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NC(Hierarchical Network of Concepts,即概念层次网络)是黄曾阳先生创立的面向整个自然语言理解的理论框架,其基本思路与传统计算机语言学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彻底冲破了八大词类、六种句子成分等传统的分析模式,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用有限的句类物理表达式来描写自然语言所拥有的无限的语句。  相似文献   

2.
语义距离的感知是自然语言处理(TALN)的关键。本文结合奎廉的语义网络以及 HNC(网络层次概念理论)的五元组思想和逻辑符号体系,介绍了一种法语文本处理的语义计算方法。诚然,该方法感知的语义距离只能是近似的和模糊的,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机更智能地处理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3.
Li Haiyan 《法国研究》2010,(3):99-100,78
语义距离的感知是自然语言处理(TALN)的关键。本文结合奎廉的语义网络以及 HNC(网络层次概念理论)的五元组思想和逻辑符号体系,介绍了一种法语文本处理的语义计算方法。诚然,该方法感知的语义距离只能是近似的和模糊的,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机更智能地处理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4.
Resume:Cetteetudeestconsacreeauxproblemesdel’ambiguitequisontsusceptiblesdescmanifesterauxniveauxphonetique,lexicaletsyntagmatiquedanslalanguefrancaise模糊性是一切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就是主体认识中有关语言自身结构单位类属或性态的亦此亦彼性,亦即中介过渡性。语言的模糊性反映在各种语言中有很多相同之处,因为客观世界存在大量的边界不明、性态不清的事物和现象。这些模糊的客体用语言符号标志和描述后,它们的语言体现在语义系统中也就具有模糊性了。但是,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5.
1 定义1.1.首先,语言学可以定义为研究分节语言的科学。分节语言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自然语言之中。分节语言亦可称为口头语言或听觉语言,因为,它主要运用有声符号,即声学现象(语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重要范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奋斗目标,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人类要实现持久发展的权利,离不开稳定与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讲话精神为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念思路和原则方法,需要我们悉心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其关键举措应是在充分认识把握理论与实践基本关系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两者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党建理论与党建实践的协同创新机制是指党建理论与党建实践之间统一互动、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太多是如何发生的呢?有人说,“实践错误一定是因为理论错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错误是因为货币理论错误。大家都在接受弗里德曼的那句名言——“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这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基石。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明显错误的理论:它错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货币超发并不必然带来高通货膨胀。货币超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其实质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梳理和总结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屑六中全会精神,将起到推动作,}丰j。  相似文献   

10.
熊伟 《法国研究》2011,(2):29-35
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知识理论是爱德华·萨义德构筑其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然而,萨义德对福柯理论的接受,并不是机械的、不加质疑的照搬,而是批判性的吸纳、融合。本文以萨义德的《旅行中的理论》思想为指导,以其著作和访谈为基础,试图从历史文化语境、萨义德对福柯的追随及疏离几个方面来探讨萨义德对福柯的接受过程,并指出萨义德对旅行中的话语/权力/知识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增强了其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对西方文化霸权、主控话语的批判威力,但同时也有成为其自身陷阱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周婷 《法国研究》2010,(4):55-58
《夜巡》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写下的一部新寓言小说。这部小说具有莫迪亚诺早期作品的典型风格,即现实与臆想的糅合与叠加。本文将从小说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入手,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二战背景和法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思潮来分析探究作家对这部小说的基本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王琼 《法国研究》2002,(2):108-1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特定民族的历史、风俗、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因此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 ,学习外语不能仅仅只掌握语法 ,记单词 ,讲一口较为流利的外语 ,还必须学习和了解其文化 ;从外语教学角度来看 ,教授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教授文化 ,因为外语教学和学习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正确地理解和使用一种语言 ,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认知系统 ,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特点的社会文化背景。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 ,文化依靠语言来传授和传播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没有文化便没有语言 ,没…  相似文献   

13.
继 1 92 9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造成了惨景空前的物质危机和精神危机。这场浩劫使法国遭受重创 ,牺牲人口近 6 0万 ,由此造成的心理创伤久久难以平复 ,引发的社会问题亦日趋尖锐 ,严酷的现实促使中小知识分子追求进步与自由。存在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法国得以复兴 ,并最终发展成为当时西方世界十分时髦的哲学流派。由于存在主义作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向身陷困境的人们提供积极的答案 ,而仅是满足于提出问题 ,其“介入”便受到两方面的攻讦 :一方面 ,坚持传统理念的理论家及代表右派的大资产阶级谴责以萨特为代…  相似文献   

14.
“非意愿回忆”是《追忆似水年华》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事件”在德勒兹的思想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从德勒兹的理论出发对《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德勒兹式”的重新阐释,将“非意愿回忆”理解为生成性的“事件”,从感觉与时间这两个角度来试图说明非意愿回忆是如何可能的。那么我们将看到:一方面,对感觉的把握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事实层面,而是深入到其潜在的可能性维度——组成感觉的情感与觉知这两个方面也由此突破日常现实中的感情和知觉,使得在记忆中生成的诸多形象得以摆脱静态的具象化思维的桎梏,通过一种未确定的、暂时性的身体状态显现出来。另一方面,记忆的重现给了我们理解时间的另一种可能的契机,区别于日常生活中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维度的依次进场,非意愿意义发生的瞬间意味着过去与未来的同时持存。追忆在实质上并不是退回到过去,而是朝着未来向度的创造和生成。  相似文献   

15.
王英佳 《法国研究》2001,(1):153-161
许多研究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的专家们曾不只一次地指出 ,法国文化在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中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俄罗斯的语言学家Б.В.托马舍夫斯基说过 ,对于普希金来说法语是第二母语。的确 ,普希金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法国文学作品 ,而且通过法语译著阅读了意大利作家的作品 ,如曼佐尼的小说《约婚夫妇》(《Ipromessi sposi》) ,尽管他可以直接阅读意大利作品的原著。除此 ,在他还不能自由地用英文阅读时 ,他用法语读了拜伦、司各特和沙士比亚的作品。普希金还用法语阅读了德国作家席勒、霍夫曼、海涅等作家的作品以及格林兄弟的童话。普希…  相似文献   

16.
蒲志鸿 《法国研究》2001,(2):99-107
法国礼仪是西方礼仪的重要代表,十七和十八世纪被誉为"欧洲高雅礼仪的中心".法国礼仪在历史上经历过波澜起伏.骑士文化,文艺复兴,沙龙文化,法国大革命等,无一不与礼仪的变革有关.今天,传统的礼仪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它仍然以新的精神和形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重大事件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催化剂,从城市诞生开始,火山、地震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都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中世纪以来,塞纳河洪灾问题不仅一直困扰着无数巴黎人,还对巴黎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但是在当时并未得到国家或者是塞纳省该有的重视。直到1910年塞纳河爆发百年不遇的洪水给巴黎造成巨大的破坏后,巴黎当局才开始对塞纳河洪灾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市民也开始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塞纳河。此外,洪灾后除了对城市进行善后处理外,巴黎市政当局也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塞纳河的治理,并对原有的部分市政设施进行了改进。由此可见,1910年爆发的特大洪灾引发了法国政府对城市灾害的重视以及洪水事件对巴黎市政建设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伏尔泰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主要体现在反对基督教,主张自然神论,提倡宗教宽容以及贬低犹太教这四个方面。通过伏尔泰对宗教的四重认识,我们既看到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也认识到它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张微 《法国研究》2003,(1):69-77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马克·波斯特曾经指出 :“波德里亚和哈贝马斯的近作都有一种优先考虑符号交换而非劳动的倾向。两人都把批判理论的范围扩展到能够涵盖语言现象……。表意方式变得与生产方式一样处于批判理论的中心位置。……与哈贝马斯相比 ,波德里亚描述的符号交换理论暗含着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这一新的表意方式并不依赖一个新型主体观念或者对理性的一种新认识。相反 ,它意味着一种新的交流结构。在这种结构中 ,能指将会在交换过程中直接生成 ,并与所指的指涉对象紧密相连。”①这表明 ,在波德里亚看来 ,符号交换较之于社会生产方式无…  相似文献   

20.
《俾斯麦之梦》是兰波的作品,一直到2008年5月才出版。文章登载于期刊Agone第38-39期上,收录在七星丛书的新版《兰波全集》里,该全集由André Guyaux主编,于2009年2月问世。《俾斯麦之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发现,值得向中国读者推介。兰波在文章里以寓言的形式嘲弄了醉心于战功的俾斯麦,作者表达了推翻旧制度的渴望。作品的发现过程,以及专家对其真实性的鉴定也是饶有趣味的轶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