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莉莉 《当代法学》2023,(6):146-157
对跨越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生物安全损害的救济,现行国际法采取经营者损害赔偿责任为主、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和损害补偿基金为补充的模式。在经营者损害赔偿责任模式中,存在因果关系难以认定、赔偿范围有限、责任承担方式不适应实际需求等困境。生物安全损害责任保险以经营者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为前提,同样面临经营者损害赔偿责任模式的困境。国际生物安全损害补偿基金可以弥补经营者赔偿不足的部分,也可以救济原因不明的生物安全损害,但其功能和作用也存在客观局限性。国际法上不法行为国家责任和不加禁止行为国家责任无法适用于国际生物安全事件损害。这些困境在客观上无法通过相关制度的自我完善予以克服,需要在国际法上构建具体的国际生物安全损害救济国家合作义务,明确相应的国家预防责任和补偿责任,与经营者损害赔偿责任、不法行为国家责任、不加禁止行为国家责任、生物安全损害责任保险、生物安全损害基金共同构成国际生物安全损害救济机制,各有侧重救济国际生物安全损害。我国要积极倡议全球生物安全治理规则的不断完善,推动国际生物安全损害救济的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废弃物国际贸易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较大伤害,违背了环境公正和国际公正的原则和基础。从国际法上确定归责问题的三个要素,即控制要素、组织要素、领域要素来看,国家应当对私人在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损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从国家应当对其管辖或控制下的行为负责的国际法原理出发,国家应当对其非国家行为承担责任。在废弃物国际贸易中的经营人行为基本上是在国家的管辖或控制下进行的,经营人赔偿责任无法阻止废弃物贸易危害性行为的发生,国家也应当对此行为承担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3.
国家责任制度是国际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通过追究国家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体现了国际法的强制性。它在纠正有关国家的不法行为,促使各国忠实履行其根据国际法承担的义务,建立国际关系中正确的行为规范,维持正常的国际法律秩序和使受害国的利益得到合理救济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损害性后果责任,即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是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其产生发展贯穿了法的公平正义价值的理念。本文通过法理学、国际法的相关原理和有关的案例,探讨了损害性后果责任制度所蕴含的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挑战,如何在不同的国家间协调彼此的权利义务,国际法发展出差别待遇的规范。差别待遇不同于区别责任,避免了国际法中责任制度发展不完善所导致的争议,有利于明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权利义务,已逐步在国际法,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合作的国际立法中得以确立,并逐步完善和具体化,将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7至 8月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通过了《预防危险活动的越境损害》的序言和条款草案 ,1将其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 ,并建议就此拟定一项框架公约。这标志着预防危险活动之越境损害的国际法编纂努力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该条款的起草源于国家责任的国际法编纂 ,国家责任条款的最初规制对象是国际不法行为。后来由于科技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加剧 ,一些国际法未加禁止的、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又具有必要性或重要性的活动造成境外人身、财产和环境危害的事件不断增加 ,且损害巨大 ,遂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 1 978年…  相似文献   

7.
董箫 《中国律师》2008,(2):75-77
国家责任指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或损害行为所应承担的国际法律责任。凡违反国际法所赋予该当事国义务的行为都是国际不法行为,违法国必须为此承担法律上的后果,即法律责任。国家责任是现代国际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保证各国及其他国际法主体遵守国际法规范的必要法律手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否定国家责任将毁灭国际法,因为否定就实施不法行为所应负的责任,也就取消了各国按照国际法行事的义务。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法上的法律人格者(legal person),国际组织的国际责任源于其所为的国际法上的不法行为(delictum jure gentium)和损害,这些行为违反了它们承担的各种条约和国际法义务。由于国际组织的历史相对较短,建立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尚在发展之中。然而作为国际层面的法律主体,国际组织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承担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的重要主体,应当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承担国际责任。这也是维护稳定和平的国际秩序的内在要求。继二读通过《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草案)》后,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已经开始研究起草了《国际组织的责任(草案)》。鉴于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应地,两套草案有相似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国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为了处理将来可能发生的涉及中国的国际组织责任纠纷,我们应当重视对国际组织的责任规则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对传统国家责任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钭晓东 《现代法学》2004,26(1):126-130
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跨界损害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为有效防止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 ,须对传统的国家责任进行重新界定 ,在“相对主权原则”基础上 ,通过导入严格责任、补充国家赔偿责任、确立国家责任承担主体、承担附随义务等途径 ,以弥补传统理论的局限 ,适应环境保护及国际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寿平 《法学杂志》2007,28(6):114-117
随着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国际责任制度的确立,过失责任原则作为国际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过失作为国际责任的构成要件开始受到理论界的质疑.本文全面阐述了国际法上的过失的内涵,系统地分析了过失与国际责任的构成、责任性质与责任程度的关系,认为过失是国际责任的构成要件,直接影响国际责任的形式、性质和程度,只是由于现代国际法上的过失与行为违背国际义务在概念上具有同一性,因此,没有必要将过失单列出来作为国际责任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2.
试析《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根 《法学家》2007,(3):95-101
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应负的责任是当代国际法的主要问题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持之以恒地编纂<国家责任条款>,2001年联合国大会已通过<国家责任条款>草案,并建议就此缔结有关国际公约,2004年联合国大会要求各会员国政府提出有关意见.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国际法学界以此为前沿研究课题.本文尝试从中西文词义辨析、"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划分评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解析三方面,对<国家责任条款>中"国际不法行为"的含义、条件与归责问题,做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婷 《法制与社会》2014,(4):286-288,294
本文以国际法委员会于2001年二读通过的《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Draft articles on Responsibility of States for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s,以下简称"二读条款")及评注为理论基础,结合国际法案例实践、国际法委员会历年的工作报告及其他学者论述为理论参考,试对受害国以外国家援引责任及合法措施现状进行恰当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适当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王祯军 《法学杂志》2007,28(5):151-153
国家责任是国际人权法中很重要的一项制度.由于国际人权法具有与一般国际法不同的特点,运用传统国家责任理论分析国际人权法中的国家责任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在对国际人权法中的国家责任构成进行分析时,应适当拓展传统国家责任理论,使以国家责任制度在人权实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国际人权法真正成为普遍适用所有人的法.  相似文献   

15.
赵洲 《现代法学》2011,33(4):149-161
核能的开发利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各种核事故的发生充分表明,在核能风险治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为此,国际社会需要在相关的现有国际法规范和国际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核能风险的全球治理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核能开发利用的主权权利和风险治理责任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了国际法原则和规范中体现核能风险全球治理的约束条件和发展路径。根据国际法委员会对风险活动领域国际责任的编纂和发展,结合核能风险治理方面所存在着的缺陷与不足,分析构建了核能风险全球治理的具体要素和内涵,为形成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核能风险全球治理机制提出了系统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阙占文 《行政与法》2009,(11):111-114
自然灾害发生后,只有在灾害发生国同意且发出请求的情况下,其他国家或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救援队伍及其人员方可入境实施救援,现行国际法尚未将"保护的责任"适用于自然灾害。在灾害国际救助领域,现行国际法已经涵盖国际灾害救援队伍及其人员入境、特权与豁免、索赔与诉讼等。我国需要借鉴国际法,建立国际灾害救援规则。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网络攻击的私人性和隐秘性特点,使得这类攻击在国际法上的归因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并提出了种种放宽甚至取消国际法上既有归因标准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在强调受害国维护自身网络安全需要的同时,忽视了其他国家受到无辜波及的风险,具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对网络攻击确定国家责任的前提,是通过国际法进行负责任的归因,既不应使实际从事和控制网络攻击的国家逍遥法外,也不应扩大国家责任的范围而伤及无辜.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1年《国家责任条款》中确定的归因规则,对于网络攻击的归因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与生态的依存关系,导致发生在一国领土、管辖或控制范围内涉及资源利用的活动可能对其他国家或其他国民产生损害性的影响。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加强,保护环境、防止跨界损害也被公认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国际环境法目前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或者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建立起国家对私人行为造成的跨界环境损害承担责任的连接点。①尽管国家作为国际环境法主体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不得基于主权理论而豁免的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但如何在实践中调整和平衡行为国和受害国之间的利益,构建符合国际法的跨界损害责任制度,仍离国际习惯或条约法的法律地位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论WTO国际责任的范围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一般国际法上的完全赔偿原则相比,其WTO国际责任的范围具有显著特点,即被诉方无须为其违法行为溯及既往地承担责任。原因在于,多边贸易规则直接和广泛地对各成员国内各种产业的发展同时从正面和负面产生着影响,而国际贸易活动的动态性和频繁性及影响贸易活动因素的复杂性,不时地会加剧出现某些严重不利情况的可能性。利益集团也常常会向政府施压谋求特殊保护。非溯及既往的责任/救济可使被诉成员在面临国内政治要求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压力下,在政策的选择上能够有更多的灵活性。尽管已有学者和个别WTO成员提出在WTO体制中引入一般国际法中的完全赔偿原则,但迄今绝大多数成员尚未表现出这一意愿。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WTO国际责任范围上的非溯及既往原则将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公务员与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劲松 《时代法学》2008,6(5):103-110
国际公务员是国际社会日益组织化的产物,联合国60年来的历程对现代国际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际公务员法律制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形成了一项相对独立并且完善的国际公务员法。国际公务员法在国际法主体、外交关系法、国际司法制度和国际组织责任等领域推动了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