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曾外婆     
正在我们山东老家,没有儿子的人家被称为"老绝户"。而在我的印象里,没有儿子的母亲才被人称作"老绝户"。这种印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其根据。当然,肯定是通过谁谁的事如实套来,以增加我这种"印象"的说服力。我不用去远处费劲儿地寻找这种"佐证",现成地,只要静下心来的时候,翻看我曾外婆的照片,就能翻出她——一个"老绝户"的故事。所以,我说,"老绝户"一词,是在我翻开我  相似文献   

2.
望子成龙     
不久前,我带着两岁半的儿子到住地附近的公园里玩耍.那天,他整个上午都缠着我要出去玩,可是变幻莫测的天气却阻止了他.后来,太阳终于出来了,他笑着对我说:"前院出太阳了!爸爸,公园里的秋千现在干了吗?"我告诉他说秋千现在干了.于是,他穿上了小雨靴,我拿上了他的小背包出门了.我们在路上时走时停,儿子不时地蹲下身去,捡起掉在地上的树枝,假装做成长剑来玩耍,我们就这样磨磨蹭蹭地来到了公园里的游乐场.  相似文献   

3.
题记:儿子的幼儿园里有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在幼儿园每月一次的新闻信息里,老师们加进了这么一小篇感人的文章,让家长们了解那些特殊的孩子们.我也是有幸去了"意大利"的人,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荷兰"的风景一定不比"意大利"逊色,我也祝愿天下所有不能去"意大利"的人们,好好欣赏"荷兰"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我儿子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拿了两个学位后,应聘到多伦多一家电脑软件公司搞软件设计工作。在我和他妈去探亲前,我们一直以为他就住在多伦多的唐人街里。可是当我们从香港乘加航的班机飞抵多伦多,儿子从皮尔逊国际机场把我们接出来后,驾着车便把我们拉上了高速公路,我望着车窗两边湍急如潮的车流,心里感到好不奇怪,儿子要把我们拉到什么地方呢在飞机上连续颠簸了十六个小时,这时我和他妈是多么想尽快到儿子的窝里,好好地冲个凉,看看我们的两个小孙女,再美美地睡个觉。不由忍不住地问道:“陈寞,你要拉我们去哪里”儿子感到我…  相似文献   

5.
车祸     
他说:手机里听说,妻子、儿子乘坐的出租车遭二十吨重装卡车轧得像烧饼,脑袋就"嗡"一声什么都不记得了.现在跟我面对面讲述,他也不知道是在叙述事实还是说梦话.他说: 殡仪馆给我儿子整容,花了不少精力整容很成功,几乎恢复原貌,我儿子像睡着了,睡得很甜,粉嘟嘟的脸蛋还有酒窝,忍不住想亲一口.可不敢亲,怕惊扰他.我坐在旁边目不转睛,仍旧怀疑:这是真的吗?真就死了吗?却又分明知道,儿子整个内脏都掏空了,为的是防止尸体加速腐败.半个多月我还不同意火化,主要是不敢签字,提起笔手就发抖,不停地抖.  相似文献   

6.
给儿子洗头     
双休日,妻出门办事去了,儿子一人在房间里做功课. 我从医院回到家里,进门的第一个闪念就是该给儿子做点什么.在平时,我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总是尽自己的努力,为一家人赚回正常的生活所需.  相似文献   

7.
你是最棒的     
儿子以前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太善于与人交流.去年冬天,央视举办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选拔赛,儿子有幸被选中进入初赛.当时,儿子还不会音标和拼读,要在短短的3天里学会背诵一篇英语故事,这对儿子是个不小的挑战.儿子想打退堂鼓,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参加了,要是背不下来,多丢人啊."我鼓励儿子说:"你能行的.你能在3分钟之内背诵一首唐诗,说明你很聪明,也一定能在3天之内背会一篇英语故事的,你是最棒的,不信试试看!"  相似文献   

8.
鲁南 《新青年》2006,(3):11-13
"我儿子是1979年在北京参加世界高能物理学会时突发重病而致残的,医生说他活不过两年,老伴和儿媳承受不住打击,一个猝然去世,一个离家而走,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默念的第一件事就是:绝不能先我的儿子而去……"近日,笔者在山东大学王政之教授的家中采访时,隋桂芝老人泣不成声,向笔者讲述了这个发生在大学教授之家的悲欢故事……  相似文献   

9.
过年看画展     
正"春晚"有选择地看过了,亲朋好友的年也拜过了,……节日里还能干些什么呢?清晨,小儿子来电话约我去看画展。我问:"谁的画展?"对方答:"张大千的!"我立即愉快地同意了。我们来到中国美术馆——我已经几年都没有来过了——,停好汽车,便向展览楼走去。我想,肯定参观的人是不会多的,因为春节期间那种"乐翻天"的热闹活动,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那里有吃有喝,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有燃有放,谁还能被这种平平  相似文献   

10.
暑假,我们决定去新疆游玩,到了目的地,我与儿子晚上投宿在桑巴家的旅馆,白天,就兴趣十足的各处游走. 因儿子讨厌了城里的风景,我们游玩的地方多是田野、沙漠,人烟稀少的地方.他一路欢叫着这儿摸摸,那儿嗅嗅,后来干脆张开双臂冲着远方大声喊:啊,我来了.  相似文献   

11.
米汤汤 《新青年》2008,(6):42-43
一 下班回到家,屋子里静悄悄的.我习惯性地叫了一声里里,没人应答.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连忙去推夏里里的房门.  相似文献   

12.
平时陪孩子走路,总会有说不完的话。此刻许是午后阳光过于猛烈,我有些恹然,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但儿子兴致很高,总试图让我陪他玩起来,他拿出沙包说:妈妈你扔沙包追我,我跑。我笑了:儿子,妈妈可跑不动啊。是啊,在儿子的心里,从小到大,妈妈一直都是那个和他赛跑的人。小时候,我跑到前面,回过头对他说:跑快点儿呀儿子,到妈妈这里来。一转眼,就是他跑得老远回过头嘲笑地望着我说:追我呀妈妈。可是如今他快十岁了,我哪里还追得上。他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常常独自去广场上玩上大半天,他们能够跑上整整一天也不觉得累,他和妈妈在  相似文献   

13.
贻兰 《新青年》2006,(2):12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 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相似文献   

14.
夜半敲门声     
紧张的期末考试一结束,晚上寝室里就像炸开的油锅,暑假外出旅行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最后,在我的提议和游说下,大家决定去我家乡的海岛拾贝、垂钓、野营,还可以自己烧烤海鲜吃. "旅游团"迅速发展到二十多人,还把年轻的物理老师张老师也拉上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先遣队员,我义不容辞地提前出发,先去联系宿营地.  相似文献   

15.
童心     
都是我们家的吗?当我怀第四胎时,邻居家的母狗也将临产。心想现在也许是解释小孩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最好时机,于是我带着3个儿子去观看母狗生产,几个月以后,我分娩了,丈夫带领儿子们来医  相似文献   

16.
5月底的新德里,正午的气温已高达44摄氏度.我们几个中国记者去印度外交部采访新闻局局长贾塞尔.我坐在密不透风的车厢里,心里真不是滋味.西装正儿八经地穿着,衬衫严严实实地捂着,领带一丝不苟地系着,可里面的背心早已湿得能拧出一滩水来.同行的4位男士,都如我这般"风度翩翩"正襟危坐,也都和我一样面红耳赤,面面相觑.  相似文献   

17.
白于我的先生在瑞士苏黎世作高访学者,我得到一次去瑞士探亲旅游三个月的机会。临走前,我那球迷儿子说:;妈妈,你到了苏黎世,一定替我去参观一下国际足联总部,看看它是个什么样子。"我这才知道,国际足联总部在苏黎世,那是球迷们十分向往的圣地。8月4日到苏黎世后,我的第一个旅游点就定在国际足联总部。国际足联总部坐落在苏黎世湖畔,离我们的住处苏黎世大学不远,走路大约半小时。我们周围的邻居有时晚饭后散步就去那里。国际足联总部的法文简称叫FIFA。"FIFA"并非我想象中的高楼大厦,而是一幢两层小楼,和当地富人的别墅差…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5,(7):59
我曾经读过这样几句话:"尽情地歌唱吧!仿佛没有人在倾听.尽情地跳舞吧!仿佛没有人在观看.尽情去相爱吧!仿佛从来没有受到过伤害.尽情去生活吧!仿佛天堂就在人间."  相似文献   

19.
姜钦峰 《新青年》2006,(11):6-7
一 父亲当过兵,是个随和的实在人,在一家煤矿工作.闲暇时,同事老爱跟他开玩笑:"你当年那些战友都当了县长、局长,你怎么跑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来了?"父亲从不生气,总是那句理直气壮的话:"老子不行儿子行啊,你们等着瞧吧,我儿子一定会有出息的,窝囊了大半辈子,全指望儿子翻身了."  相似文献   

20.
一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一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