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特别是1994年以来,仁怀市的新闻通讯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专职及广大业余通讯员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写稿人员在不断增多。1994年以前,经常向上级和本县新闻单位写稿的人员全市不过300余人,到现在已发展至600余人。写稿人员中,既有市级领导、科局领导、基层领导,也有工人、农民、教师及一般干部。二是采写的稿件在不断增多。1994年以前全市专业、业余通讯员和写稿积极分子向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年投稿篇数不超过1500篇。1994年以来上升至2000余篇。三是稿件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从稿件被采用的情况来看,1994年全市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800余篇,比上一年增加100余篇。其中《贵州日报》采用68篇。在所采用的稿件中,有两人获全省好新闻二等奖,两人获《贵州日报》优秀通讯员二等奖;三人获《遵义日报》优秀通讯员二、三等奖;两个获地区广播好新闻二等奖。四是紧跟形势。通讯员采写的稿件,围绕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及时地反映了全市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一些新举措、新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10年来,我从一名政工干事成长为连队工会主席、团妇联副主席,去年9月又被团党委调任团中学副书记。回想自己一步步走过的历程,《兵团工运》功不可没,说它是我  相似文献   

3.
负重爬坡     
一位诗人说过;“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是的,在我挚爱的新闻摄影事业上,虽说未能有成功的花儿开放,但从一名教师到优秀通讯员,几年来的跋涉之路.犹如老牛负重爬坡,苦乐兼半,艰辛满腹.1992年10月,我从贵阳发电厂子弟学校调到厂宣传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三年多来,我先后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反映我厂改革与发展的稿件709件(含摄影稿件698幅).连续三年被《贵州日报》《西南电力报》等多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短短三年多时间,我之所以从一个门外汉迅速成长为一名专职新闻工作者,取得较大成绩,首先离不开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靠自己不懈努力与勤奋追求.  相似文献   

4.
2001年,我在国家级、省级、地州级报刊电台上发表“豆腐块”“萝卜条”363篇(条)。许多通讯员问我写稿有什么诀窍?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我谈点写稿体会,与广大通讯员互相交流一下: 一、写稿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们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好人好事、先进经验都需要新闻舆论的大力宣传和监督,好的一面,可以激励人们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9月8日,心中有一丝激动,因为这是我工作的第一天。东洲,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不仅要安心在基层工作,还要为新农村建设做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才能不荒废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是我担任村官以来的第一篇日记。弹指一挥间,七年已悄悄流逝。当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成为一名媒体记者,就对这句话再熟悉不过——无故事,不新闻。写新闻报道就是写故事、写细节。没有精彩的故事与生动的细节,就不是一篇好的新闻稿件。同时,新闻故事的情节是不能编造的,这就要在采访中问出来,问不出故事,稿件就写不出来。因此,回想起自己在廉政瞭望的心路历程时,我想讲述几个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断断续续已有20多年,虽谈不上怎么出色,却也写了不少新闻稿件,在我们建安公司可算得上是多产作者之一。在这期间,不少同行,特别是那些近几年新上岗的年轻通讯员向我讨  相似文献   

8.
那年,我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一天,我收到一个男孩儿写的稿件,他的文笔不怎么好,语言枯燥直板。我勉强看了两段就把稿子退了回去。可过了几天。我又收到了那篇稿子。我有些意外,带着一丝好奇。我读完了整篇文章。它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虽然文笔不怎么好,但我还是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深深的情意。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24日中国现代哲学界一颗巨星陨落了———张岱年先生仙逝于北京。我在去杭州的火车上得知这一不幸消息时,心里涌起阵阵悲痛。张岱年先生关怀后学的一些事历历浮现。我是1993年开始接触张先生的。那时,我在一家报纸主持理论版工作。慕先生之名斗胆约稿。先生不拒卑微,先后为我撰写了“务民之义,在于自觉”等稿件。1995年9月,我始得谒见先生。其时先生住北大中观园48栋一套两居室。跨入先生家门,宛若走进知识殿堂。先生书房那一层层书由地面堆向上空,仿佛农夫丰收后的谷垛。四面书墙中央是一个小的圆桌,进出避让须侧身蹇足。我当即一…  相似文献   

10.
朱昌平 《共产党人》2007,(15):53-54
20岁时我就与新闻有缘。1977年,参加高考之前,我参加了《青海日报》举办的第十三期通讯员学习班,历时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发表了一篇消息,一篇通讯,并从此埋下了深深的新闻情结。我毕业分配时报的第一志愿是报社,第二志愿是出版  相似文献   

11.
初识《兵团工运》是在十多年前我刚踏上宣传岗位之时,因为怯于手拙不知如何下笔,更担心写不出好的稿子。一天,在师新闻界已颇具名气的宣传科长李维爱递给我几本《兵团工运》并说:“这是咱兵团自己的杂志,看看别人咋写的。只要用心准能上稿。我的第一篇稿件就发表在这本杂志上。”当时的《兵团工运》,页码虽然不多,纸张  相似文献   

12.
案例:2009年9月9日,21岁的张某和23岁陈某在恋爱一年后登记结婚。201O年2月16日,张某生育一子。2010年9月.男方陈某向法院起诉离婚,因张某分娩未满一年而遭法院驳回。2012年1月,陈某再次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判决儿子由自己抚养,抚养费由自己全部承担,但如果儿子随张某生活,自己愿意每月支付抚养费600元。  相似文献   

13.
你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对社会、对未来既充满希望又一片迷茫的青年大学生的探求之路。读你那一篇篇励志文章,让曾在教育主管部门做文秘工作的我,更加坚定了把工作干好的决心和信心。你像一把火炬,指引着我投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怀抱,从此自己年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05,(10)
本刊讯 我刊党建研讨会暨通讯员 会议于9月底在合肥召开,省委宣传部、 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和150多位通讯员参 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收到这篇稿件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忙着祭祖怀人。一位82岁的老人,不禁又想起了50多年前自己参加的剿匪斗争,想起了那些长眠在贵州的八闽战友们。  相似文献   

16.
孙国 《湘潮》2012,(3):45-45
我与《湘潮》交往13年了,感到荣幸的是,《湘潮》编辑部在2002年聘我为特约通讯员。上世纪末,《湘潮》编辑来单位组稿,约我写湖南名人的稿子。民革湖南省委名誉主委徐君虎,曾与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蒋经国、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于是我写了几千字,交给编辑部。1999年第一期稿件刊登了。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91年调敦煌市委宣传部工作的。宣传工作特殊的性质,要求宣传干部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我刚开始写新闻稿时,由于综合能力不强,写出的稿件与实际结合不够,主题挖掘不深,见报率很低。后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注重深入实际发现鲜活题材,随时了解市上的工作重点,弘扬主旋律,聚焦新亮点,稿件见报率不断提高。1992年,我全年上报稿件仅40多篇,1993年达到80篇以上,到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3月的一天,我接到一条短信:"姐姐,您是我的贵人和知己……"我做新闻工作近20年了,编辑和采写了大量稿件,却没想到,当年对一篇来稿稍微走心的编辑和润色,竟在作者的心中留下如此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以至于时过多年她还念念不忘。这位作者就是现任藁城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副局长李丽华。10年前的一天,我从一大堆来稿中发现一篇短文,题为《今夜,你睡得好吗?》。作者是一名基层女警,她讲述了自己独自带小儿的艰难以及对同是警察  相似文献   

19.
本书收集的文章都曾发表在辽宁《共产党员》杂志上,时间是1995年至2004年,前后历时10年,共计110篇。其间除了2003年上半年因病住院,基本上每月一篇。我和《共产党员》杂志是老朋友,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至今已经20多年  相似文献   

20.
我是《党风通讯》的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写好“动态与信息”稿件的同时,每期杂志到手,我定要翻看个遍,并被她的思想性、可读性、实用性所吸引。在我从事劳动人事工作六年来,可以说与《党风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意蕴深邃的“评论”,启迪了我的思想;高屋建瓴的“领导论坛”、“本刊专稿”,使我深化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认识;紧贴现实的“陇原风范”、“焦点透视”、“调查与思考”、“企业之窗”、“案例纪实”,引导着我思索目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症结和出路;感人肺腑的“‘纪检情怀’有奖征文”更使我坚定了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