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近期,美国联邦众议院以351票赞成、66票反对,通过了201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该草案明确要"扩大美台高层军事交流和联合军演,支持美国对台军售和其它设备转让,发展台湾不对称战争能力"。尽管这个草案还要送交美参院讨论通过,并由特朗普签署后才能生效,估计会顺利通过后续程序成为法案。还有一个动向值得关注,美众院一些议员正在推动《台湾防务评估委员会法》,力图使对台军售"精准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以苍生为念     
老虎屁股也能摸最近台湾政坛爆出惊天外交丑闻,牵涉到陈水扁政府的3位负责国防、外交、情报系统的高层官员,这被视为是对民进党的最后一击。人们注意到,台湾媒体对这一外交大丑闻的报道和揭露几乎是同步的——台湾的媒体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第四权"的功能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6)
<正>摘编自7月29日台湾《联合报》台当局文化部门拟订"语言发展法"草案,基于尊重多元文化和语言平权,将"台湾语言"的定义扩增为"台湾各固有族群所使用之自然语言",甚至"台湾手语"也纳入。草案并规定,各阶段教育应将"台湾语言"列为基础或必修课程,学校教育"得使用各种台湾语言"。不仅如此,该草案还规定,台湾民众参与当局机  相似文献   

4.
台湾有关方面最近通过"教师辅导与管理学生办法"草案,开放学校对学生实行"暂时性疼痛"——也就是"打手心"体罚。"草案"一经台湾当局核定后,自今年8月起台湾中小学实施多年的体罚禁令将"有条件的解禁"。据台湾有关方面解释说,"暂时性疼痛"的管教仅限于"打手心",而且不能因为学业因素而实施,教  相似文献   

5.
柯为 《统一论坛》2011,(6):60-62
港台、澳台交流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内地各省市与台湾的交流,长期以来具备良好基础,无论是人员往来次数,还是经贸数量,都遥遥领先。当然,受两岸关系大气候所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港澳与台湾之间也缺少官方交流和联系。甚至在国民党重新在台湾上台初期,伴随两岸实现"三通",乃至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进展到祖国大陆省部长层级以上官员赴台交流,港澳与台湾之间的高层联系仍然不多,与极为热络的民间联系形成强烈反差。  相似文献   

6.
2007—2008年是法理"台独"的高危期。2007年3月,陈水扁指使台湾部分"御用文人"抛出"中华民国第二共和"草案。由于这部"宪法"草案是陈水扁当局试探大陆与美国态度的探测气球,其与台湾"法理独立"尤其是与台湾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颇值得我们关注。"第二共和"的关键问题在于"公投","公投"的基础在于把台湾人民从中国人民中分割出去。这将影响着两岸关系一段时期内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华人移民巴西200年来,已经成为巴西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巴西华侨华人人数迅速增长,各种类型的社团陆续产生,社团活动蓬勃发展,"本土化"与"中华化"和谐并存,并与巴西政府高层官员保持密切关系,文化宗教社团活跃,孔子学院发展较快,台湾侨民社团根深叶茂,与大陆社团互动良好。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华人社团类型及其特点,探讨巴西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政治     
《台声》2017,(16)
<正>吴敦义版国民党两岸政纲出炉取消洪秀柱"和平政纲"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国民党准主席吴敦义主导的国民党8·20党代会党纲草案8月4日出炉,在最受关注的两岸政纲部分,以2005年"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和平发展,取代前主席洪秀柱的"和平政纲",强调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据报道,在两岸政策纲领部分,草案指出,将维持台湾稳定现状,并且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7)
<正>新学期伊始,由民进党当局强硬修改的"两国论"课纲草案,再度引起岛内外关注。据报道,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称,新课纲目前只是草案,还会有4个月的公开讨论阶段,该课纲草案自9月3日起在岛内各县市举办22场次公听会,搜集各方意见,草案修订后,预计最快明年初提交台当局有关主管部门课程审议会审议,预定2019学年实施。岛内各界对课纲草案及举办公听会有什么反应?对其"去中国化"的实质有什么样的认识和观点?多位台湾文化教育界人士对此提出批评,有学者直呼是"去中国化"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0.
隗静  萧燕 《台声》2004,(12):1-1
台湾领导人陈水扁日前提出将台湾驻外代表处以及台湾公司中带有"中国"的名字逐渐改称"台湾"。美国国务院周一明确表示反对。美国官员并警告说,台湾当局推动所谓"正名运动"是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举动。  相似文献   

11.
退休官员是一份宝贵的人力资源,应该提倡他们在健康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只是,退休官员与现任官员联系密切,其"退而不休"也易导致权力期权和社会不公现象,因而应对其"再就业"予以正确引导和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2,(14):60
一方面,民众不允许官员"说错话";另一方面,官员怕"说错话"会为此付出代价。这就导致了官员在质疑面前推三阻四,吞吞吐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说,政府遭受质疑是一种"常态",要变被动回应为主动回应。同时,不要说空话、套话、废话,这填补不了"信息空白"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坚决反对美国政府以任何形式、任何借口与台湾方面进行官方往来,他敦促美方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以免对中美关系和两国在重要领域的合作产生影响。据报道,台湾方面声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近期与他的台湾"对应官员"进行了会谈。陆慷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说:"鉴于美国政府已经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诺它与台湾只是保持非官方的往来,所以不存在所谓李大维先生与博尔顿先生是‘对应官员’一说。""对于你提到的事,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6,(6):103-103
俄罗斯:今年9月,据俄岁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最高仲裁法院出台了一份新的法律草案,对政府官员收受礼品的数额做出严格规定。允许俄政府官员一次性收受的礼品价值从目前的500卢布(约150元人民币)提高到了4000卢布(约1200元人民币),、而个人收受礼品总价值如果超过10万卢布(约3万元人民币),就必须向上级报告,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规范还是实践看,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对两岸协议的审议和监督活动均遭遇了一定的现实困境。在台湾地区爆发了反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太阳花运动"后,台湾当局行政机构提出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该"草案"对立法机构审议监督两岸协议的程序、方式、形式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台湾岛内各方对两岸协议审议监督问题的共识。这一"草案"一旦获得通过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台湾立法机构参与两岸协议监督活动的空间将逐步增大,民众了解两岸协议的渠道将得到拓展;另一方面,过分依赖两岸协议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格局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显耀     
常超 《两岸关系》2014,(3):54-55
正2月6日,台"陆委会"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海基会人员调整,张显耀兼任海基会副董事长、秘书长,海基会副秘书长马绍章调升为副董事长并兼原职。台湾舆论认为,"陆委会"高层兼任海基会秘书长虽然并非首例,但随着当前两岸关系渐入深水区,两岸会谈步入巩固深化期,此次安排显然有着深层目的,将对未来两会协商及两岸交流合作产生重要影响。学者型官员张显耀,1963年11月6日出生,籍贯山东省昌乐县。  相似文献   

17.
《台声》1994,(3)
前一个时期,连战、郝柏村、江炳坤等人陆续以私人身份赴东南亚国家“度假”,并和这些国家的首脑进行会谈.最近李登辉也以“私人度假”名义前往东盟国家访问.台高层官员推出一连串所谓“度假外交”,是台当局全方位“实质外交”的组成部分,是为突破外交困境所用的手段.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与中国建交国家同台湾进行官方往来.  相似文献   

18.
叶炳昌 《台声》2001,(2):13-13
日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公布了“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草案以台湾自行研发的所谓“通用拼音”取代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并作为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同时,修改中小学教材,试图把“台语”变成“国语”,以代替普通话。这一倒行逆施的草案甫一出台,便遭到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指责台湾新当局这种有悖民意的做法是愚蠢行为,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针对台湾新当局这种企图削弱台胞,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切断台湾同胞同祖国历史文化的血脉关系的拙劣表演,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先生及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一段时间,台湾政局动荡不安,国、民两党围绕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党内初选竞争激烈;蔡英文为追求连任,大打"台独"牌,不断恶化两岸关系;近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很多动作,如军方"强势出击",宣称要派巡洋舰进入台湾海峡,美国会议员抛出"台湾保证法"草案要提升美台安全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7)
<正>开学了,台湾学生又得面临怎样的课纲?记录各界愤怒呼声分析多轮"课改"流变揭露"文化台独"本质新学期伊始,民进党当局强硬修改的"两国论"课纲草案,将中国史内容大幅缩减,并纳入东亚史脉络,讨论大幅减少语文教科书中必读古文、增加日本作品和歧视台湾少数民族等内容的文章,这些动作再度引起岛内外关注。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称,新课纲预定2019学年实施。对于蔡英文当局公布新课纲草案并大幅缩减必读古文的"去中国化"行径,岛内各界有什么反应?实际上,从蓝营到其他政治团体,从教育界到学术界、文化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