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百年文学人类学研究范式的审美视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人类学是在文学和人类学的交叉点上生长起来的,经过百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学人类学从无到有,逐渐得到发展。文学人类学既是一种批评的方法,又是对文学本质的一种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发展显示了文学研究范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反叛性,从初始的女性与社会,女性与革命拓展到了对人的本质、女性的生存状态、女性自身内省和生命意义等开放性、多元化、多角度的哲学反思,其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增添了很多亮彩。  相似文献   

3.
浅论旅游文学对发展旅游业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学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又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文化资源。它具有真实性、知识性、思想性、史实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旅游文学是旅游文化的精华,它对旅游景点作用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它能够提高旅游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因此旅游文学的繁荣能够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长期处在宗法式农业经济的社会形态里,史官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这对中国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行程起到了重要的定位作用,以致中国文学从观念到体制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性。一方面,史官文化以社会政教人伦为本位,崇尚立德保民,它在价值导向上规定了中国文学尤其注重政治教化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史官文化自身的学术包容性,使得中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文学与非文学因素相互交织的状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杂文学体制。此外,史官文化还促成了中国文学所特有的文学史观的孕育和萌生,即将文学的历史发展与时代政治的兴衰密切联系起来考察,从史的角度追溯文学源流与圣王之道的关系,以确立文学的政治教化统绪。可以说,中国传统的文学、文学观、文学史观和文学体制,无不显现着史官文化理性精神的涵盖。  相似文献   

5.
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历史的风云际会使它与中国革命走到了一起,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客家文学从内在精神、创作队伍到艺术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为中央苏区文学提供了借鉴或支持,是中央苏区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当代)公案文学与旧(古代、近代、现代)公案文学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文学范畴。新公案文学不等同于时下所说的法制文学或公安文学,它是法制文学或公安文学在内容上的本质化。新公案文学是一种类型文学,有其鲜明的性质,特定的范畴、意义,及自身发展历程和相对稳定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学科"和"中国文学门(系)"的设立既是西方现代学科体制中国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学学科现代化的开端.对中文系课程设置的分析表明建立一套融中西文论话语为一炉,既具有理论普遍性又能以中国文学自身特征为立论基础的文学话语,同时又能克服现代学科体制的封闭性,是中国文学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核心难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批评样式而出现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其理论建构必须围绕文学的本质、功能与价值而展开,这是文学批评学科建设自身逻辑展开的要求。伦理学批评的出现与后续发展既要考虑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的现状,也要指明它们应该发展的方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回应了“文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必须高于生活”的科学论断,而对于伦理道德状况的认识也最终将服务于我们自身生活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9.
公安文学应该定位于通俗文学,这是它的题材类型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公安文学应该努力争取尽量多的读者,在中国文坛形成较大影响。同时,关注读者的接受心理曲线,创作出大量具有深刻蕴涵,既通俗又通雅的佳作,是公安文学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爱国的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武器、以文学活动为战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用创新的文学实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宣传、动员、组织民众,为凝聚全民族的抗战力量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抗战文学的“中国化”、“民族化”迅速转化为文学界的心理定向。它虽然从理想轨迹“歧出”,但在总体倾向上受过“五四”新文学的洗礼,仍旧行进在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之间,其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的文学现代化。它过分倚重抗日救亡的政治向度、偏重文学的宣传功能和动员功能而忽视了文学的自身建设、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和弱化国民性批判的意识。抗战文学以时代的号角定位于历史的高格。那个时代的文学虽然显得粗糙,但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的精神。抗战题材的文学将不断激励中国走向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学概念自歌德提出之后,被不断地讨论和阐释,成为重要的理论范式和方法。丹穆若什强调,世界文学是从翻译中获益的文学,它不是指一套经典文本,而是指一种阅读模式。宇文所安以北岛为例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在向世界传播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文 化民族化与全球化等问题。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下,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与流变轨迹既体现了民族化的内在诉求,也见证了其参与世界交流与对话的外在需要。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发展阶段及集大成者诗人的创作历程,都显示出其在融通民族性与世界性上的不懈努力。中国现代诗歌何以走向世界?罗伯特·白英1947年编译出版的《当代中国诗选》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模式。研究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诗歌的世界性,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文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高潮,对美国华文文学的研究也成蔚然之势。将有关研究作一梳理,可划出五大块:作家构成研究,题材主题研究,形象研究,文体研究,比较研究。由此可一窥美国华文文学全貌。  相似文献   

13.
自俄罗斯文学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起,比较文学即被应用于其研究当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更是以其跨文化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带来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相较于比较文学在其他国别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我国学者在中俄文学关系、俄罗斯文学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思路与话语陈旧、方法运用生硬刻板、中国学者的主体性意识与民族立场弱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成果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我国学者编撰的俄罗斯文学史著作也折射出其在世界文学眼光与比较文学意识方面存在的欠缺。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相比,井冈山精神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科学性;井冈山精神产生于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具有引领性;井冈山精神凝结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髓,具有传承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源头,具有开创性;井冈山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大众性。  相似文献   

15.
胡风的主要贡献是以其鲜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而形成的诗学思想.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高扬主体的现实主义诗歌观念形态;创作主体情感饱满的诗歌观念形态;"人诗合一"的人文思想形态;形质交融、统一的诗美风范形态等.他的诗学思想对七月诗派的构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和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帕慕克以创作闻名世界,而其文学思想尤其是有关"文学与政治"的论述独树一帜,迄今尚未引起学界重视。本文参照其创作实践,并将相关论述与当代西方文论进行广泛比较发现:首先,帕慕克将"文学与政治"问题作出解说;其次,他提出另一种文学的政治性,并讨论了非西方的压迫社会的文学与政治的悖论关系,提醒人们文学批评与研究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虚构性此一重要特点;最后,他重新定义"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尽力创设一种超越文学与政治二元对立框架的阅读文学的方法框架,加深我们对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中国法律制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形成了特点鲜明 ,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 ,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古代法律文献也因之而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 ,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某一局部。文章意在弥补此不足 ,力求在能较为系统地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概貌方面起一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20世纪文学史是一部乡土文学在现代文化语境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的流变史。乡土文学这个主题蕴涵着现代与传统、救亡与启蒙、幻想与现实、离去与回归等现代文学母题。乡土文学在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批判,对现代文明的拒斥与认同等多重叙述中,折射着20世纪乡土作家们作为叙述主体巨大的精神困境和无法摆脱的现实和文化宿命,他们为中国20世纪文学书写了悲怆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中国20世纪文学史是一部乡土文学在现代文化语境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的流变史。乡土文学这个主题蕴涵着现代与传统、救亡与启蒙、幻想与现实、离去与回归等现代文学母题。乡土文学在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批判、对现代文明的拒斥与认同等多重叙述中,折射出20世纪乡土作家们作为叙述主体巨大的精神困境,他们为中国20世纪文学书写了悲怆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