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31年5月23日凌晨,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攻克了湖北均县县城。为悼念在解放均县县城战斗中牺牲的8名红军指战员,军长贺龙、政治委员邓中夏、政治部主任柳直荀等在城内净乐宫举行了追悼大会。柳直荀挥笔写了一幅对联:“铁打均州被红军攻破;钢铸头颅为工农牺牲。”横额:“浩气长存”,以表对烈士们的褒扬和哀思。追悼大会之后,贺龙等人为烈士选择安葬坟地,经过考虑再三,选定净乐宫祖师殿前已成废墟的龙坡平台上,暂葬此地,待日后再移迁它处。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辉煌的人生旅程都有过最初的起点。每一个功勋卓著的将军都有过士兵的经历。每当廖汉生将军回到他出生和参加革命的地方,他总要久久伫立在贺龙元帅的故居前,充满深情地感叹:“贺龙元帅是我的同乡和长辈,是我的革命引路人和入党介绍人。我从小在贺龙元帅的关怀、照顾下成长起来,在他的影响、带领下参加革命,在他的培养、教导下从一个游击队员成为红军的师政治委员。总之,没有贺龙就没有我廖汉生!”少年心中的偶像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廖汉生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他的家与名震湘西的“活龙”─—贺龙…  相似文献   

3.
熊坤静 《湘潮》2008,(2):53-53
在湖南省慈利县金岩乡海拔917.8米的茶园山下有条小溪,小溪绕过当地香火鼎盛的南岳寺注入九都溪。 1935年深秋,贺龙率红二军团一部路过小溪(今乐园)一带准备抢渡澧水。当地反动势力胁迫群众携粮携物躲入茶园的山洞,企图切断红军与群众的联系。当时气温骤降,红军生活艰难。贺龙当机立断动员红军战士寻找当地人。  相似文献   

4.
怀念     
深挚的怀念是感人的。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年代,一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妇女,一个流落在外的巴安汉子,他们对贺龙和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尤为感人。这是那位湘鄂西根据地妇女心中的歌:男跟老贺当红军,奴带娃儿做阳春;十年r回十年等,总有一l回家门。诗中的“老贺”便是贺龙,湘鄂西革个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这位妇女的丈夫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而她刚带着孩子在家辛勤劳作。但随着根据地第五次反“图加”战争的失败,贺龙带着红军进行了万里长征。当时,根据地在敌人的残酷“清剿”下,腥风血雨,天低云暗,这位妇女的处境是极其困苦的…  相似文献   

5.
歌颂贺龙的革命歌谣黄少文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贺龙元帅,在二三十年代的艰难革命岁月中,与川东南的各族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这里的人民崇敬他,唱出了“生死都要跟贺龙”,”跟着贺龙闹革命”的许多革命歌谣。“只求红军与贺龙,建设新...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3,(9):51-51
1933年,刚满12岁的徐生财参加红军,并当了贺龙的警卫员。在贺龙身边,他经历了终生难忘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7.
在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队列里,有一个身着国民党军服、骑着淡红色大骡子的特殊人物,他就是国民党中将纵队司令张振汉。在湖北省咸丰县忠堡镇战役中,张振汉做了红军的俘虏。六军团政委王震押他去见贺龙,当贺龙请他喝咸菜汤时,他从心底里瞧不起这支“土包子”队伍。但事实教育了他:老百姓欢天喜地迎接红军,几天内就有数千人争相报名参加红军,与国民党扩军靠抓壮丁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他还得到红军的种种优待,无论吃、住、行军,他都享有“特别待遇”,那时,只有军团级红军干部才能骑马(骡)。这一切,使张振汉很快改变了对红军的看法。他做商人的哥哥…  相似文献   

8.
韦尔斯: 贺龙是红军领袖中最有魅力、最难以捉摸的一个.他率领的湖南游击队常常是神出鬼没,每到一个地方,犹如一阵旋风刮过,给各地留下了无数的传说.我见过的每一个人都讲述过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而且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贺龙有着最令人惊叹的个人生活,他还有一位极富魅力的姐姐--贺英,她是一名军官.  相似文献   

9.
韦尔斯: 贺龙是红军领袖中最有魅力、最难以捉摸的一个.他率领的湖南游击队常常是神出鬼没,每到一个地方,犹如一阵旋风刮过,给各地留下了无数的传说.我见过的每一个人都讲述过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而且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贺龙有着最令人惊叹的个人生活,他还有一位极富魅力的姐姐--贺英,她是一名军官.  相似文献   

10.
一在邓小平一家下放江西劳动期间,最让邓小平夫妻疼爱的女儿毛毛突然告诉一家老小:“贺平要到江西来!”毛毛没头没脑的一句话,给那个在缺乏欢乐时代的沉闷家庭带来一丝轻松。有人开门见山问道:贺平是谁?一人发问,全家都屏住呼吸等待下文。毛毛的回答倒很干脆:“贺彪的老三!”“嗯!”邓小平严肃的面孔挂着笑意,“贺彪我认得,有本事,骨头也硬!”贺彪是一位老红军。1930年初,湘鄂西红军深入外线作战,贺彪便到贺龙领导下的红军主力部队的卫生部门工作。同红一方面军的贺诚、傅连璋一样,贺彪既是一名医生,又是一名卫生部门的组织者。早在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1.
长征开始前.贺龙第二次结婚。他在湘西娶蹇先任为妻。蹇先任出身豪门.结婚后与贺龙感情甚笃,追随贺龙参加革命.出生入死。1935年11月.蹇先任生下一女。取名贺捷生。贺捷生出生18天.就随贺龙指挥的红二方面军长征.被称为“最年幼的红军”。她随红军到达陕北后.抗日战争爆发。因其父南征北战.只好又把她送回湖南桑植老家交由姑姑贺三姑带养。直到解放.她才得以重回到父亲身旁。期间.母亲蹇先任在战斗中牺牲。  相似文献   

12.
正开国中将廖汉生1911年11月14日出生于湖南桑植的一个农民家庭。在贺龙的带领下,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一代名将。红军岁月里,担任过红六师政委;抗日战场上,担任过代旅长、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担任过军政治委员;建国之后,廖汉生又担任过三个大军区的政治委员。父子两代人与贺龙的情缘廖汉生在回忆录中谈及与贺龙关系时说:"我跟贺龙的关系更长,更深。我跟贺龙是家乡人;我父亲就跟着贺龙,死在贺龙军中;我的  相似文献   

13.
文俊 《红岩春秋》2006,(5):20-24
贺龙和龚渭清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中,贺龙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他领导的红三军征战在重庆的过程中,与彭水袍哥首领龚渭清之间的传奇故事,早在彭水民间广为流传。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笔者于8月11日上午赴彭水县,在红三军驻地旧址(现彭水县委大楼前)采访了原县政协文史办副主任罗永国。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传奇的故事。1922年5月,贺龙率领川东边防军警备旅驻防于涪陵、丰都、彭水、沿河等地,以清剿匪患,安定社会秩序。在彭水期间,他济困救贫,深受县内各界人士敬佩。彭水颇有社会影响的哥老会大爷龚渭清对贺龙尤为敬仰。贺龙也很欣赏龚渭清为人正直、仗义疏财,常常和龚渭清等谈论彭水的商业、教育等问题。两人还结为了“拜把”兄弟。10年后,已是红三军军长的贺龙为创建酉秀黔彭根据地,于1934年5月上旬率红三军奔袭占领了彭水县城。贺龙进城后,再次前往探望昔日好友龚渭清,不巧龚渭清外出未归。贺龙留下一张条子,并告诉他家人说:“我如今已参加了革命队伍——红军,专为穷苦人打天下,希望龚渭清能支持革命,奔向革命,走向进步。”龚渭清回家后,家人告知他贺龙来过的情况后,他拔腿就去追贺龙,但贺龙已带领红军西渡乌江,向黄家坝方向前进了。同年6月,...  相似文献   

14.
<正>"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与贺龙在党内的政治地位相距甚远,但两人能让红军将士所折服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却是天壤之别。当年张国焘是红军总政委,可谓党内"实力派",但他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遭到了一大批同志的坚决反对,叛逃之际,连贴身警卫都弃之如帚。贺龙虽为红二军军长,可他信仰坚如磐石、意志坚如钢铁、作战坚不可摧,浑身洋溢着"风雨浸衣骨更坚"的锐气、"官兵一致同甘苦"的正气、"革命理想高于天"  相似文献   

15.
贺龙敲石鼓     
1936年4月下旬,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云南丽江县的石鼓镇一带。4月25日至28日,红军从石鼓和巨甸间渡过金沙江,北上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取得会合。红军走后,在丽江石鼓地区,流传着一首动人的歌谣:贺龙敲石鼓,红旗漫江舞。天兵飞渡金沙江,嘲笑当年元世祖。纳西穷人见太阳,不管那“木天王府”。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1,(9)
正在湖南永顺县龙家寨,有一处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形制为木结构民居的红军医院旧址。这里曾是红二、六军团开办的军区总医院,为救治红军伤病员,保证红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1934年11月26日,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指示,我党建立了以任弼时为书记,贺龙、夏曦等任委员的中共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以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的湘鄂川黔边区省军区,还成立了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任主席。随着党、政、军领导机构的设立,湘鄂川黔苏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6,(12)
正邵阳,是红军长征重要经过地,先后有红六军团、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长征途经邵阳。红军长征一共三过邵阳,经过隆回、洞口、绥宁等多个县市,历时近30天,行程数千里。第一次是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过邵阳。1934年9月,党中央命令红六军团作为长征探路先锋,先行突围西征,与湘西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  相似文献   

18.
鲁青 《党史博览》2001,(10):55-56
红军时期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 发动和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 此创建了第一支人民军队。参加起 义的部队有: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 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 第二十四师,朱德率领的第三军官 教导团等武装,总兵力3万余人。这 支武装可被视为人民解放军最初的 规模。 在土地革命时期,囿于当时的 历史环境和条件,中央军委对全国 红军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编 制,各地红军发展不平衡,编制和名 称也不统一。1930年1月,中共中央 制定了编组红军的计划,统一安排 了各部队的番号,提出了“猛烈扩大 红军” 的口号和具体方案。这一时 期,各地红军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获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1996,(12)
长征路上最小的“红军”长征就要开始了,按当时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让未满月的婴儿随红军长征的。贺龙与妻子商量后,决定让女儿贺捷生暂时寄养在一户亲戚家,待将来再将孩子接走。可一个星期过去了,还不见那位亲戚来接孩子,焦急之中贺龙一手打起火把,一手抱起女儿连夜...  相似文献   

20.
<正>班玛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1936年7月,由李先念率领的三十八军八十九师、红军骑兵师、红军总部五局组成的先头部队,由朱德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三十军、红军总部组成的北进部队,以及由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总部、二军等共计3万余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