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力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毫无疑问,酒香也是一种“香”。如果说巴黎香水无数种香味,  相似文献   

2.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愉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力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  相似文献   

3.
宇宏 《廉政瞭望》2006,(5):60-60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和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潇湘天府”和“湘南明珠”的江永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因其土质富含硒等17种微量元素,所产产品具有浓郁的芳香味,江永“五香”(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声名远播。其中香姜因其品质独特,营养丰富,驰名中外。江永产姜有近千年的历史,清光绪《永明县志》载有“筠篮处处卖红姜”的诗句,以桃川洞福洞村出产的香姜品质最佳,无渣无丝。民谣赞颂:“福洞出生姜,盖过远近十八乡,脆如冬笋嫩如瓜,一家炒姜满村香”。香姜晶莹如玉,形似手掌,外表浅黄色,嫩芽和茎节部鳞片呈紫红色,有如玲珑雕塑,娇艳可爱。肉脆嫩无渣多…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新美     
这个观点,可能有人不同意。常言道光景只是一时新”。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世界惟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新旧总在交替,“美”是审视观念,观念也是变化的。哪有永远又新又美的东西?但是你若仔细地观察思考一下,就会觉得还是有的。比如自然界著名的长江三峡,一年四季,随着气候天象和江水的变化,那些姿态各异的峰峦,在“天光云影相徘徊”中,每每都给人以新美的感受。在人文精神领域,也有种存在,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它都能给你一种良好新美的感受,比如经典名著,比如人们崇拜的英雄及其精神,像雷锋精神。说到雷锋精神,有人会认为这是老话题…  相似文献   

6.
一个单位若“香”的不香,人们必然没有上进心,因而让“香”的香起来,才会形成你追我赶的生机勃勃的局面。过去笔者曾接触过一些企业的先进人物,这些人物无疑是群众的排头兵,是生产、工作的模范,是作出显著贡献的佼佼者。然而一问其当先进有何感受时,却不乏直截了当地表示不愿当先进者。何也?原来当先进有点“吃亏”,有点“难受”。显然,若先进“吃亏”而不“吃香”,“难受”而不“光荣”,那么谁还会竞相争取当先进?若大家都不愿“冒尖”,都不愿学先进、赶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认为古人的生活都很粗糙,其实古人远比现代人精致。每日以香熏衣熏屋已是稀松平常,帝王将相出行伴香、是贵族彰显身份地位的方式,文人墨客聚会抚琴焚香乃雅事,甚至以香觅知己。焚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社交礼仪,还是一种修习身心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化。他们是如何用香的,今天小印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道关于香气的嗅觉风景。以香熏衣古人的“香水味儿”与形象管理香于现代而言,是一种自我形象管理和氛围营造的需求,香用得好可以彰显个性,表达自我,粗暴来说就是古代 IP 打造的一个部分,是谓“闻香识人”。但“香水”不是现在才用,嗅觉类的自我形象 管理也不是现在才有,在古代特别唐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对“衣衫飘香”的追求,只是他们的做法不是“喷”,而是“以香薰衣”。  相似文献   

8.
邓苗苗 《廉政瞭望》2023,(11):18-21
<正>“香巴拉”,在藏语中是人间仙境、净土圣地的意思,它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译称是“香格里拉”。香巴拉是一个虚拟的诗意概念,在广泛流传中,人们赋予了它越来越多的浪漫神秘色彩,并踏上了不断寻找“香巴拉”、寻找精神家园的路。正如“香巴拉”寄托着人们对纯净、圣洁的追寻,“甘孜”一词也寄托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洁白美丽”的向往。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横断山脉中部,  相似文献   

9.
这两年,素来默默无闻的香屯村名声日隆,火爆起来:采访者来了,投资者来了,外国客人也来了。人们羡慕地说:“香屯,这下子可真香了!”香屯村“香”在哪里?“香”就香在科技上。1996年,香屯村正式启动、实施“科教兴村”计划,并成为由中国农学会负责组织实施的全国“科教兴村”首批试点村。如今走进香屯村,“科教兴村”的标语随处可见,“科教兴村”的话语随处可闻。这氛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科技正在使香屯人发生深刻的变化。香屯村位于昌平县兴寿乡。全村有1652口人,3793亩土地,人均占有耕地2.3亩i比全国人均占有土地1.3亩整…  相似文献   

10.
爱的味道     
正下班,回家,刚进楼门口,一股浓郁的甜香味扑面而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嗯——面包的香味,谁家的面包这么香呀。我走进家门,桌上一个金黄色的沾满花生米和葡萄干的面包映入眼帘,香气一下馥郁很多。母亲正笑眯眯地看着眼放光芒而发愣的我说:"饿了吧,吃吧,我做的面包。"我干脆利索地把一块面包放到嘴里,软、香、甜,还有蜂蜜特殊的微微的酸立刻充满我的味蕾,我毫不犹豫地吞咽了下去。母亲立刻倒了一杯温水给我。我  相似文献   

11.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非常重视和强调精神状态问题。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指出:“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并强调:“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形成一种体现工人阶级先锋队蓬勃生机的精神状态”,他认  相似文献   

12.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受争议者之一。有人因为他行为怪癖,竟怀疑他精神是否正常;有人因为他思想独特,称他为“晦涩哲人”;有人还冠以他“哭泣的哲学家称号。因为据说赫拉克利特在认识到“万物常流,无物常驻”的道理时曾十分悲哀地痛哭了一场。当然,赞美他的人也非常多,而且都是堪称重量级的人物。有一则轶事说,当欧里庇得斯把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送给苏格拉底并询问他的意见时,苏格拉底爽快地回答说:我了解的部分是美妙的,而且我想,我所不了解的部分也应该是美妙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谈到赫拉克利特时不无动情地说:…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差距     
袁竞 《当代贵州》2011,(3):62-6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驻足回首,须臾不敢放松的读书学习,已是一种责任情怀、一种理想追求、一种生活情操。  相似文献   

14.
向善,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倾向,也是人类健康的道德情感。生活中,向善疾恶被认为是正义的体现;“做好人”是广大民众向善心理最朴素的表达。人们内心里有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需求。因此,对于邪恶之事人们十分鄙视,而对道德善行却是衷心的感激。正因为人们存有这样一种文化心态,得以使骗子们披着“善”的外农行邪恶之事。在李洪志的“法轮大法”中,“善”是极具有欺骗性的招牌。他充分地利用了人们向善疾恶的心理,大讲特讲善恶问题,诱导广大练功者信奉“法轮大法”,崇拜他这个具有“慈善之心”的救世主,其用意是险恶的。…  相似文献   

15.
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然而,人们对她印象最深的一个称呼还是———邓大姐。1991年三八妇女节时,全国妇联的领导和一些中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到中南海西花厅拜望邓颖超。一位20多岁的女科技工作者出于对前辈的尊敬,叫了一声“邓奶奶”,话音刚落,邓颖超就说:“你给我升格了,还是叫我邓大姐吧。”一时间,西花厅内充满了欢快的笑声。1904年2月,祖籍河南光山的邓颖超出生在广西南宁。她三岁丧父,靠坚强正直的母亲杨振德行医、教书度日,母女俩过着清贫的生活。邓颖超原名邓文淑,上学时老师给…  相似文献   

16.
70年前的长征,留给后人太多的故事、传奇和历史的记忆。那一段岁月,那一种精神,始终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始终激励着人们的精神。阅读长征故事,将使我们再一次领悟到,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我们不断地从历史的馈赠中汲取力量,永远保持共产主义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永远的长征 永恒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1,(18):52-53
勾兑原本是一项白酒酿造工艺,用于统一口味,协调香味。近日,却有海底捞、东来顺、味千拉面、山西陈醋、肯德基等知名品牌纷纷卷入“勾兑门”。而今,一说到勾兑。人们都会闻之色变。“勾兑内幕”众说纷纭,哪一版才是客观事实?那些勾兑的猫腻还要隐藏多深?“吃得安心”什么时候才不再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客户     
我们要使客户成为永远的客户,而不仅仅是来一次而已。销售中要多些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厢情愿地硬向顾客塞产品。正如一位营销专家所说:“我很喜欢钓鱼,我也很喜欢吃冰激凌。可是,我在钓鱼的时候绝对不会用冰激凌做鱼饵。”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由曾任中共运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退休干部撰写的文章。其文通篇在朴实无华的叙述中闪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情、理想和信念的光华。读来颇为感人。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对于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绝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更重要的是必须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正如文中所说:“老百姓看我们共产党是否先进,不只是看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是否先进,更重要的是看共产党员的言语、行动和表现是否达到了先进性的要求,从党员身上是否感受到了先进性。”其实,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和人民群众如何看待、认知或感受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把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具有同一性,关键之处在于每一位共产党员,特别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忠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把这”种践行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上来认识。而且,要像此文中所表述的那样,做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到老,一直点亮共产党员这盏明灯。”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国宴     
春节将至,总不免说说吃的问题。珊瑚白菜、炝黄瓜、酱牛肉、叉烧肉、凤尾鱼、红椒……看了这些菜名,人们也许会猜测到这是几位同事或朋友相聚在普通餐馆点的菜,但是,谁也想不到,这就是1959年新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时毛泽东主席宴请前苏联赫鲁晓夫、越南胡志明等外国领导人的国宴菜单。不久前,北京城老字号丰泽园将当年参与拟定的这一菜单作为店内文物公开展出。从这一顿如同时兴小炒的国宴“大餐”,让人们强烈感受到了我国国家领导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朴实的工作作风和为人之道。感叹之余,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现在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