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四千年的凯尔特文明谈到布列塔尼语的来源、在法国的植入以及简史。本世纪以来,尤其是战后,布列塔尼语虽然覆盖面有所缩小,但使用人数仍多达100万。作者探讨了布列塔尼语的最古文献,简述了各时代文学,并介绍了布列塔尼语各类书籍的出版现状。五十年代起,各级各类学校可开设少量布列塔尼语课程,今后还要争取创办布列塔尼语电台和电视台。作者认为,虽然困难重重,但通过努力,布列塔尼语还是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2.
法国人是一个十分重视文化,并以其灿烂的法兰西文化为骄傲的民族。无论在一般的社交场合还是在在国际交往甚至官方外交中,也常常会引经据典,打"法兰西文化牌",使对方为法兰西文化的辉煌所折服,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伟大的法兰西民族禀赋"的养成,与其国民教育中法国文化内容精心选用是分不开的。本文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3册法国中等教育语文教材,其中的人文素养内容主要涉及探索精神培养、祖国文化宝藏知识、面向世界视野的开拓等,使这3部教材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3.
马胜利 《欧洲研究》2012,(2):21-32,159
法兰西民族国家是长期历史演变的产物。大革命传统和共和主义理念奠定了当代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基石。在民族观念方面,法国与德国的分歧与历史文化差异有关,但也是欧洲大陆两大国政治博弈的产物。在法国,共和同化政策被视为进步和文明的表现。法国在社会文化模式和移民政策方面历来强调"大一统"和"共和原则",这主要是由于法国在世界上长期拥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国地位所决定的。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危机,法国的民族国家观念、社会文化模式和民族认同受到了严重挑战。法国人不得不对法国的社会文化模式、法兰西民族认同,以及法兰西的前途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布列塔尼语的古代文学主要是口头诗歌。16世纪前后流行宗教主题的诗歌、戏剧。布列塔尼人进入19世纪以后,抓紧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传说。1877年,布列塔尼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凯尔纪迪之役》问世,并受到热烈欢迎。本世纪以来,布列塔尼语刊物此起彼伏,联系了一大批作者,它们登载文学作品,有时连载长篇小说。如果说中篇小说是50、60年代的偏爱样式,那么现今引人注目的是各类长篇小说,有历史的、纪实的、侦探的,不一而足,其中不乏畅销之作。  相似文献   

5.
亚齐王国,位于苏门答腊北部,是从前印度尼西亚许多王国中的一个。19世纪中期,印尼别的王国都先后沦为荷兰的殖民地,亚齐却始终保持着独立,成为抗击荷兰侵略者的一座堡垒。 19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欧美列强掠夺“无主地”和重  相似文献   

6.
魁北克作为加拿大最大行省之一,在历史上与法国的联系不绝如缕。追溯历史,最先踏上这片土地并在此殖民的就是法国人。1534年,法国探险家扎卡支耶在法皇弗朗索瓦一世赞助下登陆此地,并宣称这片广阔的土地为法国领地。紧接着,黎世留参照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地的做法建立了贸易公司,每年向这片被称作"新法兰西"的土地派出三位教士及300个法国移民。可以说,加拿大文明起始于法国人踏上后来被称为"新法兰西"的这片大陆之时。  相似文献   

7.
"公爵同志"米尔斯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和苏联文学界、知识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充满突转的生活经历和坚忍不拔的文学活动构成文坛的一段传奇,甚或那一代俄国知识分子之命运的缩影和象征。他用英文撰写的《俄国文学史》被纳博科夫称为"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最好一部俄国文学史",所谓"米尔斯基文学史"因其"折中主义"的文学史观、主客观统一的批评手法和极富个性的话语风格而独树一帜,被视为西方俄国文学研究的奠基之作,长期被欧美高校斯拉夫系用作俄国文学史教材,其影响历久不衰。  相似文献   

8.
继高卢人之后,在今天法国本土上生息的法兰克人于公元五世纪末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法兰西王国的最初版图于843年凡尔登条约后得到正式确认。这个天主教国家以拉丁语为官方语言,民间语言系罗曼语(“通俗拉丁语”,即现代法语的前身)。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文学和戏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戴高乐将军的亲自倡导和关怀下,中、法外交关系于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正式建立,至今二十周年了。  相似文献   

10.
法国戴党新总统萨科奇及其当选的基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2007年总统选举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一次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重要选举,在此次选举中,法兰西人民运动联盟总统候选人萨科奇脱颖而出,当选为总统。本文从法国政局和政党演变的角度出发,指出萨科奇之所以当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萨科奇是战后出生的新一代杰出的戴党政治家;是此次总统选举中实力最强和民意指数最高的总统候选人;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可信的同过去"平静决裂"的竞选纲领并最终获得了戴党领袖希拉克的支持;还得益于法政局"右强左弱"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11.
《女人艺术》是1928年7月由长谷川时雨创刊的综合文艺杂志,由于从编辑到撰稿人全部为女性而被评论界批判为"女性王国"。这个"女性王国"的建构,不仅为昭和初期的女性作家提供了发表的平台,将林芙美子等一批新人推上文坛,同时也为日本女性在政治及文化领域争取权利提供了言说的舞台,在昭和文学史及昭和女性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如若围绕《女人艺术》上登载的评论文章及文学作品等主线透视"女性王国"从建构到崩塌的整个历程,不仅可以从中管窥到昭和初期日本女性的精神诉求及社会追求,同时还能勾勒出当时日本女性主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梁欢 《法国研究》2008,(1):65-66
法兰西共和历,又叫法兰西大革命历,是在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期间采用的历法,现在已经废止。但是当时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用这种历法记载的,比如“雾月政变”等。法兰西共和历是由国民公会所实施的最大的改革政策之一,目的在于通过改变时间与空间的参照物来最大限度的改造整个社会。它反对迷信,反对崇拜,反对礼拜目,反对圣人,宗教节目也以理性、科学、自然、诗意、思想和乌托邦的名义被废止。  相似文献   

13.
法国人认为,最能代表法兰西民族面貌的人是拉封丹。凡属法兰西民族的人,个个了解拉封丹,在每个人的智慧里,都含有拉封丹的机智,在每个人的行为中,也都含有拉封丹的动作。法国人与拉封丹在精神上竟有如此密切的血缘关系,以致于他们不能够从拉封丹的灵魂中脱身出来,另外找一个可以作为法兰西代表的人物,如拉伯雷、伏尔泰、雨果、巴尔扎克或左拉,等等。  相似文献   

14.
法国独特的地缘位置和人文历史传统造就了法国独具一格的战略文化,其三个核心要素为追求大国地位、坚持独立自主和善用均势手段。这一战略文化在冷战后历届法国政府中被内化并得到稳定的延续和传承,是影响法国政府对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干预变量。冷战后法国之所以能保持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法兰西战略文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讨论战略文化的概念及其与国家身份、利益和行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法兰西战略文化的渊源及其组成要素,最后分析探讨法兰西战略文化在冷战后法国历届政府中的内化传承情况,并阐述法兰西战略文化对法国对外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16):46-47
吴振华日益意识到自己的"中国根"的重要性。将在6月10日进行首轮投票的法国立法选举中,唯一一位华裔候选人是一位叫吴振华的人。我早就听说这位华裔政治家的名字:Chenva Tieu,中文名叫吴振华。2011年3月他曾在法国执政党"法兰西公民运动联盟"(UMP)总部召开过一个华人记者会,宣布  相似文献   

16.
Ⅰ.創立及其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柬埔寨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八日摆脫了法国殖民主义,取得了政治独立,卽“法兰西联邦內的独立”。早在同年二月十六日,卽独立前九个月,創立了这个学院的前身——法律經济学院,它是柬埔寨最初的高等教育机关,是以“培养柬埔寨的行政、法律、經济各部门的人材”为目的而設立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法經学院只有十五年的  相似文献   

17.
2002年6月入选法兰西学院(l'Académie Fran(c)aise)院士的法籍华人程抱一以作家、诗人、翻译家、艺术评论家的身份为世所知,但事实上,程抱一的名字也曾出现于国际汉学史著作,他的一些作品被作为汉学研究成果而为国际汉学界所瞩目.程抱一曾从事汉学研究,曾是一名"汉学家",这一事实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在画作《在"梦"前》当中,保尔-埃玛努埃尔·勒格朗通过对聚集在报亭货摊前观赏军旅画作《梦》的七位小学生进行刻画,塑造了内部团结有序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形象;在描绘沙皇夫妇访问巴黎的过程中强调法俄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呈现了在国际环境中获得盟友支持的第三共和国形象;借助小学生与老兵以及同《梦》的内容之间的互动,勾勒出弥合了战败创伤并迎接胜利曙光的第三共和国形象。勒格朗致力于通过塑造充满希望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形象,拯救因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而迷失的法兰西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于1870年9月4日,延续约70年之久,到1940年7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在维希表决通过了制宪法令,将全部权力赋予贝当政府,起草新宪法.7月12日,"法兰西国家"成立,贝当成为国家元首,独揽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第三共和国终于不复存在.一个曾在一次大战后的世界煊赫一时  相似文献   

20.
作为法国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巴雷斯在其小说《梅斯少女—柯莱特·波多西》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人物形象及其所构建的隐喻体系来影射当时备受法国人关注的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小说中的波多西夫人、阿斯莫斯和柯莱特分别象征着法兰西民族、德国人和被德国占据的梅斯。通过这部作品,作者肯定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法国遗民的法兰西民族,同时也显示出了他本人在民族观上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