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志愿者的歌星韩红从四川灾区回到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哭了:"在灾区的几天里.每天都被感动着,战斗在灾区的子弟兵们都是英雄.映秀的老百姓看到军队甚至会下跪,给解放军磕头……"  相似文献   

2.
9月14日至16日,全国35家党刊记者深入四川地震灾区进行集中采访活动,共同见证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的伟大壮举。一路行走,一路感动,通过人民网微博,党刊记者们与广大网友分享所见所想,近千条信息凝聚起浓浓敬意和深深祝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石家庄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道路上创造了"一天拆一座楼,四个月修两条路"的进度,被称为"石家庄速度".最近,有记者在采访石家庄市领导问及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拆迁工作在石家庄为什么不难时,这位领导的回答是:"政府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不难."  相似文献   

4.
又见红旗渠     
蒋元明 《前线》2009,(7):57-57
1975年的秋天,我曾到过红旗渠。那时。我刚刚进入人民日报社当记者。首次外出采访,就在这里见到了著名记者、作家华山。读到他的新作《劈开太行侧》,深深地被红旗渠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5.
旧《十二月》,是辽东山区口口相传、有上百年历史的民间小唱,曾与单出头齐名。其内容活泼,表达自由,多反映旧时劳动与爱情,曲调悠婉,含蓄细腻。前段时间,记者在本溪市南芬区乡村采访,听到当地民间说唱艺人演唱的《新十二月》小调,唱的是本溪市南芬区解放村党员干部带领百姓致富的事儿。记者被小调中唱的人与事感动了,于是便以此为索,走进了富裕和谐的解放村。  相似文献   

6.
正在疫情防控期间,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在督查一线,发现问题是他们的首责,同时,他们还被基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精神感动着。他们和记者分享了几个故事。曾艳是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福圣社区的一名全职妈妈。疫情发生后,社区发布了征集志愿者的消息,曾当过护士的她立马报名,她说:"我是党员,我先上"。随后,她主动到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7.
正旧《十二月》,是辽东山区口口相传、有上百年历史的民间小唱,曾与单出头齐名。其内容活泼,表达自由,多反映旧时劳动与爱情,曲调悠婉,含蓄细腻。前段时间,记者在本溪市南芬区乡村采访,听到当地民间说唱艺人演唱的《新十二月》小调,唱的是本溪市南芬区解放村党员干部带领百姓致富的事儿。记者被小调中唱的人与事感动了,于是便以此为索,走进了富裕和谐的解放村。"一二三月是开年,小河开焕新颜。南归的燕子不识乡,块田野都被谁人变模样?为何苞  相似文献   

8.
亲人     
去年底,我参加了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媒体记者挂职体验活动,来北京儿童医院挂职已经半年了。在这里,我目睹了医疗改革的艰难和医务工作者超负荷工作的辛苦,更是被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被一个又一个患儿家长生死相托的故事震撼着。在一次采访中,小患者辰辰的妈妈给我讲述了他们一家与B超医生贾立群主任素昧平生却如同亲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北京支部生活》2012,(18):53-55
在抗击"7·21"特大自然灾害宣传报道中,市属媒体结合抢险救灾深化"走转改"活动,组织编辑、记者,走进灾区最前线,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灾区受灾及重建情况。图为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在一线采访中。  相似文献   

1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当代贵州杂志社记者深入基层,下一线、进农家、入社区、跑工地……在田间地头倾听百姓心声,在工地、园区触摸发展脉动,在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流中收获感动。在基层这个广阔的新闻空间,他们,用实践回答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0,(20):42-43
2010年是"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值此"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要时节,中共四川省委党的建设杂志社承办了"全国党刊四川地震灾区集中采访活动",全国各省市(直辖市)30多家党刊社,近百名记者到地震灾区集中采访,记者们走北川、访汶川、看安县……两年过去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惨裂场面仍然令人震撼!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令人敬佩!灾后重建的喜人景象令人吃惊!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年多来,四川人民奋力建设灾后新家园,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本刊记者见证了"汶川奇迹",实地采访了灾区群众,通过本刊把灾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创举介绍给我区读者。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第二次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而"五个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强化新疆维吾尔族群众"五个认同",对新疆的经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对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的"五个认同"进行心理分析,从知、情、意三个阶段来增强他们的"五个认同",促进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即从对"五个认同"的认知出发,提高维吾尔族群众的民族团结认识;从对"五个认同"的情感出发,增强维吾尔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情感;从对"五个认同"的意志出发,激发维吾尔族群众民族团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绥林的感动     
《奋斗》2017,(16)
正我被绥林感动,我又一次被绥林感动。究竟因为什么被绥棱林业局感动?先是想起2000年夏,我和凤凰卫视《穿越风沙线》摄制组第一次来到绥棱林业局,我采访过的林区老人、那些曾经豪迈的"喊山倒"的伐木工人都会伸出一双老茧叠老茧的手告诉我,不让砍树了我们怎么活?这是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国有林场的改革最艰难的时刻,林子保住了,林业工人怎么活?他们中的不少人是林业世家,新中国成立之初,是林业工人的手托起了共和国的栋梁大柱。  相似文献   

14.
"在我省灾区过渡安置集中点和今后的重建工作中,我们用文化调节情绪、抚慰心灵、疏导心理、安定人心;用文化舒缓焦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用文化坚定灾区群众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激情地说道.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特别值得回味,作为杂志社一名年轻的记者,我和十几位采编部门的同事一起加入了"走基层"的采访大军。这一年,我曾亲历;这一年,我曾感动;这一年,我在思索,这一年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深入群众的重要性。基层是个大熔炉,更是一个大宝藏,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抓住机遇,在基层锤炼自己、夯实采访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综合素养,更好传承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这一年的走基层我收获颇丰。感动。忘不了移民搬进新家时的笑脸,忘不了少年劳教所里孩子们纯洁无无瑕的眼神,忘不了顶风冒雪的小菜贩那冻得通红的双手,也忘不了那些比年轻人还要精神的高唱红歌的老人……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6,(11)
正真正的好新闻,要用真情,去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用真实,去报道生活中的苦与乐;用真心,去赢得社会的温暖和尊重。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想采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好新闻,就必须沉下身子,走进基层,走进百姓的心中,用"真情"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2014年,黑龙江省政府把解决鸡西城市引水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一个个标段相继开工,我也开始了日夜兼程的报道工作。2015年9月23  相似文献   

17.
换届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次"大考"。对此,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此次换届选举中在基层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干部,聆听基层干部与百姓的选举故事,感受依法有序、风清气正的基层选举氛围。  相似文献   

18.
4月21日清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四川芦山"4·20"地震震中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时接受记者采访。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八方支援,抢险救援、医疗救助、受灾群众生活安置等紧张有序进行,各类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  相似文献   

19.
傅志义  明红 《党史纵横》2005,(11):29-31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三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没有社区党员干部的帮助,我可能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更谈不上娶媳妇了。”面对记者的采访,都匀市平桥社区居民周景荣感慨不已。55岁的周景荣(化名)在新疆石河子监狱服刑22年,出狱后多次找工作都被拒绝,生活陷入困境。了解到周景荣的情况后,平桥社区党员干部们四处奔走协调,为他在锻压厂小区找到一份保洁工作,每个月有1800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