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在为资本主义提供了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使全球化进程加速,导致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和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加深;使"西西矛盾"凸显,导致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和竞争的加剧;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导致了美国单极霸权主义的恶性发展等。这些矛盾和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很难得到有效地解决,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各种危机,对资本主义来说也面临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资本主义历经重大冲击,渡过多次危机,获得发展的关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历经重大冲击而不亡,是因为它构建了适宜创新的文化环境,确立和健全了激励创新的机制。资本主义国家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无疑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经济领域蔓延到社会、政治领域,导致欧美国家陷入多重困境:经济低迷复苏艰难,政治失灵信任危机,社会动荡,民心焦虑,其实质是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价值观,西方传统的体制在当今时代出现了"机能故障"和"功能失调"。欧美资本主义体制困境是各种深层矛盾的综合暴露,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当今世界及其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美莉 《学理论》2015,(8):34-36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体现了不同于马克思资本主义研究的另类视角,认为起源于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赋予了宗教伦理重要的经济内涵。2001年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里亚·格林菲尔德发表了题为《资本主义精神》的著作,重新审视作为观念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虽然都是把资本主义精神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两人在观点上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所长李琮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它发展和变化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可称为国家调节资本主义,仍有相当大的发展余地。李琮说,第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它的高级阶段。其基本特征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国家调节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本身就是现代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管理形式。国家调节的充分发展,是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表现。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仍有相当大的发展余地。  相似文献   

6.
列宁早期在充分肯定俄国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同时,批判了以"合法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及以民粹主义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错误看法,从而全面地揭露了俄国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造成的深刻社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形态,创造了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数字空间,其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也呈现出全新形式。资本与技术结合的新变化催生了精神政治这一全新的批判命题,精神政治成为虚拟空间中的生命政治。在虚拟空间的生产方式、劳动过程、技术规则和意识形态中,资本主义精神政治呈现出复杂而深刻的表现,是数字技术与资本逻辑结合在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全新统治术,带来了整体性、广泛性的精神危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精神生产理论为批判数字资本主义虚拟空间的精神政治提供了基本方法,同时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当代西方精神政治学思潮、促使“虚拟空间”向超越资本主义精神政治方向转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生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伟 《学理论》2012,(7):59-60,68
资本主义危机已经到来,是由于其本身先天缺陷——无休止的资本积累导致的,资本积累的困境引发了制度的困境、指导文化的困境。由于这三大矛盾的加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发展周期的秋季,社会主义的发展即将以新的形式兴起。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文明在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衍生出自身无法克服的现代性问题,具体呈现为经济、政治、文化三重发展困境。资本主义文明是资本逻辑不断增殖与反噬自身的历史,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导致了人在微观领域的劳动异化和宏观层面的生存异化的经济困境。资本主义文明所宣扬的自由与平等是对市民社会现代性诉求的抽象表达,其囿于政治解放的维度而沦为虚假的意识形态,陷入自由平等的形式与实质断裂的政治困境。资本主义文明的精神困境则集中表现为理性的自我矛盾,理性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精神内核却在资本逻辑主导下异化为操纵人的工具理性而必然走向虚无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现代世界体系演变周期,解释了资本主义矛盾和资本主义危机的原因,提出了替代资本主义现存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