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农村改革浪潮,一泻千里,席卷神州大地。 8年来的改革,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1978年冬天开始到1985年春天的第一步改革,重点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了不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左”的生产关系,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1985年春天开始的农村第二步改革,重点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取消了过去实行多年的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办法,实行新的计划合同制,让农民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第一步改革中领先的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在第二步改革中不见得能继续领先。因为,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与第二步不是一步之差,而是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的具有革命意义的飞跃。滁县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再翻过去率先大包干的“功劳簿”了,而是开始学着用商品经济的眼光去看、去处理农村经济中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佛山市、苏州市、烟台市、成都市以及浙江省富阳县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主持或研究农村经济工作的负责人聚会成都,就当前农村改革形势进行了交谈。 经过八年改革,我国农村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这些地区,前些年那种“一包就灵”、“一放就活”、“一调就上”的高速度发展时期已经过去。目前的第二步改革比第一步改革复杂得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5,(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公开发表了。这是又一个推进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 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党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村工作的。每一个一号文件都受到亿万农民的衷心欢迎,推动着农村改革的形势有如江河奔腾,一浪高过一浪,蓬蓬勃勃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入,湖北省农村出现了一个新事物——农民专业性生产者协会,它们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中,越来越发挥了积极作用,看来很有生命力。 农民专业性生产者协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这要从久负盛名的“孝感麻糖”说起。一九八○年以前这种产品产量很少,因为那时只有孝感县(现已改为孝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问题在农村,农村的问题在农业,农业的问题在农民。历史的经验证明,在我们这样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世界人口大国,无论解决吃饭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兴农。兴农必盛,轻农必衰,伤农必乱,害农必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第一步决胜棋是农村改革。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从农村开始燃起星星之火,很快形成全国燎原之势,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改革。这是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所决定的,也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全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改革的整个进程来看,农村改革发展最顺利,成效最明显,基本上没有走什么弯路,没有出现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小康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主要位置,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契机。早在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力主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党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19B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  相似文献   

8.
据省委党校的教学安排,我们于1999年4月18日至23日赴兴平市、岐山县、杨凌区就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看典型、听介绍、探讨问题、畅谈前景,我们深深感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正在成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第二个飞跃的有效途径。方向与抉择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  相似文献   

9.
田庄 《瞭望》1986,(16)
去年是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第一年。这一年,农村经济改革、调整成效如何?我们想用湖北的一些事实,来回答这个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不妨先看一看下列一些数字: 粮食,总产四百四十三亿斤,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棉花播种面积作了有计划的控制,总产九百八十四万担。 油料,总产一千四百多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诞生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大发展的形势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开始以来逐步出现的。要使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恐伯是不可能的。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家庭联产责任制,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生产热情,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但是,仅仅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仍然无力应付市场经济大潮的挑战。种种因子聚积,80年代中后期,腾飞中的中国农业出现了徘徊。  相似文献   

12.
稳中求进首先要稳定和加强农业●晓梦1998年是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正确分析农业和农村的形势,明确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有关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不到九年的时间里,八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这块东方古老的土地上,创造出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 对于我国农村的改革,报刊杂志的大量报道,经济工作者的长篇调查报告,理论家们的大块文章,从各个方面对这一“世界性奇迹”作出了充分反映。作为一名搞农村报道的记者,我的心时时系着农村变革的主力军——亿万中国农民。他们以火山爆发般的伟力推动着农村改革形势的发展,同时也在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笔者认为,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问题。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键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搞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们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性地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步一步把该项工作引向深入,正是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期目标任务的一项重要手段。事实上,过去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一些事关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有些问题,虽然解决了,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断出现。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5.
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党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村问题。广大农民称颂这三个文件是三颗‘定心丸’。这说明党对农村工作的基本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心中扎根了。目前,农村改革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农民正在耕地以外的产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8,(4):48-48
在《经济观察报》刊登的演讲中认为,改革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第二个特点,中国的改革是量力而行的。我们的改革并没有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采取非常激进的办法,而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国力,根据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根据经济的发展量力而行,一步一步地去进行的。第三个特点,我们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在开始的时候确实没有经验,要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经济正经历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转向社会化商品经济。这一转折要求相应地变革旧的流通体制。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商品生产出来,能否迅速出售,并买回生产者所需要的商品,对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极大。如果流通渠道阻滞.那么农村第一步改革调动起来的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折,农村  相似文献   

18.
农业改革新矛盾与新对策侯秉仁矛盾之一: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与国家宏观目标的矛盾农村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把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看,一方面是改革15年已使农民掌握了生产的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经济的熏...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武威市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建立农村服务体系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入,武威市农民迫切要求领导机关、各级干部为他们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全市农村有十多万剩余劳动力需寻找出路;二是农民急需及时的信息咨询,计划指导;三是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诞生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大发展的形势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开始以来逐步出现的。要使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恐伯是不可能的。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人口都比工业人口少;咱们国家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方针、路线,走出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力问题这条路子来。实行家庭承包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一人就那么几分地、1亩地,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