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汤”巡抚汤斌吴子胜汤斌(1627-1687),清代河南睢州(今睢县)人。历经顺治、康熙二帝,官至江苏巡抚,礼部、工部尚书。汤斌为官清廉,洁净简朴。康熙称赞他“素行谨慎”,“洁己率属,实心任事”。江苏人则誉之为“二汤”:为官清正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1,(21):79-79
汤斌,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年又号潜庵,祖籍河南睢县,曾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他体恤百姓、兴利除害、清廉自守,被乾隆追谥为“文正”。  相似文献   

3.
张佐良 《学习论坛》2006,22(1):63-66
汤斌是康熙朝理学名臣之一。汤斌一生两番为政,由庙堂而巡抚一方,功绩斐然,实得力于理学。其学出于孙奇逢,习姚江而调和朱陆,主敬躬行,实为一代醇儒,在当时社会上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年间,有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在书铺内捡到别人遗失的一文铜钱,高高兴兴地装进自己的衣兜里。见此情景。一位老者上前与这名书生搭讪.问过姓名后,作揖而别。后来,这名书生高中后被委任为江苏常熟县令,上任之际,按惯例拜访江苏巡抚汤斌时,连续几次投帖都被拒绝。书生心中很是疑惑,想尽办法要问个究竟,不久,巡抚传出口谕,还记得书铺捡钱之事否?一钱尚贪,操行何在。你已被除名,不必再去上任。  相似文献   

5.
汤斌的绰号     
郭庆晨 《党课》2014,(13):82-84
汤斌是清顺治和康熙年间的官员。他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人送绰号“汤青天”“豆腐汤”。从这两个绰号,可以看出汤斌的爱民之心以及百姓对他清廉节俭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清初顺、康年间,由于最高统治者注重倡廉惩贪,廉吏迭起。汤斌——汤文正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汤斌为官几十年,一直以廉俭自戒自律,老百姓送给他“豆腐汤”的美号,赞颂他为官清廉。  相似文献   

7.
“三汤道台”——清代著名清官汤斌,为官多年,崇尚简约,两袖清风,他在担任陕西潼关道台期间。廉洁自律,居家简朴,一日三餐不离清水豆腐汤,加之他为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有了汤斌“为政清白像豆腐汤,生活简朴像黄连汤,于世道人心则像人参汤”的说法,“三汤道台”的雅号就此广为流传。当地几位秀才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两袖清风,百姓爱怜当局者;一身正气,三汤可配后来人。”  相似文献   

8.
一钱太守──刘宠。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时,政绩显著,操守廉政。离任时,会稽几位老人凑了一百钱送他,刘宠不肯接受。后因盛情难却,他只选一钱作为纪念,于是被誉为“一钱太守”。 二不公──范景文。明代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当时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登门相求,范景文都一一谢绝,并在府门上写了“不受嘱,不受馈”。从此,“二不公”的美号便传开了。 三汤道台──汤斌。清代汤斌曾任岭北道台,为政三年,两袖清风,每日以豆腐汤为食,于是,他被人家称为“三汤道台”。其意是:为政象豆腐汤那样清,生活象黄连…  相似文献   

9.
谈康熙的用人之道曾慧明康熙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位具有高超行政管理才能,善于用人的封建君主。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曾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研究设官与用人的方法。并著述颇多。他的用人思想集前人之大成,十分丰富。他的用人擢才主张对恢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悬挂《禁止馈送檄》清代江苏巡抚张伯行一生清廉,他在居官期间,曾撰写《禁止馈送檄》一面,悬挂在衙门之外,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民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康熙巡视江南时,称赞张伯行是“天下第一清官”。于是这句话遂成了他的绰号。颁发《严禁馈送檄》与张伯行同僚的巡抚于成龙,一贯惩贪倡廉,康熙19年(1680年),他任直隶巡抚时,向下属颁发《严禁馈送檄》。云:“尔今尔后,凡遇重阳、冬至、元宵等节,并过路送礼各衙门,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馈献,查出后并行参革,决不宽…  相似文献   

11.
顾一群 《世纪桥》2015,(4):60-61
明天启七年(1627),28岁的宜兴人卢象升,升任了大名府知府加山东按察使副使。按照官场惯例,他到山东以后,首先要拜谒巡抚,听取巡抚对职责、政务、民风等介绍和交代。不料山东巡抚李精白竟拉他去拜谒魏忠贤祠,他婉言推辞:"卑职只知为国效劳,此事非敢所吾知也。"卢象升明知在他于天启四年(1624)离开京师督饷清源仓的两三年中,阉党将正直忠贞的东林官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管理学认为,领导人的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决策,二是用人。一定意义上说,用人比决策更重要,说到底领导的艺术就是用人的艺术。因为好的决策要靠人去实施,好的制度也要靠人去执行。“事在人为”。没有合格合适的人,什么事都办不成。在用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论语》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切中肯綮的见解,至今读来仍然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3.
据传,海瑞上疏直谏获罪皇上被下监狱后,狱中有个叫张瑞的小卖对海瑞的为人很是敬佩,故处处给海瑞以照顾,并经常弄些药未为海瑞治病。后来张瑞对奸臣加害忠良不满,辞官归故里耕田。海瑞出狱后越三年任了应天巡抚。一天,他去拜访恩人张瑞。张瑞知道后,却划船躲进了芦苇荡,使海大人吃了闭门羹。事后,有人说张瑞是大傻瓜,有人笑他不懂人情世故。张瑞却说:“论礼节,我这样做不合适。但这样也省了以后诸多麻烦。万一我与海大人交往密切些,张三要我去向海大人说情,李四要我去与海大人拉个关系,王五要我去给海大人送一份厚礼,我到底…  相似文献   

14.
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君主。在他的统治时期,“天下粗安,四海承平”,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点”,为清王朝的强盛奠定了牢固基础。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一批廉吏,他们中有:被皇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不畏权势、爱恤军民的两江总督傅拉塔,刚正不阿、心底无私的治河专家靳辅,荣膺“豆腐汤”美号的汤斌。  相似文献   

15.
有些领导干部在用人上有一种惯常的思路:不用自己人用谁?并美其名曰:知人善任嘛,我了解他,所以任用他。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认为,只有量才任用,才能用人得当。他认为安排“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是大材小用:把只能担任“下宾”的人放到“上宾”的位置就会贻误大事。在弄清了人的德才水平高低之后,还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如果用骑将去指挥步兵,或用步将去指挥骑兵,都不会有好的战绩。他在《将苑·机器》篇中,按品德高低、能力大小,把将官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  相似文献   

17.
顺治十二年,汤斌赴任陕西潼关道副使。为不惊扰地方百姓,他买了三匹骡子,主仆各坐一匹,另一匹驮着两副破旧被褥和一个书箱,怀揣兵部牌票来到潼关。二人说明来由,不由得引起守关官员的怀疑:"行李简陋,人马俱瘦,哪像新官上任,把你放在锅里煮也煮不出官味来"。汤斌拿出当朝牌票、名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选人用人思想是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党的几十年来选拔任用干部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选人用人思想结构严密完整,思想新颖深刻,内容丰富精深,是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指针。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选人用人思想,对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不断前进,具有重大意义。选人用人事关大局重视选人用人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选人用人是事关大局的根本问题,这是他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他多次阐述和论证了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1911年10月,18岁的毛泽东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了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几天后,一个比他大6岁的青年,作为一支敢死队的队长,带队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大获全胜。他后来曾被毛泽东称为“老朋友”。他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20.
郭庆晨 《奋斗》2001,(5):55-55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官至巡抚的于成龙奉旨回乡葬母,马车上的十来个大箱子引起了向来时于成龙不满的同僚索伦的猜疑:平素一贫如洗于成龙。何以会携带这么多的东西回家呢?其中必然是金银财宝无疑,果然如此的话。于成龙的清廉之名便是装出来的了。于是。索伦追上前去,执意要查抄于成龙的行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