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原告杨某(女)与被告和某(男)于1997年登记结婚,二人均系再婚,再婚后未生育子女。2005年10月28日,原告以婚后夫妻感情不好,双方多次因家庭琐事争吵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起诉至法院,要求与被告离婚,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分割。被告以双方年龄均已较大(诉讼时原告61岁,被告71岁),生活需要人照顾,起初不同意离婚,但在诉讼中见对方离婚的态度坚定,后又同意离婚,但双方对财产分割产生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2.
简要案情 2002年,黄某(女)与杨某依法登记结婚,2003年4月,双方商量准备生孩子,2003年8月,黄某被确诊怀孕,但在2004年1月,黄某在杨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堕胎,杨某知道后非常气愤,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并要求黄某补偿其生育权遭到侵害的损失。后经法院查明,黄某并不想离婚,她之所以堕胎,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还年轻,可以轻松生活几年后怀孕,没有与杨某商量是因为怕杨某反对。  相似文献   

3.
王志永 《法庭内外》2007,(10):46-47
一.离婚原因千奇百怪第一种,因生活琐事争吵产生矛盾。令人震惊的是,不管是判决离婚还是调解离婚,因生活琐事争吵导致离婚几乎占到了全部离婚案件的一半以上。为生活琐事吵架的原因很多.包括性格志趣不同、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家务矛盾.子女教育、经济原因等等。当饮食男女们抱着对婚姻的美好憧憬步入这座神秘的殿堂时,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刘某和杨某协议离婚,双方对夫妻财产、子女抚养权、探视权达成了协议。协议约定,其子刘风归刘某抚养并单独负担刘风的抚养费,但无权探视刘风。几个月以后,刘风因十分思念母亲杨某,遂要求与母亲见面,其父刘某以协议为由拒绝他与母亲杨某会面。此案的问题是,子女是否享有探视权?探视权是一种权利抑或也是一种义务?  相似文献   

5.
真假协议     
我在2006年曾经代理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件,是一起离婚后的财产纠纷。我的当事人来自浙江台州,叫王莉(化名),对方当事人叫李石(化名)。 王莉和李石2004年11月6日自行协议离婚。根据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双方婚生子李建(化名)归男方抚养;双方还对共同财产的分割作了处理。最后一条是,双方的其他共同财产,由双方另行协商处理。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10,(4):60-60
法官:2007年1月初我父母协议离婚,我当时刚满16周岁。他们离婚协议中约定我随母亲共同生活,父亲每月承担600元抚养教育费用,他们双方还约定将其共同所有的存款3万元赠给我,供我在今后上大学的教育费用,并约定这3万元由我母亲保管。2009年我考取了大学,当我向母亲提出要这3万元作为上大学的费用时,母亲以她自己已下岗,  相似文献   

7.
《检察纵横》2012,(6):50-51
2011年10月,我与前妻到区民政局协议离婚,并在《离婚协议》上写明:双方一致同意离婚,夫妻共同所有的住房归儿子所有。该协议在双方签字后经婚姻登记机关确认了法律效力,并发放了离婚证。现在前妻打算再婚,由于我儿子还小不谙世事,我担心她再婚后可能会打儿子房子的主意,因此我打算不将房屋过户到儿子名下,请问我是否有权这样做?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11,(12):52-52
编辑同志:不久前.我与刘某协商订立了离婚协议.协议书的内容如下:双方因性格不合感情破裂协议离婚:孩子由我抚养并承担抚养费用,刘某不承担抚养费用;现有一套住房归我所有,其他财产全部作为抚养费交我保管使用。协议内容是我们双方商定的.也都签了字.可是第二天刘某就反悔了,不愿去民政局登记离婚.理由是这个协议对他不公平。请问,我可以持这份离婚协议书到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他履行这份离婚协议书吗?  相似文献   

9.
一、案情简介   杨某与颜某 1990年 9月结婚,婚后双方性格不和,经常发生口角。颜某于 1991年 9月向法院起诉与杨某离婚,后撤诉。 1992年 5月 18日,颜某生一男孩,双方为其取乳名“小凯”。由于双方感情一直不好,颜某于 1992年 11月再次向法院起诉离婚,双方达成离婚调解协议。由于当时双方的婚生子没有登记户口,法院制作的离婚调解书上,在孩子的乳名前冠以父姓,确认孩子“杨凯”由女方抚养;杨某每年 12月 16日前一次性给付当年的生活费 420元,至子女独立生活时止。事后,虽双方有过交涉,但杨某从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抚养…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10,(4):58-59
法官:我姐与其丈夫李某因感情破裂,在3年前便达成了离婚协议,并自此一直分居,也没有任何来往。2009年3月,我姐与王某申请办理结婚登记,并领取了结婚证。李某得知后,出于报复提起了刑事自诉,要求追究我姐的重婚罪。  相似文献   

11.
欧阳媛 《中国律师》2000,(12):83-84
一、两岸协议离婚之比较(一)关于协议离婚的法定条件协议离婚的法定条件,是国家对协议离婚进行审查和监督的依据。1.当事人必备条件。当事人是协议离婚的主体。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决定着协议离婚是否有效,大陆《婚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对符合协议离婚的主体资格作了具体规定。第一,协议离婚的男女双方须有合法的夫妻身份,这是离婚最基本的前提。第二,当事人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进行离婚意思表示的基础。第三,当事人双方对离婚的意思表示必须自愿、真实。夫妻双方同意离婚,是协议离婚的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08,(7):50-50
问:2几年前.王自强与肖琳琳合伙在南宁市办一家食品厂。两人签合伙协议约定:以王自强70%,肖琳琳30%的出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亏损。3年前,王自强与肖琳琳登记结婚。食品厂在两人的打理下运作良好,可这时他俩的婚姻却亮起了红灯,在多次激烈争吵后,2人决定离婚。如何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食品厂盈利的100万元?双方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请问:夫妻合伙办企业离婚如何分盈利?  相似文献   

13.
正1998年,家住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的张某与刚刚离婚的陈某结婚,婚后育有一女。5年前,在一次争吵后,陈某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再也未回来过。2014年1月,张某从法院了解到了妻子的消息:陈某起诉要与他离婚。张某表示:离婚可以,5年的时间,感情都淡了,但是要求抚养女儿。了解情况后的法官认为两人的矛盾并不大,案件具有调解和好的可能。2月17日,法庭正式开庭审理此案。法官希望能够保全这个家  相似文献   

14.
《法庭内外》2009,(3):59-60
法官: 我与马某夫妻做生意,他二人共欠我贷款6万元钱,一直赖着不付。我只好向法院起诉,法院支持了我的主张,判决马某支付货款和利息。但当我拿着法院的判决到马某家收取贷款时,马某的妻子张某却说她与马某已经于上个月协议离婚,协议条款中规定:房屋家产归她,由马某承扛全部债务,并出具法院的离婚调解书给我看。而此时马某又不知去向。请问法官,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登记离婚即协议离婚,现行法急需对离婚协议作出系统性规定。登记离婚很好地体现了离婚自由原则,但容易引起草率离婚、虚假离婚等问题,应增加登记离婚的限制性规定,把好严格审查关。  相似文献   

16.
《天津检察》2006,(5):14-14
爱尔兰 欧盟25国的繁琐冗长的离婚法中,爱尔兰的离婚法律似乎显得简单、明了些。只要满足以下3个条件(缺一不可),法官就可最终宣判夫妻双方解除正式婚约:在过去的5年间夫妻双方连续或间断的分居4年;法官必须充分证实无任何调停、和解挽回婚姻的可能性;法庭的审判必须以确保夫妻双方及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心理等各方面利益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法治》2010,(10):52-52
编辑同志:2009年6月,我和我前夫因夫妻感情不和在当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当时,在签订离婚协议时,我们写明将双方结婚后购买的住房给儿子所有,但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离婚后,前夫带着儿子住在该房子里,我搬到单位给我的一间单身宿舍住。现在,前夫已再婚,并且又购买了一套房子,而我由于经济危机被单位裁员。现在无房可住,生活困难。我想要回当时赠予给孩子的房子可以吗?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泾县法院审结一起离婚纠纷,巧的是承办小慧、小刚离婚案件的法官竟然在10年前也审理了小刚父母的离婚纠纷。小慧与小刚在2011年10月通过网聊相识,第二年3月两人结婚并在8月生下了女儿。后因小刚多次在外招摇撞骗和诈骗,2014年6月被泾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8个月。小慧得知后,急忙从外地娘家回泾县,向法院提交了诉状,要求与小刚离婚。立案后,法官立即调取刑事判决书了解案情,在看守所内,小刚表示孩子还小,不同意离婚,希望妻子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09,(2):57-57
法官:去年9月,我与前夫协议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和房子归我,家里的积蓄和股票等有价证券归他。房子产权证上登记的是我的名字。离婚后不久,公司派我去总部工作半年,我无奈之中把孩子交给我母亲带,自己只身去了国外。去年4月回国后,我突然被告知房子已经被一个外地的生意人买走了。原来,我前夫与人合伙做生意赔了钱,就把这套房以95万元的价格私自卖给了过去的一个生意伙伴。  相似文献   

20.
谁都希望有个美满的婚姻,但是当你的婚姻出现危机时,你是凭一时的冲动马上结束婚姻,还是给自己的心理准备一段从失落到独立的过渡期?河北省阳原县人民法院城镇法庭开全国之先河,从去年9月份开始,首次推出“试离婚”。夫妻双方在法官公信力的影响下,自愿达成暂时不履行夫妻义务的承诺,通过夫妻双方体验离婚后的生活情境并理性思考后再决定是否离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