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作为中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移民安置,事关中线工程建设的成败和丹江口库区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做好我省中线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紧迫而重要。 我省中线工程移民有"四大"显著特点:一是农村移民比例大,85%以上为农村移民;二是就地安置难度大;三是移民外迁强度大。按照规划,至2009年工程结束时,每年动迁近2万人,远远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生产力水平都还较低,还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因此,通过发展包括农林牧副渔在内的大农业,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潜力和农业生产潜力,来安置移民是正确的决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认识到农业安置移民的有限性,力争做到科学地全面规划移民的安置。 一、发展大农业安置移民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 1、大农业的发展与移民安置的关系。只有加速大农发展,才能为安置移民创造物质条件。如果农业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城镇化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缘于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聚集所引起的有机物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二是农村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所引起的“外部性”。协调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有: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经济社会大系统;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要兼顾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4.
开发性移民,关键是在“开发”二字上.三峡库区8年移民试点的经验归结起来,就是要把移民安置与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库区经济结合起来,在发展中拓宽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构筑三峡库区经济走廊.思路之一:大农业为基础农村移民,土地去根本.解決移民的生产生活出路,应走大农业开发的新路子.8年移民试点期间,四川三峡库区农村累计开发土地  相似文献   

5.
一、就地后靠农业安置移民存在的问题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差,经济脆弱,现已安置的农村移民存在着安稳难和难致富的问题较多,制约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主要问题是: (一)库区后靠农业安置移民土地少、土层薄、路程远、坡度大和基础设施不配套,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安稳致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三峡库区移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地矛盾更加突出。重庆库区农民人均耕地不足0.8亩,已达到联合国最低警界线。成库后还将淹没良田33万亩,加上迁建占地4.5万亩和安置农村移民调地26万亩,共需占用耕地63.5万亩。另外,全市坡度大于25度的耕园地有544万亩,库区90%以上是坡地,其中需要退耕还林还草25度山坡地282万亩,占全市52%。加之库区土地脊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移民就地安置过多,会加大库区土地人口承载压力,将危及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资金压力凸现。一是补偿“三原”原则(原规模、原标准、原功能)有欠科学与公平。一方面长委以1993年5月物价水平为基准,按重置价给移民原样补偿,对一个跨越18年之久的移民大项目来说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移民的搬迁、城镇的新建本身也为移民的后期发展铺设一条通道——以此为契机加速库区的城镇化进程。同时,三峡库区作为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独特地理区域,内部的发展条件既具有统一性、相关性,又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其发展在整个库区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联动、制约与协同效应。所以,从区域性的整体视角对库区内城镇化进程进行整合和优化,是加速库区城镇化进程、提高库区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两大问题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本文拟就开发性移民安置的方针、内容、实施办法和管理体制方面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移民环境容量的科学论证 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来说,所谓人口环境容量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下,能够长期稳定地承受的人口数量。移民环境容量是制定移民安置方针和移民安置规划的基础,必须进行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论证。 三峡水库淹没涉及19个县市,人均耕地1.01亩/人,是我国人口比较稠密且人均耕地较少的地区。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地区原始自然环境已基本消失,加之投入甚少,资源开发利用缓慢,交通、通讯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落后,19个县市的人均社会总产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5%和53%,成为沿江开放开发地带唯一的贫困地区,增大了移民安置尤其是农村移民安置的难度。 根据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的现有成果,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主要途径是:  相似文献   

9.
周叮波 《传承》2012,(14):53-55
开发性移民安置是关注移民可持续发展、重视移民后期扶持的一种重要的安置方式。天生桥库区坚持开发性移民安置,充分利用库区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开发库区产业,较好地解决了移民安置发展中土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变劣、移民生产生活恢复困难等遗留问题,逐渐实现了库区移民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位于贫困落后的秦巴山区,目前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自然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地方财力弱,人口素质低下,环境容量有限,移民安置难度极大。水库工程既会给库区带来脱贫致富的转机,也会带来经济走向恶性循环的可能。因此,三峡库区移民和库区建设是涉及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运用现代化手段做好移民安置规划,把移民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轨道。本文根据以往水库移民的历史经验和笔者对三峡库区的调查研究,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及库区发展这一关键性问题作一探索性的分析。 据统计,建国以来共修建大、中、小水库(水电站)8万余座,共动迁移民1000多万。移民安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遗留下不少问题。我国在水库移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1)在指导思想上,重工程、轻移民,为了工程上马,往往把核减移民经费作为降低工程造价的一种手段;(2)在实施手段上,重搬迁,轻安置,片面强调政治动员的作用,忽视了移民的切身利益,对生产、生活缺乏长期有效的妥善安排;(3)在补偿方法上,重淹没补偿,轻库区开发,移民没有同经济开发结合起来;(4)在移民动迁上,缺乏认真的规划,或规划实施不力,往往是行政领导以主观意识决定补偿和安置,而不经过深入的调  相似文献   

11.
(一)“四件大事”取得阶段性成果 1998年3月,江泽民同志提出重庆要集中精力办好按期完成移民任务、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四件大事”。这是重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思路。移民攻坚,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执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按照“两个调整和完善”的要求,在积极做好内迁安置移民的同时,努力探索移民外迁安置的新路子,并把企业迁建和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二期水位移民进展顺利,城镇、企业迁建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截至2000年底,重庆库区累计  相似文献   

12.
《重庆行政》2008,(5):114-117
重庆市云阳县在背负着13亿的债务、7.6万多城镇和农村低保人口、有16.3万多绝对和相对贫困人口,在发展中又遇到资金、技术、人才、环境等主客观因素限制的库区移民大县。但是,从县委、县政府到各部门、乡镇、全县干部群众在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党的十七大和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不等不靠,埋  相似文献   

13.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社会转变,也就是农村的城镇化过程,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应走一条怎样的道路?如何加速农村城镇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是我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现有农业人口1100多万,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分布其间。三峡工程淹没库区人口72.25万、耕地29.3万亩、工矿企业1397家,按照“两个调整”政策已关破800多家,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00余家,随着移民迁建的推进,人地矛盾、产业空虚、就业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日渐显现,已影响到三峡移民的安稳致富、库区的长治久安。破解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外输、内转、回引”三大重点,努力培育、壮大库区劳务经济。抓好劳务转移,可以促进群众增加收入,促进城镇建设加速,促进各类人才培养,促进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5.
谭鑫  朱要龙 《创造》2014,(5):60-61
正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是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引擎、两大抓手;我们要始终坚持二者同步协调、良性互动、二力并举。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表达的是人口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产业非农化是指国民经济体系中非农产业的不断壮大。当然,产业非农化并非去农化。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固有的局限性:吸纳劳动力就业和生产效率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在保证农业生产地位不动摇的  相似文献   

16.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19号)转发你们,并就做好我市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统一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认识。新增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任务,是落实三峡移民工作"两个调整完善"政策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市三峡移民安置及库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各有关区县必须进一步统一对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的认识,把移民外迁安置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克服松劲厌战畏难情绪,进一步增强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坚持把移民外迁工作作为政府行为,强化必要的行政措施,切实加强外迁移民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帮助外迁移民克服"等靠要"、平均主义、相互攀比、当特殊公民的思想,确保圆满完成农村移民  相似文献   

17.
鲤鱼塘水库工程作为重庆市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总库容1.024亿m~3,年供水量1.41亿m~3,电站装机容量1.5万kW。担负着开县24.28万亩耕地的灌溉、新县城的数十万居民及食品工业用水和灌区内8个场镇人畜饮用水的供水任务,担负着增加三峡水库开县库区2900位农村移民的安置容量,减轻其安置难度和年提供4981万kW·h发电量的巨大任务。建设好鲤鱼塘水库工程是改善开县农业灌溉条件,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能缓解开县人民长期以来饱受的旱灾之苦,极大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每年可增产粮食10663万公  相似文献   

18.
奉化“七山一水二分田”,58O个行政村,48万多人口。改革开放以来,奉化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得到了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城市、城镇和农村之间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安稳致富是忠县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必须拿出抓移民迁建那样的劲头来抓好产业发展,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基本解决城镇移民就业,农村移民安置质量明显提高。一、抓特色壮规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业对移民就业的承载力忠县农林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将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扩大农村移民就业的突破口,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345”工程。即: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不高,如何有效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引导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断向农村城镇地区集中,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