸易争端的高发期,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压力,必须通过调整外贸结构,才能保证福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外贸结构现状入手,分析福建当前外贸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巨额贸易顺差,不仅引发了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加了宏观经济的调控难度,也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构成了威胁。所以,从历史和全球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中国的贸易顺差,对外贸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斐然  陈昭 《求是》2012,(11):34-36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日益严峻复杂的形势,这虽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经贸形势不断恶化有关,但也暴露出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在出台措施支持外贸企业渡难关的同时,更要加大外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稳定外需的必然选择。一、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已经到了调整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见诸于报端杂志的一些文章,把199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转向,称之为新消费政策。本文认为,这种概括,一是不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二是对这次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转向的重大意义估计不足,认识不足。我国当前应当实行的绝不仅仅只是新消费政策,而应当是新经济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要从政策调整的思路转变到战略调整的思路上来。必须认识到,扩大内需的政策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从今而后的一项基本政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其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来,是中央根,据新形势下腐败产生的原因、演变的特点和规律而做出的重大调整。它标志着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从政策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从政策调整转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估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用年进出口总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既是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表现,也表明我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加深,潜存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一、从一般趋势和国际比较看,我国外贸依存度尚无过高之虑1978~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7%,比国民经济增长快7个多百分点,外贸依存度2004年达到60%,2005年按新的统计口径预计可能达65%。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外贸依存度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就赶上了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表明了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及时评判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并及时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从调控首要任务、具体政策措施、调控重点等三方面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欧阳湘  石慧 《党的文献》2020,(3):95-10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贯彻"一边倒"方针,在对外贸易上也形成了对苏新国家贸易总额高、对资贸易总额低的格局。但在政策上,中国不仅从未关上对资贸易的大门,而且从1952年初就开始了对外贸格局的调适,努力发展对资贸易。如成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资本主义国家为工作重点推进民间贸易;扩大对港澳出口并转口东南亚,利用港澳的特殊地位发展对资贸易;创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建立对资贸易平台。到1958年,在外贸国别政策的顺位上,相比于对资贸易,对苏新贸易已处于次要地位。作为一种外贸格局的"一边倒",并非中国外贸的政策取向,不能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混为一谈。中国发展对资贸易是由当时的商品结构等经济因素决定的,苏联方面对此也未予反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前后人口政策调整轨迹进行分析,探讨了<公开信>在中国人口政策调整中所产生的影响,并从指导思想确立、明确时间跨度、组织机构完善、法制层面保障以及点面结合的工作方式等五个方面分析并整理<公开信>对人口政策的影响及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冰 《世纪桥》2009,(24):138-139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及时评判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并及时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从调控首要任务、具体政策措施、调控重点等三方面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党调整财税政策的经验可分为革命战争时期及执政建设时期两阶段,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经验有:从"没收或征收"到"减租减息"的调整、从商贸自由流通到有效管制的调整、从使用苏维埃货币到使用法币再到发行边币的调整、从各解放区分散财税政策到解放区统一财税政策的调整;执政建设时期的主要经验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体制的不断调整、县级财政制度的不断调整。通过回顾,得出启示是:财税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为此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7.
《党的文献》杂志 1998年第 6期发表了陈理同志写的《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试析建国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一文。文章史料丰富 ,对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分析得很好 ,使我得到了不少教益。但是 ,我对该文的主题却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一边倒”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国初期我国同时实行的对外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是贯彻始终的。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并不是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而是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 :即从中苏友好 ,共同组织反美统一战线 (1949— 195 …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贯彻"一边倒"方针,在对外贸易上也形成了对苏新国家贸易总额高、对资贸易总额低的格局。但在政策上,中国不仅从未关上对资贸易的大门,而且从1952年初就开始了对外贸格局的调适,努力发展对资贸易。如成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资本主义国家为工作重点推进民间贸易;扩大对港澳出口并转口东南亚,利用港澳的特殊地位发展对资贸易;创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建立对资贸易平台。到1958年,在外贸国别政策的顺位上,相比于对资贸易,对苏新贸易已处于次要地位。作为一种外贸格局的"一边倒",并非中国外贸的政策取向,不能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混为一谈。中国发展对资贸易是由当时的商品结构等经济因素决定的,苏联方面对此也未予反对。  相似文献   

19.
万亚明 《共产党人》2005,(10):44-44
2004年,宁夏外贸外汇收支在政策调整中保持快速增长,全区进出口总值达9.1亿美元,同比增长39%,较全国平均增幅高3.4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49.7%。2005年,国内外环境基本与上一年度相近,宁夏外贸外汇收支将延续上年形势,但仍会有变数,隐忧犹存,需要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周逢民 《奋斗》2008,(3):37-37,63
为防止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我国将实施了持续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它明确地向全社会展示了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取向。同时货币政策从过去的“稳健”先在2007年7月调整为“适度从紧”,半年后进而又快速转为“从紧”.也是国家发出的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体现了当前货币政策调整的坚决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