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求知》2012,(3):47-47
陈剩勇、曾秋荷在2012年《学术界》第1期撰文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用工制度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用工到市场用工、从固定工制向劳动合同制的转变。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当下国企普遍实行“双轨制”用工制度,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劳动派遣工等多样化的用工形式.造成了“体制内”劳动和“体制外”劳动二元分割的劳动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化的用工制度。这种用工制度造成了体制性的歧视和严重的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2.
徐志强 《理论导刊》2014,(3):99-103,112
《劳动合同法》试图将用工全过程书面化、证据化的强制性立法违反了制度的数理逻辑,带来了诸多理论困惑。通过挖掘劳动关系确立之"用工论"的内涵和法律意义,可对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之间的法律功能、合同书面形式的效力、事实劳动关系的内涵、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以及目前书面强制规定中的诸多细节问题进行理论解蔽和补正,并可由此优化劳动合同书面强制立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周世明 《党政论坛》2009,(17):61-62
2008年国家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及实施后,业界对《劳动合同法》十分关注,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理论界专家学者都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了剖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亦称HR,主要是结合自身工作,分析企业用工风险,调整不规范做法;而业内专家学者则多是从劳动用工模式、劳动合同管理等进行全面剖析,并站在法理高度阐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影响、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制度迅速发展,劳务公司或劳务派遣组织大量涌现,随之出现了许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2008年1月《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从而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无法可依的历史。这对明确劳务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义务,规范劳务市场秩序,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推进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阶段基层工会主要工作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的多样化,劳资双方的利益诉求出现了日趋严重的对立态势,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嘉定区工会系统在加大工会组建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把推进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摆在工会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维权能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适应灵活用工需求的用工形式,由于其机制灵活、用工效率高、有利于人才流动而受到企业的欢迎,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但这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被派遣劳动者群体日益扩大,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典型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而言,被派遣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劳动、工资、保险三项制度全面改革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后,企业转换机制的改革,推动了劳动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平台用工去实体化、去雇佣化、隐秘化及去劳动关系化等现状趋势,带来了平台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利益群体分化、组织程度弱化、维权渠道不畅、矛盾风险突出等挑战,给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造成巨大压力.进入新发展阶段,亟须在现有探索的基础上,研究确立平台用工劳动关系的界定规则,推动建立适应平台用工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  相似文献   

9.
刘晓 《团结》2008,(1):40-42
《劳动合同法》从制定到出台,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范,对劳动法律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为全社会带来了劳动用工的新变化的同时,也给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为深化高等职业院校的内部改革和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行“工学结合”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集体合同制度在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和调节劳动关系方面,具有其他劳动法律制度、劳动关系协调制度无法取代的功能。本文拟针对金山区集体合同签订情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集体合同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今年伊始,我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了。伴随着该法的普遍贯彻实施,在企业界,尤其是不少民营、外商企业中时而会发生一些不甚协调的呼声,诸如"《劳动合同法》限制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提高了企业用人成本"、"影响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是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迅速.虽然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此构建了框架性的规范,使劳务派遣进入了法治轨道,但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检验,我国现有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劳动制度改革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在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不断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建立起一种“国家宏观指导,企业自主用工,多种形式并存,全员劳动合同”的劳动制度。为此,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借鉴国外用工制度方面某些合理因素,设计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体现安全感与危机感相统一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一、职业安全感有利于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需要理论认为,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从内容上分析,经…  相似文献   

14.
劳动试用期违法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践中关于劳动试用期的违法表现试用期是劳动关系确立的初始阶段,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经双方充分协商一致同意后的合同条款,是企业与员工相互考察、了解和熟悉的劳动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而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特殊时期,具有法律约束力,需劳资双方共同遵守,任何一方违背都应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劳资双方,特别是资方往往在试用期上有违法表现。1、约定试用期过长有的单位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却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有的单位规定,试用期三个月,合同一年一订,从表面来看,这种做法无可非议,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内,也经双方协商一致,双方都有选择的余地,但实际上试用期超过了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从法律的规定的题中之义可以清晰揭示劳务派遣的本质属性,就是灵活性的用工形式、补充性的就业方式.但目前没有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何为"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岗位规定.因此,大量的用工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时出现了扩大化、无序化的趋势.当...  相似文献   

16.
人事与劳动仲裁两者存在着形式上的相似性,然而,两者所涵盖的理念存在本质的差别。劳动仲裁作为企业劳动用工市场化的法律救济制度,所关注的仅仅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个体正义。而人事仲裁则必须着重考虑事业单位所承载的公益性职责,人事仲裁不仅要像劳动仲裁那样从法律与合同两个维度审查案件,还要从公共利益的政策维度审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以人事聘用制度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进,高校的用工制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一用工方式发展为多种用工制度并存的多元用工制度,这对高校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用工多元化的背景下,宁波远东码头经营有限公司针对实际问题,通过组织管理的全方位渗透、思想工作的全天候融入、共存共荣的远东一家人等工作方法和理念的创新,积极开展次生文化与母文化的有效对接,努力建立远东一家人的家园式企业文化,把各类员工整合为一个整体,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集体合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企业对于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想法和意见,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研究人员走访了陕西、山西、江苏、四川、辽宁省的40多家企业,希望从企业的视角来研究如何有效地推动企业开展集体合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在推进中的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如阵阵冲击波,在中国国营企业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据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到今年2月底,进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企业达到3.9万余户,职工173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7.3%。 三项制度改革涉及上千万职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