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海峡两岸经济竞争与互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峡两岸经济逐步形成一种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大陆台资企业与国内厂商之间发生拓展内销市场的竞争,两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互补促进了两地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实现了经济资源的最佳效益,构成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前提。竞争与互补是两岸经济关系运动的基本形态,二者可以相互影响,亦可相互转化,从而促进两岸经济关系的调整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万克夫  马永立 《湖湘论坛》2009,22(2):117-119
两岸两会举行台北会谈,达成四项协议,两岸区际经济法的制度框架已经隐然成形。区际协议体现了两岸人民的共同意志。也是两岸区际经济立法的主要形式。两岸区际经济法的实施,寄希望于两大法域的自愿遵守,也寄希望于两大法域的相互监督。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虽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摆脱大陆的政策措施,但两岸经贸联结强度并未减弱,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两岸贸易、相互投资中有利于两岸经贸稳定性提高、两岸产业合作结构优化的趋势特征逐步显现;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影响加大;台湾经济跟从大陆经济发展的态势愈发明显。这为进一步提升两岸经贸合作畅通提供了支撑与动力。一、两岸贸易保持总体平稳,质量明显提升;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高位运行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顺差来源地。2018  相似文献   

4.
赵辉 《台声》2006,(11)
两岸亲情血浓于水,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城市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两岸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将推动两岸文化团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密切两岸文化往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大力发展两岸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是两岸实现双赢、走向繁荣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5.
赵辉 《台声》2006,(11):37-41
两岸亲情血浓于水。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城市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两岸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将推动两岸文化团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密切两岸文化往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大力发展两岸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是两岸实现双赢、走向繁荣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庆涛 《传承》2011,(11):78-79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台湾的学校道德教育与祖国大陆存在着一脉相承的民族统一性,但是由于两岸政治、经济的差异,台湾的道德教育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对同宗同脉的台湾道德教育的研究,对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和沟通、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以及两岸相互借鉴与实效的提高,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国际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各种比较利益的较量,国家或地区之间利用各自的经济资源优势形成互补、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关系,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区域间经济相互依赖度的不断加深,决定并规范了未来两岸经贸合作的走向。 经贸互补呈多元化 经贸互补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资源的相互补偿和相互依赖,具体体现在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两岸经贸互补是由两地之间地理与历史的差异以及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并由劳动的地域分工特性所决定。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两岸产品比较优势的存在,从而使两岸经  相似文献   

8.
王敏 《两岸关系》2013,(10):17-19
近30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两岸经济关系克服重重阻力,从相互隔绝走向逐步开放,迅速发展为彼此最密切的经济伙伴之一,  相似文献   

9.
试论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所说的海峡两岸区域是指与台湾海峡毗邻的福建、台湾以及粤东、赣东南和浙南等部分地区.两岸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在这一地区范围内由各种经济要素相互补充、相互流动而引发的各种形式的经济关系,其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助于促进这一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24)
<正>体育是一个大综合体,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它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意识的相互认知,进而走向相互认同。在两岸交流大背景下,两岸体育交流进行时间最早、对话最为顺畅、合作也最为密切。今年,在两岸体育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体育交流稳步发展。从两岸的奥委会、单项运动协会和基层民间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24)
<正>五千年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资产,现在应当交流的并非只局限在五千年的文化层次。当代的两岸文化交流不是相互比较,而是相互欣赏、学习、包容,并创造感动力,让人民生活能进一步优质化。因此,两岸不论是何种交流都绝不能断。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台湾对大陆高校学历认可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迎来了和平发展的全新契机,两岸民,众、高校、学生及各类民间团体等对扩大交流与合作的诉求进一步提升,加之受国际或区域性跨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两岸高等教育内部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两岸高等教育相互开放的程度、范围、领域、层次等明显放大,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随之持续升温,进入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快速、最热络、最紧密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岸学历互认、相互招生等深刻影响未来两岸高等教育相互开放走向及交流与合作活动往纵深领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再次成为两岸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贯彻"一国两制"理论,应围绕"有利于两岸人民共同利益、有利于两岸关系互动发展、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中心思想,灵活运用,务实推动,认真落实.在经济交流上,应搁置政治争议,寻找利益共同点,探索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新机制.两岸经济"合则两利,通则双赢",双方相互交流的发展结果造就了互补互利、共同繁荣的局面,创造了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和民间交往沟通的有利条件,从而使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4.
开展“三通”、“四流”是现阶段改善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必要步骤。因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1996年,大陆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这一主张,继续推动两岸各方面人员的往来,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促进两岸直接“三通”的早日实现。两岸的…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的法律都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明确公共秩序保留是两岸进行司法互助的基本条件.可见,公共秩序保留为两岸相互认可与执行民商事判决和仲裁裁决所必需.但是,如何合理适度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是两岸在相互认可与执行民商事判决和仲裁裁决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外部及两岸社会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两岸经济关系已经步入新一轮转型升级期,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打造两岸经济关系的"升级版"。两岸加强服务业合作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增强两岸经济合作动力,并带动两岸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带动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引擎。未来加强两岸服务业合作应充分吸收借鉴过去制造业合作的经验与不足,创新合作方式,更大程度地发挥服务业合作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两岸相互认可法院民事裁判的司法实务,包括两岸相互认可法院裁判的基本情况、申请认可的裁判文书种类、法院裁判结果及裁判理由等进行系统考察后可以发现,两岸相互认可法院裁判实务呈现较法律规定更明显的非均衡性:大陆人民法院展现了较法律规定更为宽松和开放的态度;台湾地区法院对于法律规定模糊、存有较大裁量空间的事项,采取或限缩或扩张解释,对认可人民法院裁判秉持严格和保守立场。非均衡性的根本成因在于两岸互信失衡和目标相异,台湾地区司法人员立场纠偏和大陆司法品质持续提升是可能的矫正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刘红 《台声》2013,(10):48-49
目前,两岸间的相互定位还有严重分歧,是父子、夫妻、兄弟、亲戚关系,还是其他关系,有待双方认定。但是两岸一家人没有错,两岸有共同的责任来推动。  相似文献   

19.
王建民 《台声》2010,(8):40-41
<正> 6月29日,两岸两会正式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成为海峡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两岸贸易自由化、经济合作制度化、经济协商机制化的重要标志,无疑将开启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新局,促进两岸经济的持续融合与中华民族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两岸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关系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作为自由贸易协议的一种初级形态,其本意就是降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台声》2013,(7):14-15
郑立中:台湾公布了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方案,在园区内扩大市场开放,放宽投资限制。两岸可以加强园区之间合作,实现区域对接,在区域内创新合作模式,相互借鉴和促进,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