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5岁的宋振楠,在新疆大学毕业两年后,决意扎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二师三十七团。"这儿是兵团向南发展的扩建团场,发展潜力大,有奔头,我决定不走了。"他说。风沙中的"倔小子"2019年2月,宋振楠被团党委安排在三连工作。三十七团是二师最南端的团场,距铁门关市750公里。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库鲁克库姆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铁干里克,是一个风头水尾的地方,风沙肆虐,环境极其恶劣,这里也是二师三十四团驻地。恶劣的环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可三十四团十连职工方再富1994年从四川老家来到这儿承包土地,一干却是20个年头。他和妻子孙先群一靠团场优惠政策、二靠勤劳,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承包的80余亩棉花,每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多次被评为"五好职工"、"致富能人"。如今,他的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二师三十团一连党支部书记、连长石国元,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1998年7月在二师三十团从事科普宣传、新技术培训与推广应用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指导服务团场职工科学种田,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棉花华佗"。科研攻关,理论自信硕果累累因为热爱,他在农学的广阔天地里忘我地钻研、求索。他积极参与团场的科学研究,承担并主持了多个三十团农业科技攻关示范课题,并申报了国家、兵团、二师科技项目,其中参与2008年启动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兵团重大技术专项课题2项,已经获奖的师级课题2项,承担的  相似文献   

4.
正五月的二师二十四团阳光明媚,花香四溢。在团场,到处都能听到职工群众感恩的话语……是他为条件落后的团场职工带来光明;是他的努力让团场的孩子走进了双语幼儿园;是他的不辞辛劳让团场退休老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他就是河北援疆干部张伟。"七对一"开启对口援疆新模式2014年3月底,张伟肩负着援疆责任,从河北张家口市来到二十四团。他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就开始下  相似文献   

5.
正一颗平常的心,一个平凡的人,一项平淡的工作。他却用朴实的理念,默默地奉献,书写着一个无悔的人生。他曾经在基层农业连队任6年连长,2003年调任水管站站长已有整10年了。10年来,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酷暑炎夏,风里来,雨里去,团场122公里的渠道维护保养和47个渠管点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他把人生最壮丽的年华和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团场的水利事业。他就是二师三十三团水管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朱红星。"人活着就应该多做些实事。"这是朱红星常说的一句话。熟悉朱红星的人都知道,他的日  相似文献   

6.
王广星2011年9月经黑龙江宝泉岭管理局党委选派,他来到十师一八四团任党委常委、副团长一职,一年多来,在王广星的积极努力下,一八四团的援疆工作走在了十师前列,这一切受到了兵师领导的好评,受到了团场人民的称赞。一、加强理论素养用心用情援疆自到一八四团工作以来,王广星坚持用心、用情、用智援疆,对援疆工作非常热爱,对团场工作高度负责。刚到团场时,他放弃休息时间,深入基层,查看资料,研究团场各项事业发展情况,仅半个月时间,就将  相似文献   

7.
当你走进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韩灵芝,大家都会说":韩灵芝,终于熬出头,摆脱了贫困,快步步入致富路"。韩灵芝,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二代屯垦戍边卫士,初中毕业后,她响应团党委号召,扎根团场,建设团场,参加劳动务农,从此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团场职工。这一干就是18年。在这18年里,她在二十四团这片土地上不知洒下了多少辛酸和泪  相似文献   

8.
张兰花,是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的一名普通农业女职工,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0年来,她所承包的79亩棉田为团场上缴了40多万公斤籽棉;在生活中,她相夫教子,毫无怨言,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小家庭.她热爱团场,热爱这片土地,像兰花那样给团场增添一点绿色.她连续十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五好职工";2007年度被二师授予"植棉高产状元"荣誉称号;2008年被兵团评为"植棉高产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被二师评为"和谐家庭",连续三年被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二师"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光荣的称号是和她辛勤劳动、默默奉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正>"来来来,快拿上嘛!你看看,你去年帮过我的。这点小礼物,你就别客气了!""大叔,不用了,我再送您50只!"2016年12月2日,68岁的依明·萨吾提手拎一只"尼雅黑鸡",有些生气了,因为他的"亲戚"——二师"优秀共产党员"陈建伟拒收他的礼物。且末县琼库勒乡琼库尔勒村与二师三十七团毗邻,南倚连绵的昆仑山脉,北临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面是奔流不息的车尔臣河。前不  相似文献   

10.
"从小我就想当兵,年轻时报名参军因为平足体检不合格没当成,没想到如今能到兵团来工作也算圆了我的当兵梦。"说话的是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二十五团党委常委、副团长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援疆干部董立宏。2010年12月19日,董立宏在同事们羡慕的目光中,在妻儿的牵挂下来到了二师二十五团。当初到二十五团的董立宏用惊奇的目光审视着这个兵团团场时,眼前的一切都让他惊讶万分,和他以前通过书刊和网络对新疆的认识大不相同:整齐划一的农田,一排排挺拔的防风林,各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统一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团场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昔日荒漠绝飞鸟"的二师二二三团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和谐、生态的幸福家园。七年前,听说团场职工生活富裕了,怀着对第二故乡的思念,邱锦高和老伴从苏州回到了团场,这一回来,他们就不走了,因为二二三团——天蓝、镇美、人幸福。"二二三团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地方。亲眼看见  相似文献   

12.
1996年,王志军携妻子、儿女一家四口从河南来到二师二十二团一连工作。连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不怕困难,默默地与困难作斗争,那年,他们在连队承包30亩甜菜,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到了年底,收入还不够维持家庭生活的。王志军夫妇有着不服输的个性,心里盘算着,既然来到这里,就必须适应团场环境。1997年因工作需要,他调入二连从事机务工作,他在冬闲时积极参加团、连举办的"科技之冬"培训,不懂  相似文献   

13.
说起二师二十七团退休老党员李瑞良,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好人".李瑞良是江苏省泰兴县人,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二十六团种马场,两团合并后就一直在二十七团工作.从技术员、连长、科长一步一个脚印升到了团主管农业、畜牧的副团长,1998年光荣退休.在35年的工作历程中,始终坚持牢记党的宗旨,奉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兢兢业业、勤奋好学、廉洁奉公地为党工作,把自己风华正茂的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兵团的事业,为团场的农垦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和妻子方诚玉相亲相爱,共同走过了45个春秋,他们的家庭像一团火,温暖了周围的职工群众,谱写了一曲和谐家庭的温馨乐章.  相似文献   

14.
正8月27日,笔者来到二师二十七团"草根"发明家王辉的农机具厂房,他正带着6名工人研究一项新的技术发明,这个朴实本分、少言寡语的团场"草根"发明家,7年时间里先后发明了各类便捷实用的农机具,一经投入农业生产,便受到职工们好评,其中他的10项发明还获得了国家专利。1971年,王辉出生在二十七团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喜欢摆弄各种电器、机械,高考失利后,王辉做过修理工、开过汽车,每年都有二三万元收入,不甘于平庸的他,萌生了自己创业搞发明的梦想。对于只有高中文化且没有接受过  相似文献   

15.
正7月2日清晨,第四师六十三团机关胡建辉像往常一样到户外走路健步,他告诉笔者:"许多年来一直都坚持,不论春夏秋冬从未间断运动。"团场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六十三团职工群众热衷于健身和旅游,崇尚文明健康生活。六十三团地处塔克尔穆库尔沙漠腹地,随着国家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到边境团场,使该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团场经济不断快速增长,职工收入、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二师二十七团2012年度"双先"表彰会上,焉耆奥宇建筑材料制品有限公司经理刘云永作为团场工业推进标准化先进企业代表走上了奖台,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也是二十七团表彰的先例,他不是兵团职工,也不是团场家属,只是一个到团场投资的私企老板,能获此殊荣他万分激动地说:"感谢团党委对我们私营企业的重视和支持,不但为我们创造好的生产环境,还鼓励农  相似文献   

17.
职工说,他有一颗关心职工群众的爱心;党员说,他有一颗爱岗敬业的恒心.第七师一二八团二连党支部书记刘鹏把一个个后进连队转变成了团场先进单位.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年,他却得到连队职工的一致好评.2017年,刘鹏获得七师"五好职工"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七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2020年,被评为七师优秀党支部书记;2021年被评为七师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8.
正"矿山,矿山,不养老,也不养小;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姑娘留不住,三天两场风,风吹石头跑……"这是对二师三十六团石棉矿恶劣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全国劳动模范陶跃德在这海拔3200米、空气稀薄、气候恶劣、冬季气温零下36摄氏度的环境里,生活奉献了28个春秋。他如同高山上的一尊丰碑,激励着后人前行。1960年,14岁的陶跃德随着大批江苏启东支边青年来到新疆,1966年,陶跃德被分配到二师三十六团工作。石棉矿建矿之初,他被调到石棉矿工作。自此,阿尔金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9.
<正>"要是不习惯在团场种地,你就回来?""现在兵团的政策好,在团场种地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我这辈子哪也不去,就呆在这里了。"这是8月8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刘丹俊和他老家姐姐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八六团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南北长不足30公里,东西宽仅5公里,而边境线全长72公里。刘吉文与团场领导干部、职工群众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边境线,确保了边境团场、十师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今年46岁的刘吉文,是个地道的军垦二代。早在1990年,他实现了穿军装的梦想。退役后,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兵的使命。"有了你这样的好领导,我就放心儿子了。"一八六团军属惠亚宁握着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