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26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美丽的佛国仙山——四川峨眉山开幕。本次论坛以"茶文化与两岸关系之道"为主题,分别就茶文化对两岸关系的启示、对两岸茶文化交流的展望等议题展开研讨。《两岸关系》杂志社法人代表、主持工作副社长钟河林,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赵宇,《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助理任勉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管委会书记、中共峨眉山市委副书记秦福荣等来自两岸的近百名嘉宾参加了研讨。茶文化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启示和佐证此次论坛是国务院台办2013年重点交流项目,也  相似文献   

2.
<正>8月18日至21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两岸交流基金、樟树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天心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江西宜春举行。与会代表围绕"以茶为媒,沟通两岸"的主题,就如何推动两岸茶产业优势互补、构建两岸茶产业交流平台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交流发展理念,研讨发展趋势,共商合作前景,对进一步促进赣台两地人民往来和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6月28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药都——樟树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茶文化与两岸一家亲",来自两岸的160多名嘉宾欢聚一堂,聚焦两岸茶文化,探讨茶文化两岸关系的启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助理龙明彪,江西省政府顾问、党组成员熊盛文,《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钟河林,国台办交流局副巡视员陈昕,《两  相似文献   

4.
丁宇 《两岸关系》2014,(1):63-65
2013年12月26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美丽的佛国仙山——四川峨眉山开幕,本次论坛以“茶文化与两岸关系之道”为主题,分别就茶文化对两岸天系的启示、对两岸茶文化交流的展望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4)
正7月2日至3日,"2017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在沪举行。本次论坛原本聚焦的主题是"健康城市",不过经过两天多的接触与交流,本次上海市与台北市出人意料地达成"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对此,两岸舆论认为,在两岸关系处于僵局的背景下,"2017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意外取得喜人成果,必将为未来两岸地方交流创新的模式开个好头。  相似文献   

6.
丁宇 《两岸关系》2013,(7):25-28
6月15日至21日,两岸间最大的交流平台——第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本届论坛贯彻"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坚持面向两岸基层民众的方向,保持草根性、民间性、广泛性的鲜明特色。论坛期间,两岸民众亲身体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  相似文献   

7.
正6月的厦门热情如火,两岸青年齐聚鹭岛,深化交流,畅谈未来。6月27日至28日,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下文简称"两岸协创中心")、全国台联、海峡交流文化中心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两岸学子论坛"在厦门举行。本届论坛以"深耕与发展"为主题,吸引了美国哈佛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泰国暹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北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07,(1):14-15
2006年12月15日,中台办副主任孙亚夫表示,两岸关系的未来落在两岸青年的身上,两岸青年决定着两岸关系的前景。因此我们主张,两岸青年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搭起一座希望之桥。孙亚夫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国民党青年团举办这次论坛,是落实去年四月国共两党领导人会谈共识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为两岸青年交流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举办两岸青年论坛,有利于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有利于两岸青年之间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相互的友谊,也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12,(6):50-51
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等66家两岸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为期一周的第三届海峡论坛,6月17日落下帷幕。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突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涵,反映了两岸各界民众的共同愿望。海峡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呈现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各界大合作的局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0.
《时事报告》2006,(6):4-4
4月14日~15日,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和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两岸经贸交流对双方经济的影响、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两岸观光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两岸金融交流与两岸经贸发展。论坛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荣誉主席再次会面。会见时,胡锦涛总书记对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13)
<正>6月14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俞正声在致辞中首先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向参加论坛的两岸同胞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乡亲们致以诚挚问候。俞正声说,本届论坛以"关注青年、服务基层"为主题,充分体现了论坛面向两岸基层民众的方向,彰显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2.
<正>8月6日,第十二届两岸关系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来自两岸各界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践与前景"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未来方向等问题交换意见。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首先就"两岸关系路应该如何走"这一重大问题发表主旨演讲。两岸专家学者在研讨中结合张志军的讲话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当前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交流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6日至18日,首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三届养老产业文化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举行。本届论坛以"两岸一家亲,乡村共振兴"为主题,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农业农村部对台湾农业事务办公室指导《,两岸关系》杂志社、宁波市农办、宁波市台办、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台湾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台湾中华两岸农业交流发展协会、台  相似文献   

14.
普燕 《台声》2018,(13)
正6月23日下午,第三届京台学者共研会在京开幕,来自两岸的60多名法学专家学者,将以"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和京台交流展望"为主题,围绕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新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在台湾传承与发展、大陆发展对台湾青年的磁吸效应、京台地方学研究等议题深入交流研讨,总结回顾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历史经验,展望新时代两岸关系和京台交流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23)
正第十三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于11月14日至18日在湖北武汉、宜昌、黄冈、仙桃、神农架等地举行。本届台湾周以"共创、共赢、共享"为主题,通过举办青年交流、经贸文化交流、基层交流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鄂台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湖北支点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本届台湾周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两岸青年交流,以"2016首届两岸青年东湖论坛"为主体,举办系列青年交流活动,增进两岸青年彼此了解互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4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关注青年、服务基层为主题,由大会活动、青年交流、基层交流、经贸交流四大板块17项活动组成,是两岸关系发展重要节点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交流盛会,是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民意基础的重要契机,必将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7)
正3月22日,第八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论坛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两岸关系:变局与变革",来自海峡两岸高校和涉台研究机构的40余名青年学者精英齐聚一堂,就"台湾政治生态的新特点""两岸关系变局的新情况"与"新趋势以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径选择"等3个子议题进行了前瞻性地深入探讨。据介绍,此次青年论坛的参会者均为40岁以下,且在两岸研究领域具  相似文献   

18.
刘伟文 《台声》2004,(9):20-21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2004两岸关系与经贸交流论坛”于7月3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落下了帷幕。 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当前险峻形势下两岸经贸交流发展的前景和  相似文献   

19.
正举办时间2014年6月14日至20日主题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主议题和谐发展,幸福两岸主要活动论坛大会、海峡职工论坛、海峡百姓论坛、两岸侨联和平发展论坛暨两岸侨界交流周、两岸民生交流活动、两岸同名村交流活动、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等四大板块18项活动。特点一是基层交流浓墨重彩。贴近民生、贴近基层,是两岸关系巩固发展的基础,活动安排仍然  相似文献   

20.
李贺 《统一论坛》2009,(4):48-49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此次论坛首次以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等议题,达成了六点“共同建议”并出台了多项惠台措施。此次论坛是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新阶段、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蚕大进展的形势下举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