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光中 走好     
正《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个代表两岸"文化共同体"的符号诗在这头诗人在那头台湾的乡愁大陆的痛一首《乡愁》让无数读者认识了余光中。2017年2月14日,享誉两岸的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举国上下热议这个历史性文告。一首《乡愁》借着自媒体的快速传播,迅速在网络再次流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1977年  相似文献   

3.
提起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人们最难以忘怀的诗作就是他的那首《乡愁》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  相似文献   

4.
最早读余光中,是他那首著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面对着一湾浅浅的蓝,却“无处话凄凉”。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余光中,1928年9月9日出生在江苏南京。父亲是福建永春县人,母亲为江苏武进县人氏。少年时期,余光中随着母亲生活在江苏。从小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以及江南水上的润泽,使得余光中的记忆永远留下了“…  相似文献   

5.
正应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邀请,1月12日,全国台联台籍青年(福建)参访团一行11人开始了为期7天的台湾行。这是一趟交心之旅.学习之旅,更是一趟圆梦之旅。分离——那一抹沉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相似文献   

6.
荣波 《统一论坛》2007,(5):40-42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曾经读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爷爷的一首小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余爷爷的笔下,乡愁变成了一枚小小的邮票,变成了思念的鸿雁、怀乡的信使。一枚小小的邮票,那多齿的方舟上,不仅抒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诗情,也满载着大陆少年的思念啊!   爸爸的邮册里,曾珍藏着一套《台湾风光》的特种邮票,那晶莹剔透、积雪不化的玉山,那湖光山色、四季不同的日月潭,那举世闻名的天祥大瀑布,…  相似文献   

8.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9.
早已遮不住嬉闹的初夏,袭着淡淡的清风,卷着泥土的清香,慢慢渗入每一寸感官。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已经是十五年后的今天,心头默念着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湿润的眼眶重复的尽是昨日斑驳的记忆。熟悉与陌生交织在一起,让我不禁感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而南宁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愁就是一座村史室。从2014年起,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南宁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在全区率先探索开展市级示范性村史室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充分挖  相似文献   

11.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12-13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上世纪70年代,台湾诗人余光中于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的名作《乡愁》,道尽了无数台湾同胞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7)
正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江苏南京,2017年12月14日病逝于台湾高雄医院,终年90岁(虚岁)。1971年,离开大陆数十年的旅台同胞余光中先生在思乡心切情况下,仅用10多分钟就完成了蜚声海外的不朽诗篇——《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诗人余光中30多年前的乡愁,也是所有漂泊在外游子的乡愁。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18)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对已届花甲之年的我而言,台湾就像一位不曾谋面却从不缺少精神交流的远房亲戚,亲切又陌生。那种情愫,有一点点"相见不如怀念"的意味,也有一种"从来不曾想起,永远不会忘记"的矛盾。"有朝一日,一定要漂洋过海去看她"的念头像一只小小鸟,萦绕在心中,升起又落下。梦想能够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这不,机会翩然而至。去年11月,我研制的平遥推光漆堆鼓  相似文献   

15.
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高雄港位于台湾海峡东岸南口,它是一个天然良港。站在海岸,近观轮船归港,远望大海苍茫,使我想起著名作家余光中笔下有关大海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先生是作家,也是教授。他如今所执教的中山大学,就坐落在高雄最著名的风景区西子湾内。这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大学城,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沿着一条海边公路,驱车直驶校园里的文学院教学楼。海风摇曳的亚热带植物碧绿欲滴,海水…  相似文献   

16.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这首诗里深深地吐慕着拳拳的游子之心,引起两岸同胞强烈共鸣。乡愁里,蕴含着台湾同胞对亲人同胞的思念、对回归故土的渴望、对两岸统一的期盼。也正是这股乡愁的力量,召唤着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积极投身到大陆相关省区、特别是福建省热火朝天的乡建乡创事业中;他们是乡村建筑设计师、乡村营造师、村庄规划师、文创设计师、生态“新农人”……他们正努力以自己的兴趣发挥热情和专业与专长,  相似文献   

17.
最近,安徽淮南师范专科学校陶保玺副教授撰写了40多万字的专著《新诗大千》(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涉及对16位台湾诗人近30首新诗的评介。 在上卷中,作者评介高准写成于1973年端午节的《诗魂——屈原二二五○年祭》: 啊啊,诗魂的民族呀民族之诗魂! 你原是那不死的凤鸟——再重生, 你必将从火浴里呀再度洒布清芬! 为你祝祷呀,祖国,请让我献身! 作者认为,这首诗的诗节、句式、节拍的严谨而工整,都表明了诗人发展了“平行四边形”体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相似文献   

18.
<正>曾几何时,浅浅的台湾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浅浅的海峡尽管咫尺之隔,却让人望而却步,如天堑般难以逾越。迈过海峡,踏上回家的路,走了整整38年,或者更长。浅浅的海峡,承载着台湾游子的万般无奈和浓浓的乡愁。正如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中深切地呼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前,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车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临近2018年春节,春运也即将拉开大幕。"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哪怕路途遥远,历尽千辛万苦,也难以阻挡人们回家的渴求和热切。然而,买票难、坐车难、行路难等一系列问题,却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回家之路。在农村,通村公路被称为"春运最后一公里",泥泞、跋涉是很多人的回乡记忆。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不断见证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时,串联城乡的农村公路也考验着社会发展的深度。近年来,随着农村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名篇《乡愁》生动刻画出了两岸隔绝状态下,跟随蒋介石败退到台湾的百万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眷属压抑心底的思乡情怀。从1986年底开始,国民党去台老兵发起持续数月的请愿活动,迫使台湾当局考虑调整有关政策,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198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987年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来到大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回眸这段沧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