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贴对联、吃‘元宝’、守岁、发红包……其实大陆和台湾的过年习俗都差不多,毕竟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一年在合肥的时间超过两百天,渐渐地就以合肥为家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过年都一样。"安徽省合肥市台商协会会长、绿时代集团董事长黄宏洲2月15日说,"要说不一样,合肥这边的年味相对于台湾要更重一点。到大陆之后也跟着看起央视春晚,台湾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除夕夜看央视春晚"。对于电子红包的兴起,黄宏洲认为,"虽然现在移动支付、转账很方便也很新潮,但每年给父母和孩子发压  相似文献   

2.
江欣璇 《台声》2003,(12):23-24
屈指一算,我来北京大学已经快两年了。记得刚来北大时,对什么都感到陌生,充满好奇,就这样开始了对我来说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在进入北京大学以前从没有来过大陆。对大陆、对北京,所有的印象都是在中学和高中时的历史或地理课本里得知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来大陆甚至会来北京学习。直到高三时,我开始注意到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而且获悉从1987年开始,大陆高校正式招收了第一名台湾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据我保守估计,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子也已超过万人。大家趋之若鹜让我对大陆的高校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参加了大陆大学…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5)
正新年的欢闹渐渐褪去,人们又进入了一年忙碌的轨道。然而2016年的新年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在大陆过年的河南女婿来说,却是一种格外的体验,让我有机会了解到大陆新年是如何度过的,至今还在幸福回味。而且这次过年也是我的姑姑第一次从海峡对岸来到大陆,过上了一个充满大陆特色的新年。在我的印象里,以往过新年的方式,因两岸共同的习俗,都是妻子随着丈夫回夫家过大年初一,对于很多在大陆生活的两岸婚姻,很多夫妻都  相似文献   

4.
正2018狗年迎新春,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回想这两年在大陆过年的一切,是那样新鲜、那么有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狗年新春,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大陆女婿,在大陆过年已不是过客体验,而是真实的融入。其实我在大陆已经过了3个春节,每一次皆有不同的体验,2009年我是在福建过的新年,因为闽台的渊源,所以两地的春节习俗是很接近的,或者在家吃颜色各异的稞糕,或者出去拜拜年。去年的时候,我就曾到过我太太的家里,所以对这里不感觉陌生。回家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执念,每逢过年前夕,身处他乡  相似文献   

5.
正狗年春节期间,留在大陆过年,成为了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的"单项选择",且这种趋势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选择。在大陆,不管从创业打拼,还是学习生活中享受到的帮扶,都让台湾同胞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人热情和亲情。他们选择自己"留守"大陆,甚至呼唤家人、朋友"登陆"过年,除了想体验与台湾一样的年味、不一样的民俗之外,也是对大陆和台湾两岸一家人,两岸一家亲的真实体验和情感认同。对于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在感受大陆和体验大陆的过程中,越发的自然,越发的坚定。  相似文献   

6.
难忘那一份乡情。为了追寻过去美好的回忆,多少年来,每当我从海外回到祖国大陆时,都想要探望台湾乡亲。后来才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北京“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那是台胞在大陆的大家庭,从那里可以见到或联系到许多乡亲。究竟哪一年与全国台联会接触,以后又有过多少次来往,我现在也记不清了。但是,有件事我深深记得,那就是出席参加1985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大陆与台湾学术研讨会”。记得当年任全国台联会长的是林丽韫女士,她邀请我们参加研讨会。还记得那次与会的人数比较多,讨论相当热烈。会议结束时,邓小平和邓颖超等…  相似文献   

7.
记得几年前,来厦门访问的一位台湾教授在早上散步回来,紧张地用地道的台湾话对我说:“老乡,不得了!厦门人都在讲我们台湾话,台湾在大陆的影响太大了。”我告诉他,台湾话就是福建南部即闽南方言,他才恍然大悟。其实,我也有同样的经历。1948年到厦门大学念书的我,在黑暗的小街上听到哀怨感伤的故乡歌仔戏哭调时,不禁柔肠寸断。一问才知道歌仔戏的源头在闽南,哭调充分反映彼时两岸人民痛苦的心声。有尚清雅的南管(南音)也是从闽南传去台湾的。我曾听厦门一些语言学者用闽南方言吟诵唐人的诗歌,比用普遍话(国语)吟诵更上口。难…  相似文献   

8.
党文婷  严圣禾 《台声》2023,(2):75-76
<正>“深圳已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了!”临近春节,台湾青年、深圳市艾薇达烘焙培训有限公司主理人刘天庭告诉笔者自己的假期计划,“我们今年春节打算留在深圳,去一个很要好的客家朋友家里一起过年。我太太是台湾客家人,特别想体验大陆的客家风俗。”无独有偶,深圳市伟富涂装有限公司经理纪伟祥也打算和母亲一起留深过年。“春节后我就打算启动新项目,把台湾的创业团队带到深圳,专攻聚氨酯、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开发,搭建全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9.
容汉诠 《台声》2011,(3):51-51
我是一位出生于台湾,生活在大陆已近70年的老台胞。至今还记得高山族老祖母教我唱的儿歌:“台湾糖、甜津津,吃在嘴里,痛在心……”这是前辈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亦对殖民主义者侵占祖国领土台湾的悲愤。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新春佳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且难忘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年,一位阔别近半个世纪海峡对岸的亲人,回到了大陆风光秀丽的皖南池州姐姐家过年。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但每年新春来临之时,我那年逾古稀的母亲都会不由自主地念叨着台湾的亲人,会情不自禁地述说起那年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3)
<正>1月23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邀请了来自台北、高雄、彰化等地的多位台湾青年来到国台办的办公大楼,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一起提前感受过年气氛,并向两岸同胞拜年,恭贺新春。包饺子话年节腊月二十六,7位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的宝岛青年带着一丝新奇走进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办公大楼,与大陆对台政策部门的掌门人——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一起包饺子、聊年节。中国很大,同是过年,却有不一样的年俗。来自台湾的这群年轻人,罕有包饺子的经验,但一个个都十分  相似文献   

12.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13.
李瑞腾是个性情中人,他的“六朝之旅”如同一次“田野调查”,平添了些许灵感。谈到两岸文化关联,他感触良多:“台湾要‘去中国化’,政治层面可以操作一些东西,但在文化上,就有无法实践的困难。比如过年贴春联、清明节扫墓、中秋吃粽子,这些传了几代的民俗都来自大陆。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的渊源太深,尤其是传统文化,已经渗入了血液……”  相似文献   

14.
张何平  姚小敏 《台声》2004,(8):60-60
大陆市场是台湾的60倍,当全球都在前进大陆的时候,台湾不应该逆流而行;大陆是台商最能发挥的舞台,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应该松绑,及早开放“三通”。 这是台湾统一企业董事长高清愿日前接受岛内媒体访问时说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5.
史丽 《两岸关系》2001,(2):58-59
在大陆各地举办的电视交易会中,台湾片商一向是交易大户,大陆各地电视台竞相抢购台湾电视剧。或许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去年北京电视交易周,台湾电视剧已是明日黄花无人间,门前冷落车马稀。 昔日“座上宾”,如今成“弃妇” 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八十年代台湾电视连续剧在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赴宝岛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参观访问,接触了一些台湾老百姓,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接受台湾同胞们对大陆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询。由于两岸隔绝长达半个世纪,双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大多数台湾同胞不了解大陆,加上岛内媒体对大陆也不会多作宣传,很多台湾民众对祖国存在着隔膜意识。仍然缺乏了解在台湾期间,我发现许多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的巨大发展缺乏了解,以为大陆老百姓住的是低矮的房子、穿的是  相似文献   

17.
贺苒 《台声》2014,(12):86-86
一年两个月前,第二次来到台湾,以学生的身份在这里学习、生活。当初决定来台湾读书的理由其实很实际,考研落榜了,但选择来台湾对我来说却有很多原因。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户口簿籍贯栏却写着台湾桃园。虽然家中长辈从台湾来到大陆亦是太祖父辈们的往事,我父母这代甚至都所知甚少,但却让我对台湾,  相似文献   

18.
不信东风唤不回——两岸关系研究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自古是我中华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与炎黄子孙的大团聚,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1956年1月30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二次常务会议上正式提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他代表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是愿意回到大陆省亲会友的,都可以回到大陆上来。凡是愿意回到大陆来参观和学习的,也都可以到大陆上来。凡是愿意走和平解放台湾道路的,不管任何人,也不管他们过去犯过多大罪过,中国人民都将宽大对待,不  相似文献   

19.
微博摘登     
《台声》2016,(8)
正1从一名在大陆学习生活的台湾青年视角出发,我观察到整个大陆学子的氛围都有股正能量源源不绝的流出。我认为,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大陆,两岸之间应该持续和平发展共同创造和平利基,大陆的发展建设,身在台湾的青年们是可以共同参与其中的。——新浪微博环环  相似文献   

20.
<正>"卖馒头的老王,他接到了一封信。八千里外死了他的老娘亲。他把面团揉了又揉,揉了又揉。他一言不发,把那封信放进了围裙。死了有十年了,怪不得梦里叫她她不应。刚蒸好的馒头,娘您就尝尝新。这些年,卖了多少馒头,我也数不清,为什么偏偏不能,放一个在您的手掌心?"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为台湾老兵写的诗。张晓风说,她自己一度都不记得曾经写过这首诗,直到有一天,一群台湾老兵举着印有这首诗的牌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