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美国新总统布什刚一上台,便将NMD部署问题提上议程。面对战略核平衡即将被打破的局面,俄罗斯积极研制和发展能够突破美国NMD的武器。 2000年12月26日,俄罗斯部署了新一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这是俄罗斯分阶段对抗美国NMD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战略态势发生根本转变   美国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在对外政策的诸多方向上采取了强硬姿态。主要表现在:   1.不顾俄、中及欧洲盟国反对,执意推进 NMD的研发与部署,以追求美国自身的“绝对安全”;与英合伙拒绝参加由俄倡导在莫斯科召开的防止太空军事化会议。   2.伙同英国两度空袭处于“禁飞区”以外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地区,坚持对伊制裁政策并派国务卿鲍威尔出访中东寻求该地区国家对美反伊政策的支持。   3.无视俄罗斯总统普京关于美俄高层接触的多次暗示,扣捕俄白联盟国务秘书博罗金,与俄互曝多起“间谍案”,…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宣布为保卫美国本土和海外驻 军及其盟友的安全,下令军方着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NMD),并使其于2004~ 2005年间开始运行,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造成“灾难性破坏”。  相似文献   

4.
自海湾战争以来,基于对高科技时代战争形态的重新定义,美国的防务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建设“攻防兼备”的超强军事力量,夺取21世纪战略优势,确保“一超独霸”的地位,成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目标。NMD就是这一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什秉承了他的前任“用实力求和平”的方针。还在竞选时,他就强调要大力提升美国的国防力量。走马上任后,他坚持奉行实力原则,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谋求打造一支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以确保美国和盟国在全世界的利益。他推出的NMD,在部署规模和范围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克林顿时代,所寻求建立的是陆海空三位一体全方位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5.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来斌指出:美国之所以不顾世界各国反对NMD而一意孤行,是以称霸世界为目的的“既定方针”决定的。尽管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与美国展开全面的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别国就因此而束手无策,美国的对手完全能够以代价小得多的“非对称”手段削弱甚至抵消美国  相似文献   

6.
针对美国新政府一意孤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做法,俄透露说,俄迄今为止至少有四项足以破美国NMD的计划。俄军只需启动就能突破美国的国家导弹系统。 反卫星攻击系统 俄军已拥有两种随时可以投入使用的反卫星“杀伤卫星”和“天雷卫星”,其中,“杀伤卫星”能在接近目标卫星时引起自爆,摧毁目标卫星。“天雷卫星”  相似文献   

7.
王宏军  武术杰 《前沿》2003,79(9):190-193
本文主要是对美国退出<反导条约>(ABM)和布什政府NMD计划背后原因进行一种层次分析.笔者粗略地概括了三个层次个人层次、国内层次和国际层次.个人层次、国内层次和国际层次三个层次因素合力共同导致美国退出ABM和启动NMD计划.  相似文献   

8.
11位著名美国学者和工程师针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工作原理,提出一份有大量分析、计算为依据的反制措施报告,称中国仅以现有的技术,就可以具备令NMD防不胜防的打击能力。报告指出,目前至少有3种技术难度并不很高的反制手段,  相似文献   

9.
1993年5月,鉴于华约消亡“和苏联解体,克林顿宣布停止实施里根时代出台的“星球大战”计划,着手研究“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同时确定了以反战术弹道导弹为重点的军事战略。从此,美国开始从原先主要针对前苏联、重点发展战略导弹防御系统转为主要针对第三世界、重点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今年1月20日,美国借口感到外来的导弹“威胁”,公布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TMD计划,并要求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今年3月18日,继美国参议院门日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后,众议院也以317票对102票通过了这项法案,…  相似文献   

10.
获益选择和博弈行为在美国台海政策决策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美国和台湾当局在博弈过程中既有绝对获益的选择,也有相对获益的考量。在“废统”问题上,陈水扁当局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执意“终统”,是双方博弈后作出的虽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的相对最优战略选择,是出于绝对获益的考量。但“废统”的博弈模式无法改变美国“维持现状”政策的模糊性,无法消弥陈水扁当局重复博弈的可能性,也可能引发各方对相对获益的关切,从而不利于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局面的维护。  相似文献   

11.
木子 《创造》2023,(2):16-32
<正>一、以绝对稳固的要求筑底板,以绝对担当的勇气补短板,以绝对卓越的追求扬长板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了短板理论,也称木桶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将“筑底板、补短板、扬长板”这几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木桶”才能装更多的“水”。  相似文献   

12.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英文简称TMD,是区别于国家防御系统(NMD)而言。冷战时期,为了与苏联对抗,里根政府曾于1983年提出了“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倡议”,新闻界形象地称之为“星球大战计划”。进入90年代,苏联解体、华约瓦解,美国虽然宣布“星球大战”时代已经结束,但并没有放弃对反导弹武器的研制,而是将重点从“战略导弹防御系统”’转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从布什到克林顿,事实上都在继承里根的“衣钵”:表面上加强防御能力,骨子里却是在争夺全球和地区战略优势。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相辅相成,是克林顿…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4月1日的中美“撞机事件”虽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这个事件仍值得深入思考。事件虽属意外的偶然事件,但是应该说是偶然之中有必然。美国自小布什上台后,说得少,做得多,对外奉行强硬路线,在国际上制造紧张气氛。比如,不顾有关国家的强烈反对,全力发展NMD;停止对北朝鲜谈判;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拒不执行已签署的《京都议定书》等。应该说这次“撞机事件”仍是其强硬路线政策的继续。那么,为什么小布什政府要到处奉行强硬路线  相似文献   

14.
任华 《台声》2001,(7):12-13
5月 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   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各种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然而,岛内各在野势力和舆论界对“新五不政策”反应冷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指出,最近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海外发表不少言论,“玩弄词藻,蛊惑民心,但是掩盖不…  相似文献   

15.
热点七、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布什宣誓就职美国第43任总统后,美国对外政策随之出现大幅调整,从执意发展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到最终退出《反导条约》,从拒不执行《京都议定书》,到中东政策的大幅摇摆,从单方面挑起美俄间谍纠纷,到处理中美撞机事件中的蛮横无理,布什主导的美国外交战略咄咄逼人,目空一切,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独霸心态表露无遗。布什政府上台初期,外交政策颇为强硬。二、“9·11”事件成为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转折点“9·11”事件后,反恐怖主义成为美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形势的…  相似文献   

16.
钟兴 《两岸关系》2001,(7):50-51
5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各种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  相似文献   

17.
去年,俄罗斯成功试射了一枚最新研制的SS-25洲际弹道导弹。此消息一曝光,美国布什政府上下一片紧张。 美国情报官员认为,俄罗斯的这一试射活动主要是为了对抗美国发展拦截远程导弹的导弹防御系统(NMD)。由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安全战略与国际军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9·11”事件的发生 ,美国即将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这一战略将包括加强本土防卫、谋求绝对军事优势、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等内容。新战略将从“攻”、“防”两方面谋求加强美国的军备系统 ,从而将在国际军备控制机制、新的军备竞赛以及核扩散等问题上 ,对当今国际军备控制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美国新安全战略及其对国际军备控制的影响 ,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全新的军事战争名词──“天战”(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太空战)不断地散见于报端。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美国加快推进其国家导弹防御(NMD)和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的研制进程,“天战”以及外太空的国家安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天战”?它采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战争样式?以及它对我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外太空安全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军事理论专家、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江诸大校。记者:当今有关太空战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  相似文献   

20.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我们经常这么说,也这么引用。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说的是,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相对之中包含着绝对,正如列宁所说“在相对之中有绝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2页)。 “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说的是绝对是相对的总和,绝对包含若干的相对,不是绝对寓于相对之中,而是相对寓于绝对之中。因为若干个数之“和”完全包含这若干个数。 很明显“相对寓于绝对之中,绝对包含着相对”的判断,同“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相对包含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