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要进一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和自觉、民本主体和自发相结合的双重动力推进机制;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科学制定城乡统一规划;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科学选择"龙头"带动产业并重点发展;做大做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产业组织创新;以强化城乡产业关联为导向,深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2.
肖洪 《当代贵州》2010,(22):56-57
"十二五"期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工业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突破口,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茶、养殖、旅游等三大产业的发展;从教育、卫生、就业、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社保、住房等六个方面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产业集群视角下,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是: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吸引产业转移;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服务;改善产业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7,(22)
正近年来,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由"小特产"向"大产业"快速跨越,加快了产业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农发资金8.4亿元,撬动社会资金、工商资本、金融资本25.6亿元,扶持龙头企业21个、农民合作社52个;支持建设食用菌菌包厂24家,年产菌包9亿袋;扶持新建食用菌棚室5542栋,年产黑木耳(干品)840万公斤,产菇类产品(鲜品)1896万公斤;带动2.1万户菌农从事菌业生产,户均增收2.4万元,带动临时务工人员7.56万人,人均增收1.4万元。一、发展食用菌产业,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6,(8)
正黑龙江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冷静应对,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和"龙江丝路带"建设,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应当是:第一,加快形成经济新结构。黑龙江省应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突出发展现代  相似文献   

6.
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和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号召,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壮大特色产业从而带动农民可持续致富的路子。近年来,公司在优先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同时,重视发展辅助产业和后势产业,积极开发山区特色农产品项目,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经济开发模式即经济开发的途径。就区域而言,有增长极开发模式、梯度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等。从区域空间上,新疆开发应由梯度模式转向整体推进模式,以据点为中心打通各据点的联系,特别是兵团和地方的联系;产业发展上稳定一产,以二产为重点,带动三产,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化;项目选择上以各区域特色资源为开发重点,培育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3,(8):68-68
<正>通化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翻番、双倍增、七跃升"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让通化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一是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抓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推进城区经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加快做大做强支柱和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临城是山区县、国家级贫困县,丘陵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5%。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壮大薄皮核桃产业作为调结构、兴产业、惠民生的重点之一,靠"一产"优势发展"二产"、带动"三产",推进"由一进三""接二连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临城被命名为中国薄皮核桃之乡,全县薄皮核桃已发展到20万亩,人均1亩核桃林,产值近5亿元,带动1万多户农民增收,辐射带动太行山十余县发展薄皮核桃产业;核桃占到新增绿化  相似文献   

10.
"四帮四促"中松树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总体要求带动产业经济发展,有效加快了松树村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开创了"后发赶超"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正>遵义市新蒲新区坚持以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遵义上海产业园区、遵义综合保税区、遵义临空开发区"四区融合"为主基调,以建设贵州领先、西部一流的千亿级产业园区为发展目标。"要坚持产城景一体、‘铁公机’联动、山水田融合、村社园统筹、文教医配套,投入更多力量,集聚更多要素,全力推进新蒲新区开发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这是今年2月10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到遵义市新蒲新区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13,(9):27-29
<正>城镇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城镇化调研中强调,城镇化需要产业的支撑与带动,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不断吸纳新转移的农村人口,并提出要深入谋划并加快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7,(3)
<正>在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阿荣旗积极探索推行"党建+合作社"模式,采取"联合社党委领办、重点社支部领办、特色社党员领办"方式,培育壮大了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组织,不断释放党建生产力,有效加快了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程,为壮大县域经济奠定了  相似文献   

14.
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要重视研究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突出"新";二是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统筹解决好矿产资源保障问题;五是注意选商、育商,培育新兴产业;六是解决好人才缺乏和劳动力资源不足问题;七是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八是研究和用好国家差别化产业发展政策和资金;九是解决好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扶贫产业示范园区作为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成效日益明显,初步实现有形象、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有带动的目标。2月下旬,记者来到六盘水市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扶贫示范园区和贵阳市息烽县康源田园农业综合产业扶贫示范园区采访,园中繁忙的景象令人欣喜。自2013年全省启动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来,各地依托自身优势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集聚要素资源,壮大经营主体,带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16.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3,(18):50-51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多次提出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深刻地融入到"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和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在此推动下,作为全省"5个100"工程之一的六枝特区路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步伐,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六枝引入"路鑫样本"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时期,重庆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实施《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着力构建开放的通道、平台、产业、政策"四大体系",推动更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发展,更好地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夯实对外开放基础支撑。充分发挥重庆开放发展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一是进一步拓展开放通道。  相似文献   

18.
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就是要发挥东部地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发展蓝色经济、高效生态经济,同时推动各种资源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构建经济紧密型和一体化发展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以陆海产业融合互动为基础,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释放更大的区域发展战略红利。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3,(10):26-27
<正>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主持召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带动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自2009年8月"长吉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为长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战略部署,长春市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腹地支撑能力为核心,以统筹城镇化发展、形成新的城  相似文献   

20.
赵佳音 《新长征》2021,(4):54-55
旅游业是我省资源禀赋好、关联度大、链条延伸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全省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我省"三个五"战略提出,要充分发展特色旅游、打造旅游名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全省旅游产业布局,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