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7,(11)
<正>蔡英文上台一年来,在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多元文化"大旗,行"去中国化"之实,其意图建构夹杂汉族文化(含客家人)、台湾少数民族文化、新住民文化(主要强调非来自大陆的入籍者)等等为基础的"海洋文化",以同大陆的"陆地文化"相区别,"台独"野心始终不死。蔡英文等将"中华文化"和"台湾文化"区隔和对立起来的意图不言自明,是"切香肠式的暗地‘台独’"。正  相似文献   

2.
“文化台独”的形成及其欺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杰 《两岸关系》2007,(9):12-14
"文化台独"是"台独"势力割裂两岸文化联系,凸显"台湾文化主体性",为实现"台湾独立"服务的文化分裂行为。它在台湾当局推行下愈演愈烈,具有突出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台独"派鼓吹台湾是一个与中国无关的"海洋国家",使得其"海洋文化"的提倡,带有"去中国化"的明显企图。然而当代台湾的"海洋文学"却说明:台湾的"海洋文化"仍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一种地方表现形态,无论是汪启疆海洋诗中的"以海为田"理念,吕则之塑造的融合海洋性格和陆地性格的人物形象,东年透过海洋对民族历史和精神特征的省思,或是夏曼·蓝波安和廖鸿基表达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的创作,都不离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具有丰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根柢,是以其海洋特色为中华文化、中国文学整体做出的一种丰富。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祖国大陆的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员。然而,近两年,台湾岛内涌起了一股“文化台独”的逆流与浊浪。对于“文化台独”的滋生和蔓延,海内外所有华人都予以高度关注。在谴责“文化台独”之余,更期盼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这股逆流,消除它给中国统一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2)
<正>传承中华文明加强两岸联结两岸文化交流潮流势不可挡2016年,是两岸关系的"变"之年,岛内政局风云变化,民进党全面执政,开始推行了一系列"去中国化"政策,妄图切断两岸的历史与文化联结,从根本上切断中华文化与台湾的联结。而这,仅仅就是为了实现一小部分人的"台独梦"。"去中国化"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文化台独"没有任何生长的基础。泱泱大国,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早已随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根植进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如今,传统佳节、孔孟之道、书法绘画、民族习俗……这些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为争取中间选民搏上位,赖清德再次变脸。一度叫嚣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现在又企图搞"‘台独’品牌改造",狡辩"台独"就是"台主",即台湾前途由人民自己做主,他的"务实台独"就是要捍卫台湾的"民主"。赖清德的所作所为早就证明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两面人"。他一向热衷散播"台独"谬论,在担任台南市长期间还兴建宣扬"台独"主题的"黄昭堂纪念公园","台独"之毒在他身上可谓深入骨髓,最近却在接受采访时称"两岸  相似文献   

7.
正近段时期,台湾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势力大搞"台湾正名",推动"制宪公投",在"台独"绝路上"飙车",这是极不理智,也是极其危险的。一、"台独"分裂势力推动"台湾正名""制宪公投","谋独"行径花样百出民进党当局多次大放厥词,升高"台独"调门,针对国民党籍"立委"关于"台湾不是一个国家"的言论,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恶言攻击,台行政部门发言人在脸书上公然叫嚣"台湾当然是国家,名字叫台湾"。民进党"立委"炒作所谓"台湾正名",要求将  相似文献   

8.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这个本不成问题的事实从李登辉时代,到今天陈水扁执政三年来,台湾当局和“台独”势力极力推行从文化上“去中国化”,且愈走愈远,越来越荒唐。他们妄图从历史上与文化上把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开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警觉“文化台独”对台湾民众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中华五千年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24)
正继蔡英文动员人海战术抢攻中华文化总会,让人产生蔡当局意在文化"台独"疑窦后,民进党"立委"刘世芳一番"空竹统战说",再度使蔡当局及民进党趋向文化"台独"潜台词若隐若现。文化,是人类长久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成果,自有其脉络可追寻。蔡当局和民进党的言语和行为,往往遮掩不住其有意切割两岸文化脐带之企图,令人担忧此乃走向政治"台独"之讯号。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1)
正"台独",顾名思义,"台湾独立"。"台独"分子,是指一些破坏中国大陆与台湾两个地区统一的人。"台独"分裂行径,是指操纵反动势力推行国家分裂、"台湾独立"的人和活动。"台独"的出现与台湾特殊的历史息息相关,背后更有国际力量的支持。近年来,由于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缕缕获胜,致使"台独"势力不断扩大,给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造成了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23)
正蔡英文多次口称"转型正义",且强调落实这个理想"只有一次机会"。她心中的"正义",就是"台独","机会"就是执政。台当局领导人和"立委"选举双胜,加上台湾多数县市长为民进党籍,使她觉得机会已来临,所以推动"台独"工作便在各层面展开。不承认"九二共识",是为了"台独",因为"九二共识"的核心思想与"台独"不相容。"九二共识"是指两岸同属"一中","台独"则是台湾要抛弃中国大陆,"自成一国"。  相似文献   

12.
王向阳 《湖湘论坛》2007,20(1):47-49
"文学台独"是文学领域里的"两国论",其产生和形成与台湾的"本土化"运动有着极为密绵的思想渊源关系;它以确立台湾文学独立性为价值取向,"去中国化"是其本质特征.抵御"文学台独"的侵蚀,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7)
<正>摘编自3月23日台湾《联合报》陈水扁玩的"台独"是高调的鲸吞式"台独",蔡英文玩的则是低调的蚕食式手法。陈水扁姿态的高低,表现差距很大。低到放话"四不一没有""‘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甚至"遥祭"黄帝陵;高到"正名制宪""入联公投",以起重机拆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16)
正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马英九时期的政策被全面推翻,并重返李登辉、陈水扁"台独"教育路线,传统文化在台湾更加前途未卜。为了达到"欲去其国,必先去其史",部分政治势力大肆推行"文化台独"理念,文化传承由此也开始沦为政治纷争的牺牲品。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体系中比重的逐渐式微,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对于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自然也会受到负面波及。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6)
<正>摘编自3月5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的工作报告中,涉及台湾问题的内容提到"坚持‘九二共识’"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针对"台独"部分,则加重语气,从去年单纯的"反对‘台独’",变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在交流部分,去年是"继续发展与台湾有关社会组织和团体的联系交往,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开展面向台湾青少年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4)
<正>摘编自6月30日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媒体披露台湾教育的"历史课纲草案",把历史课划分成"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三部分。中国史因此取消,只成为东亚史的附属。这是极明确的"文化台独"历史教育。中国人必须懂中国史,这是儒家教化的传统,就是所谓"春秋之教",习而久之就能明白何谓"华夏"、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2月29日,第五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在榕城福州举行。本次论坛以"两岸族韵·中华一家"为主题,旨在通过探讨两岸少数民族文化渊源与传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理念,揭露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图谋,并为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探寻可行路径。本次论坛由国台办新闻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全国台联及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指导,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和台湾《旺报》共同主办,福建省闽台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     
《台声》2017,(6)
<正>1蔡英文接掌"中华文化总会"被指走向"文化台独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3月9日终于如愿接掌"中华文化总会"(简称"文总")。她在致辞时声称"文总"三大任务之一就是持续扮演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责大任。台湾《联合晚报》称,目前两岸官方沟通完全停滞,民间虽保持交流互动,但即使再热络,如果不调整两岸关系的大原则,再多的"二轨交流"也未必能让双方台面上的互动情况有所改善。蔡英文3月9日接任"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副会长"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8,(8)
正日前,赖清德再次表明他的确是"台独"工作者,台湾《中央网络报》4月4日发表社评指出,赖清德的"台独"言论将致台湾人民于战争危险之境,并且完全是不切实际的政治主张。"台独"对中国大陆而言,是涉及国家主权的重大议题,如果"台独"能够成立,势必将危及整个中国的领土完整,所以大陆决无任何妥协空间,"台独"将为台湾带来战争的危险。历史经验和当前国际现实可知,"台独"根本无法实现,国际社会不会支持"台独",再加上大陆坚决反对,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来因应,任何人都知道,"台独"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的同时,民进党当局的"极端台独"出现两大重心,一是由陈水扁出面推进的"入联公投",一是由游锡堃出面推进的"正常国家决议文",后者是"台独的政治理论建设",前者是"台独当前的行动重点",民进党当局上演的"双推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