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前羁押是指在有罪判决生效前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律状态。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羁押率过高,超期现象严重,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等弊端。国外审前羁押制度在程序、适用的法律理由、场所、期限等方面与我国存在差异。在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方面要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审前羁押的适用条件、范围和期限、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建立逮捕与羁押相分离的制度,羁押场所宜中立化,完善审前羁押的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审前羁押适用率和超期率双高的现状凸现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漠视,与国外通过对审前羁押的事前控制、事中规制和事后救济以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相比,存有一定差距。我国应建立审前羁押的请求权、决定权、执行权和监管权的分权运行机制、听证程序以及救济制度,注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衡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刑事诉讼目的、价值认识的差异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对其审前羁押标准的界定亦有所区别。笔者于文中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审前羁押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完善设想,以期对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中审前羁押措施的严厉性会使被羁押对象的人身自由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对审前羁押实施较大强度的法律管控是现代法治国家采用的通例。我国审前羁押先期刑罚的意味浓厚,法治化水平低下,司法审查与救济程序欠缺。在法治中国的视阈下,要通过转变司法理念,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按照审前羁押的目的性、法定性、必要性、救济性等原则,以严格的司法审查、完善的司法救济制度等来规范审前羁押制度,最终完成我国审前羁押程序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审前羁押制度和人权保障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审前羁押制度与过去相比已经有所改善,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审前羁押中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审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的审前羁押制度,分析审前羁押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审前羁押能够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需。但是审前羁押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影响极为深重。如果羁押制度没有走向法治化、程序化,运用不当则极易侵犯人权。充分关注和论证审前羁押的性质和目的,能够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羁押关涉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世界各国都对逮捕之后的审前羁押予以严格规制,主要体现为设置了对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独立、公正的审前羁押主体、司法审查的正当程序性、犯罪嫌疑人享有基本的诉讼权利等是该制度的主要内涵。我国的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非法羁押、超期羁押问题的凸现,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仅注重了刑事诉讼的特殊性,而对审前羁押属性的定位不准确。从法哲学的角度反思传统审前羁押属性理论,重新审视刑事诉讼的诉讼共性,将审前羁押属性定位为诉讼保全,更有利于理清程序原理、完善刑诉立法,提高侦查、检察人员的程序正义意识,保障被追诉主体的人权。  相似文献   

9.
羁押本质上是一种强制行为。羁押是为了确保刑事追诉程序而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人身自由,是保障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但它是以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为前提的,不当羁押是对国家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的严重侵害,导致羁押与基本人权的关系紧张。当前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受到侦控活动的强烈影响,审前羁押率过高,侦查阶段缺乏以辩护权为中心的程序保障权利,羁押替代性措施的适用不理想。新《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写入指导思想,规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强化了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并对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进行了调整和规范,立足于人权保障完善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从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审前羁押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比较了西方主要法治国家刑事诉讼审前羁押的种类、内涵与被羁押者权利的保障机制 ,对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认为要保障人权、提高刑事案件办案质量 ,不仅要改革诉讼程序 ,还应改革司法体制 ,提高官员素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在适用过程中引发了许多的超期羁押和刑讯逼供。必须对审前羁押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羁押分流制度、捕押分离制度、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及侦查机关与看守机关的分离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由于结构上的缺陷 ,在适用过程中引发了大量的超期羁押和刑讯逼供 ,对审前羁押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应当逐步建立羁押分流制度、捕押分离制度、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及侦查机关与看守机关的分离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弊端很多,司法的不公正和执行的非程序化,不单单是一个司法问题,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审前羁押的国际标准以及西方国家的一些切实有效的司法程序,可以给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改革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的审前羁押制度并不完善,既未确立适用该制度的法律规则体系,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监督、救济机制,以至于其在具体适用中存在羁押率过高、超期羁押现象屡禁不绝等顽症。应当从加强控制、引入保释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审查机制等方面对审前羁押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审前羁押接近于大陆法系国家,却呈现出比大陆法系国家更强烈的职权主义色彩,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其成因主要有思想观念原因、价值原因、制度原因及实践原因等。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应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完善、严谨、公正的程序是审前羁押正确、合理适用的一项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无罪推定原则映照下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公理性原则 ,应当贯穿刑事诉讼的始终。目前 ,学界对该原则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审判阶段 ;对审前阶段 ,尤其是审前羁押中该原则的价值和意义的研究则较少涉及。本文通过论述无罪推定原则之于审前羁押制度的意义、要求 ,以及在审前羁押制度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保障机制 ,映照出了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的缺憾 ,并对“运动式”的解决不当羁押的效果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提出了应当以无罪推定原则为指导重构审前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我国台湾地区取消了检察官的审前羁押决定权,并通过了确立拘捕前置原则和羁押声请原则、细化羁押适用要件、确立羁押听审制度等多项羁押制度改革措施,取得了审前羁押率大幅下降的实施效果。台湾地区审前羁押决定权的变更直接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司法权本质、刑事司法理念的态度演变,是建立在审检分隶、提高法官地位等多项司改举措逐步推进的基础之上,并通过热点案例引发广泛舆论关注与法界论战的助推才得以完成的。总结台湾地区审前羁押决定权变更的借鉴意义,既体现了审前羁押权力配置应遵循分权原则、羁押审查程序宜采行诉讼化构造的现代刑事法治发展要求,也揭示了顺利推进羁押决定权变更有赖于各方面条件成就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8.
审前羁押作为一种强制性措施,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剥夺,在整个司法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羁押体制的现状弊端重重,在审前羁押的适用条件、决定程序、救济手段、超期羁押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相信通过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整个羁押体制的合理化和专业化,切实保障被羁押者的权利,提高刑事诉讼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审前羁押与审后羁押或者说明刑事执行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些年来,刑事执行理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也引起了司法实践的回应.刑事执行活动迅速发展与我们国家的现存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借鉴刑事执行制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考虑在审前羁押手段的适用、变更、解除以及被羁押者的处遇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审前羁押具有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剥夺性和例外性.对审前羁押进行司法审查是控权原则、程序公正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等法治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其实质目的在于保护每一个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免遭不当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