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尉洪池 《求索》2013,(3):240-242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普及和国际格局转型的背景下,国际关系日益呈现出权力流散的趋势。主权国家对权力的垄断遭到了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权力的行使超越了主权领土的界限,从国家到个人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也趋向扁平。尤其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权力格局发生明显变化,权力集中于少数大国手中的局面逐步向由更多行为体参与全球治理和决策的趋势发展,以绝对权力缺失,多中心、多力量为特点的新国际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论全球治理中的行为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国家行为体的出现及其作用的加强,带来了国际社会制度的创新,是全球治理提出的现实基础;国家行为体不再独处国际体系的核心而独享国际价值的分配。然而两者之间,并非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在现实国际社会中,必须对西方一些学术观点保持清醒,正确认识国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视角,强调整体性的世界体系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当前各种反体系运动的形成机理.反体系运动的主体既包括民族国家,也包括非国家行为体,但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在上升.世界体系是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的三位一体,其中世界经济体系是反体系运动的根源所在,但世界政治体系及文化体系也以自己的作用特点与反体系运动发生互动.在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反体系运动的影响是复杂的.从长远来看,它有助于推动现有世界体系的变革,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但另一方面,它往往会对世界体系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共输"局面.  相似文献   

4.
韩冰 《人权》2012,(1):52-54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社会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新的挑战,联合国一方面希望通过推动企业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使企业界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另一方面,联合国为自身发展考虑,希望通过伙伴关系,将其影响范围从国家扩展到非国家行为体,并在这一过程中复苏与重塑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主权让渡中,国家作为主权的让渡者,可以称为主权让渡的主体,而对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则是主权让渡的受让者,可以称为主权让渡的客体。从国家作为主权让渡主体的角度看,国家有完全主权国家和不完全主权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分,主权让渡主体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权让渡进程自身的发展。从对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作为主权让渡客体的角度看,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组织形式、性质和职能担当起了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职能的缺失部分,保证国际体系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6.
"非传统安全"又被称作"全球安全""共同安全""共享安全""综合安全""集体安全""人类安全""社会安全"等,以对应旧的、以国家安全为主的"传统安全"。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非传统安全问题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应对不当甚至可能会引发传统安全问题。接下来我们便探讨在全球化系统下,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因此国际社会应突破狭隘的、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传统安全观,树立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安全观,建立预警机制,发挥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推动非传统安全治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由于具有高技术性和扁平化等特点,使得以国家责任认定为代表的网络空间治理问题变得尤为复杂。归因问题的解决是国家责任认定的先决条件,也是国际社会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的当务之急,需要同时克服技术和规则两个层面的阻碍。从主体层面来看,国家和国际组织是适用国际法和认定网络空间国家责任的常规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却各自面临不同方面的问题与争论。2017年联合国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双轨制"的诞生,使得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有利于发挥非国家行为体的建设性作用且具有显著双面性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发展成为网络空间国家责任认定的新路径。趋利避害地将多利益相关方模式嵌入以多边主义为主导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将是未来网络空间国家责任认定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进步的方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使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以自身的逻辑改变了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现代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对国家主权的范围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历史终结论”、“民族国家终结论”、“主权终结论”、“超国家主义”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主权观念没有过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寻求维护国家主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客观的动态过程。它使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合作与竞争、协调与冲突加剧;以获得更多国家利益为动机的主权让渡得以确认;一国外交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非国家行为体重要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社会中,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国家关系表现为合作与冲突、互惠与损害、妥协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等形式,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矛盾的性质及其激化的程度,这使国际关系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爆乱。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呢?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分析。一、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和确立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国际社会的最主要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国家的对内、对外的行为的基本动因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一个较…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运用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上的活跃度,并附加意识形态安全的渗透方式参与国际竞争,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局势。本文通过对非国家行为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方面,突出表明非国家行为体是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鉴于当前的国内外局势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研究,具备一套切实有效的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措施,是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和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迄今,全球通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民族国家对于移民政策的相对开放,以及越来越多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个人和家庭,特别是拥有双语能力的知识精英的增加,都极大地促进了移民的跨边界的人口流动。中国的国际移民正是在这种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促使下,日益意识到有必要在居住国和祖(籍)国之间运用多重身份,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他们不讳言,在这个相互依赖的世界里,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移民个人和群体,将有更多机会为移民和国家关系的最新发展探寻可能途径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国家和国际体系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近代以前,中国是区域性国际体系的中心国家。近代以后,国际体系出现整体化和全球化趋势,将所有国家纳入其中。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国近代以来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探讨中国千年外交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总结应对国际体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外交思维,增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和在制定国际秩序方面的话语权,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中国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反全球化现象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全球化是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一种复杂的国际现象。它既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诸多国际国内问题的产物 ,也是人类在面对新的挑战与威胁时作出的否定性反应 ,还是各国及国际社会缺乏有效调节机制的结果。反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全球化 ,并解决这些问题有积极意义。但对于极端的反全球化行为 ,则应反对。国际社会应积极探索民主、公正与合理的全球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16.
百家论萃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安全的挑战耿明俊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2期撰文指出,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安全的挑战有清醒的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拥有资金、信息、产品和产业结构上的相对优势以及制定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主动权,因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应对冲突的政策空间越来越有限,引发国家经济动荡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规避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领域安全成为发展中国家必须认真对待的战略新课题。由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颜旭 《前沿》2007,3(4):214-217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固有属性,也是现代国际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基石。全球化时代给中国国家主权带来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一系列挑战。但同时,也给我国国家主权的维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以一种发展的视角审视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以更加丰富的层次、更加多样的内涵和更有动态感的形态,给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新角色以更好的理论及政策说明。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建构,其构建会涉及到诸多国际社会性因素,必然是一个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由于国际理念/规范社会化的渐进性、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阶段性、多样性、反复性的特征。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意义。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主体条件与物质技术条件也会日益完备,有理由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终将实现。  相似文献   

19.
非国家法形成于长久且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在解决跨国民商事纠纷上的功效有目共睹,也是法律选择方法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主权与民族差异等客观因素以及非国家法本身质量良莠不齐等主观因素使非国家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存有一定的障碍。而网络空间有着天然的国际性,在虚拟环境下发生的纠纷也天然的具备国际性特征,导致实践中对非国家法的依赖逐渐增大。在法律多元化理论与现实需求的驱动下,非国家法早已突破传统适用路径,因充分体现国际社会正确的价值观而在法律选择方法中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增强非国家法制定和适用过程的公开性与透明度,提高各界,尤其是相关行业专家的参与程度,并构建相关的适用报告和评价制度,弥补非国家法的形式短板和实质缺陷。  相似文献   

20.
摘要:信息主义世界是由社会信息化发展形塑而成的一种新的国际社会类型或社会体系。但在信息主义世界中,由于信息分化的存在,不少信息贫乏国家或地区,在社会排斥的作用下陷入了国际信息体系的边缘位置。产生这种国际社会排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第四世界本身的贫穷落后、信息分化的指数增长、流动空间的流向选择和发达国家的信息殖民。当前,处于国际信息化体系边缘的边陲国家,迫切希望真正融入国际信息体系中来,并为此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也已有相应行动,但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的意图,因而在社会减排和社会接纳的目标、性质、程度和方式上还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