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县传真     
<正>八步区百亿打造经济新增长点3月,项目开发总面积为6000亩,总投资约60亿元,首期开发2000亩的八桂建材工业基地项目落户贺州市八步区。八桂建材工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专业化陶瓷生产基地。通过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八步区已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相似文献   

2.
贺州市八步区水利电力局是主管八步区水利电力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地方性的水行政与电力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统一管理八步区水资源和河道、水库;主管八步区的防汛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中旬,一个喜讯传到贺州市八步区: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改百佳典型县经验交流会上,八步区获得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强县"的荣誉称号。八步区是广西林业大县(区)之一,林业用地面积39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8.8%,活立木蓄积量达1306.8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刘国学 《当代广西》2007,(16):39-39
八步区是贺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总面积5152平方公里,人口95万人。目前,八步区城镇化水平为38%,略高于自治区35%的水平,但仍比全国43%的水平低5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任重而道远。在推进八步区城镇化进程中,笔者认为应当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国萧  陈钢  潘治 《当代广西》2004,(18):31-32
这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新区,在桂东大地崛起并令人刮目相看。2002年10月,贺州市八步区成立。到2004年7月,八步区荣登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之列。  相似文献   

6.
贺州市八步区农业人口52.7万人,占总人口的83.65%,是典型的农业大区。近几年来,八步区充分发挥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坚持走农业“外向型”发展路线,将“大农业”范围内的各类优势农林果畜牧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珠三角地区及国外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八步区“珠三角菜篮子基地”的地位,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日,广西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委统战部、农工党贺州市委会八步区支部和贺州市联信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一同冒着严寒,跋山涉水来到黄洞瑶族乡都江小学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该校赠送了校园广播设备和书籍等。  相似文献   

8.
陈玉玉 《当代广西》2004,(23):33-33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实现经济发展“三突破”的战略目标后,贺州市委、市政府下达给八步区的“三突破”目标任务是GDP同比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27.3%,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2.5亿元。八步区继获得自治区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之后,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至11月止,GDP同比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以上。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5亿元,同比增长91.4%,增幅再创历史新高。八步区实现“三突破”目标任务的主要措施是: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实现“三突  相似文献   

9.
陈才满 《传承》2014,(8):148-149
建设美丽、宜居城市是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贺州市八步区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特色,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抓好两广合作示范区建设;使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八步区新区的开发与建设;寻找自身优势,打造八步品牌。  相似文献   

10.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贺州市八步区把倾听民意、落实民意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和执政能力水平的有效切入点,通过畅通言路、建立机制、狠抓整改等多种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八步区当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八步区创新倾听民意的形式,通过建立区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选派领导干部到信访部门轮岗锻炼,同时,采取网上设置电子邮箱、下发调查问卷、开设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此外,还通过开展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组织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广泛开展调研活动,进一  相似文献   

11.
黎安源 《当代广西》2008,(24):46-47
贺州市八步区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所辖的13个乡镇与1个街道办事处中,就有8个乡镇与湖南、广东两省毗邻。交界毗邻乡镇、村屯,因山林、土地、水利、矿产、民族等问题常引发矛盾纠纷。为妥善处理边界之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2005年,八步区开始在灵峰镇进行“省际党建”试点工作,2006年推广到八步区所有省际、县(区)际、乡镇际、村屯际等周边地区,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的有效处理可以为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国富民强,构建和谐新农村培养新的建设力量打下基础。因此,对于农民工返乡、返乡后就业的问题不能规避,其妥善解决迫在眉睫而又任重道远。针对农民工返乡就业的研究涵盖较广,相关建议和措施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村里的党员对‘两学一做’了解不多,所以我主动邀请联系我们村的领导上了一堂党课,整堂课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让我们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了较深的认识。"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赖村村支书姚岱山告诉笔者。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是八步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为扎实推进学习教育走向纵深,八步区开展"两学争先锋·一做扛红旗"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扎实做、认真改,推动  相似文献   

14.
贺州市八步区拥有90多万人口,每年农村劳动力递增数在2万人以上。为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减轻农村的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收,八步区委政府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力度。如今,该区已有10.9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经过政府培训后,或实现就地安置,或异地安置进工厂,或外出闯市场,在致富路上大显身手。针对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的实际情况,该区不断完善区、镇、村三级职业技术培训网络体系,主要以区农机校、职业技术中学、农民科技培训中  相似文献   

15.
成婧 《青年探索》2016,(3):56-65
通过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L市赴韩务工青年进行深度访谈,来了解其在出国务工返乡后的文化适应模式、文化适应类型,同时分析其受教育程度、出国频次、性别、民族差异等变量与其返乡文化适应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返乡青年群体的文化适应困境和诉求,从价值观、社会网络、生命历程等角度剖析导致返乡务工青年缺乏归属感、与母国和客居国无法建立有效社会联系的原因,旨在研究跨国务工青年返乡的文化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16.
正白天在原来居住的村子发展产业,晚上返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享受惬意的城镇生活……在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大家把他们称为"两栖"农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共安置易地搬迁贫困户773户3967人,他们分别安置在八步区的厦岛、莲塘和桂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在这里,"两栖"农民比比皆是。虽然是隆冬,但搬迁户徐海梅的老家——距桂岭镇10公里外的贫困村桂开村马颈屯依然满山翠绿,山坡上的砂糖橘硕果累累,山林下放置着一个个蜂箱,成群的三黄鸡在林下争相觅食,徐海梅夫妇正从蜂箱中提取蜂蜜。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引领农村籍学子返乡就业,促使农村籍高职学生毕业后参与家乡的产业建设、文化教育活动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在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获得职业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文章简要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学生返乡就业的需求,提出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村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的优化思路与践行路径,以期能够为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集聚农村人才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1月27日,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步头村党支书廖如仁带领村民代表一行早早来到区水库移民局,送上一面书有"勤政为民描幸福,发奋图强奔小康"的锦旗。小小的锦旗,凝聚着村民对"第一书记"和后盾单位的无比感激之情。的确,这些年来,八步区的"第一书记"们在岗位上带领群众引水修路,发展产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立下汗马功劳,得到了群众的热情"点赞"。  相似文献   

19.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是一个人口近10万人的农业大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美丽乡村涌现的许多新鲜事,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惊喜和感慨。  相似文献   

20.
<正>蹲点地点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白花村6月9日,记者走进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白花村农产品加工厂,推开加工厂冷库的门,只见职工们身穿白色套装,口戴白色口罩,双手飞快地筛拣农产品,将块头大的芋头装进一个袋子里,将块头小的装进另一个袋子里。"这些芋头经过刨皮、切块切条等粗加工程序后,再按大小分级进行包装,通过冷链物流运往北上广等地销售。"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