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构成图书馆信息资源组成的最主要部分,如何科学的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关键.图书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就是指对图书馆内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通过一定的手段促使其相互转化,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彭惠玲 《世纪桥》2009,(23):137-139
本文在介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三种接口观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动态交互观。然后指出中国外语教学中重显性教学轻隐性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过少,孤立操练语言形式,忽视语境的作用,重演绎式学习轻归纳式学习。最后在动态交互观的启示下提出几条建议:适当加大隐性教学的力度,加大语言输入和输出,重视在语境中学习和归纳式学习。  相似文献   

3.
彭惠玲 《世纪桥》2009,(21):137-139
本文在介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三种接口观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动态交互观。然后指出中国外语教学中重显性教学轻隐性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过少,孤立操练语言形式,忽视语境的作用,重演绎式学习轻归纳式学习。最后在动态交互观的启示下提出几条建议:适当加大隐性教学的力度,加大语言输入和输出,重视在语境中学习和归纳式学习。  相似文献   

4.
知识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创新和应用的重要阵地,实施知识管理必将成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新视角。在分析知识管理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意义的基础上,运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特性,从工作体系建设、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校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应依据学科发展近四十年积淀形成的客观前提,回应新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对人的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跟踪相关学科发展态势,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对象、矛盾、规律的自身规定性。据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概括:在交叉的动力上,内生性和外部问题倒逼性动力并存;在学科交叉的内部结构顺序上,方法优先而非概念先行;在学科交叉的体系构成上,围绕学科创新这个关键呈现出特色化、立体化、规范化、现代化和社会化趋势;在学科交叉的效果上,更注重跨学科的协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知识管理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艳中  武晟 《唯实》2003,(10):28-30
知识管理具有不同于以往管理的显著特征 ,其中的知识包含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知识资本在知识管理中的运转环节主要是捕获、传播和应用 ,知识管理的源泉和动力是学习和创新。实施知识管理 ,企业需要创建和培育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度、技术等人文环境和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创新思维的研究已从"个体化"转向"组织化"和"社会化"。创造性已不再被视为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组织行为。组织对创新思维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组织结构;二是组织内的人际关系环境。领导观念的创新、组织团队的和谐民主氛围、团队凝聚力将影响着组织的创新性和组织成员的思维创新。面向21世纪,一种重视学习而富有创新性和开放性,更能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越来引起众人关注。它体现了创造性组织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要实现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知识管理,就必须营造知识共享氛围,建构知识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公民道德教育显性与隐性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萍  林更茂 《探索》2003,(2):89-91
显性教育一直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体方式,也曾经并一直发挥着育人的重要功能。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隐性教育则成为世界各国道德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应把握这一趋势,通过注重显性教育中的隐性渗透,构建渗透式教育模式;加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完善自我管理和社会服务,构建服务式教育模式,来实现教育的显性与隐性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概念术语还有较多分歧,很多理论尚不完善。我们是在研究人力资本要素构成的基础上,重新论证了人力资本的属性和特征,定义了人力资本、显性人力资本和隐性人力资本的概念,澄清了以往我国对于人力资本研究中很多模糊和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当前理论研究热点和学科发展重点。应急管理学科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征,该基于什么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跨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其构建过程会面临哪些关键内容和挑战?论文在对应急管理跨学科知识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情景应对-知识整合”的应急管理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逻辑,认为其构建过程包括情景导向、知识整合、融合传播三个关键点:情景导向指引了知识来源的方向;知识整合是知识结构化的必备基础;融合传播是知识传播的现实需求。论文结合应急管理跨学科教材课程和教学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学科差异与知识背景冲突、团队合作机制欠缺、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挑战,同时对中国应急管理跨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完善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张陆  吴永忠 《世纪桥》2011,(5):43-44
隐性知识对组织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学习型组织还是战略型组织,对个体隐性知识的依赖性都是不可替代的。但隐性知识是难以言传、难以琢磨的,为了把隐性知识更快地显性化,提出了个体行动知识框架,它旨在把个体的隐性知识大体概括成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比隐性知识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试用。  相似文献   

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其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同等重要,都不可忽视。高校积极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缩短其就业的“社会适应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更应该通过“美化”校园硬件环境、创新校园制度环境、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环境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特殊作用,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适应力。.  相似文献   

13.
认识、知识、真理是三个相互联系但有区别的概念,三者构成特殊的兼容与交叉关系。认识成为知识必须具备客观化、普遍化、公开化、确定性等特征。在知识总汇中,只有真理和知识合二为一构成的“真知识”才是周全形态——完备的知识。真知识除了要分别具备真理和知识各自的特征之外,还要具备其独特的特征即科学形态性。目前,人类所认识的真知识主要以八种基本类型存在。  相似文献   

14.
薛永武 《理论学刊》2007,1(2):117-120
“唯乐不可以为伪”是《乐记》的重要美学命题。本文拟从以美导善的视界对这一命题进行三个向度的分析:从“物至知知”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从对“郑卫之音”等“溺音”的否定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从对“雅颂之声”等“德音”的肯定看“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记》不仅高度重视心物关系,而且非常注重在以美导善中阐释“唯乐不可以为伪”,认为乐的创造应该贵在情真,应该以善统真、以美映真、以美导善。  相似文献   

15.
网络化下如何降低党的执政成本是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执政成本,要从网络化对党建的技术层面、组织结构、执政环境的影响来分析,不仅要考虑党的显性成本,同时要考虑隐性成本。执政成本问题关系到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节约型、高效型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内的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从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来分,它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校园隐性文化由校园环境、学校制度、校风、校训、校园文化、教师等因素构成,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内的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从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来分,它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校园隐性文化由校园环境、学校制度、校风、校训、校园文化、教师等因素构成,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隐性知识作为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大学生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要探究适于隐性知识在大学生教育中获取、交流和共享的路径模式,帮助大学生构建自己良好的隐性知识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应以知识内化教学作为实践高校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注重在自身教学专业能力发展中生成基于学科规训实践来指导教学行为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知识结构,运用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策略,形成表达知识创新逻辑分析程式的结构化认知系统,从而构建以知识生成过程为目标的情境性课堂教学范式,也就是知识内化教学情境,实现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创新性知识的传递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理解公共政策变迁是政策过程研究的核心议题。已有研究提出了多源流理论、间断均衡理论和倡导联盟框架等经典解释,但相对忽略了知识管理视角下危机学习对公共政策变迁的作用机制。基于全面"禁野"政策变迁的案例,研究提出公共政策变迁的危机学习新解释:(1)焦点事件触发下的"激活机制"为危机学习打开了"机会窗口",促进了危机情境下的知识生产,构成了政策变迁的起始条件;(2)话语争夺场域中的"演化机制"呈现出差异性的话语叙事和社会建构,本质是一种知识竞争,能够实现对政策问题的再定义;(3)领导注意力作用下的"反馈机制"促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推动经验层面的认知判断向制度化的政策规范转变。"知识生产—知识竞争—知识转化"的危机学习过程框架有助于揭示危机学习推动政策变迁的黑箱机制,不仅丰富了公共政策变迁的解释图谱,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危机学习的研究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