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相当大的篇幅论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报告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并把“文化建设再创新辉煌”作为今后5年的六大奋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就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就要紧密结合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大局大势,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重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犬繁荣,一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措施;二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四要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使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是适应高校扩招的发展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等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是高校学生社区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设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转变观念,更新社区管理理念;加强领导,建立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6.
知识能力素质——论公安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高等教育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必须面向21世纪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体系,建立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提高素质为根本的教育体系,使学生成为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面广、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知识──人才成长的基础;能力──人才成长的关键;素质──人才成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用好人才是关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事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要求我们要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陈规、探求新路,构筑人才资源的高地。通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此新形势以及云南省“两强一馒”建设机遇面前,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旅游要素、文化要素的单一增长模式,形成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新中国成立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走过了改造消亡、恢复起步、快速发展和规范发展四个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庞大教育市场的形成,西方国家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理念,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