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起淮 《法学杂志》2016,(7):96-108
为了帮助MH370失联乘客家属依法及时、公正且充分地获得损害赔偿,应当准确分析其管辖权、法律适用、当事人组成和诉讼时效问题.《蒙特利尔公约》是MH370案最主要的法律依据,但是公约没有规定的,应按照我国冲突法规则确定国内法律适用,其中必须考虑MH370案的诉讼基础,即侵权责任或合同责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MH370目的地,其所在地的中级以上法院均可主张管辖权.对MH370案实施指定管辖,也并不违背我国管辖相关法律.MH370失联乘客的法定被扶养人和近亲属是本案适格的必要共同原告,但是之前必须针对失联乘客启动并完成宣告死亡程序.马拉西亚航空公司作为MH370实际承运人,为适格被告之一,但是被告主体的具体范围将随着事故原因的逐步查明而变动.MH370案的诉讼时效期间是航班应当到达之日起的两年内,其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需要依据我国法律具体判断,但是未在马航失联两周年内提起诉讼的,并非一定意味着诉讼时效的终止.  相似文献   

2.
对于宣告普通公民失踪及死亡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对此做了规定,但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制度尚不健全。文章对于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主体问题,提出部队具有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权利。对于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案件的管辖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民事诉讼法的两便原则和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提出了申请宣告军人失踪、死亡案件由军事法院受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王芹 《法制与经济》2009,(20):68-69
对于宣告普通公民失踪及死亡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对此做了规定,但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制度尚不健全。文章对于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主体问题,提出部队具有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权利。对于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案件的管辖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民事诉讼法的“两便原则”和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提出了申请宣告军人失踪、死亡案件由军事法院受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宣告死亡制度是通过法院的宣告,人为地使自然人的人格归于消灭。其目的重在维护被宣告死亡人利害关系人之利益,但其结果对失踪人的影响也甚为巨大。自然人被宣告死亡后,将对其婚姻关系、财产关系与子女监护关系等产生影响,而宣告死亡被撤销后对上述关系状态的影响如何也需讨论。  相似文献   

5.
政府、乘客和运输经营者的利益结构如何以及价格听证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对政府、乘客和运输经营者的利益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价格听证会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吴意 《中国律师》2014,(11):51-53
2014年10月10日,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公布了对失踪的马航370航班的最新调查报告,让人们的思绪又回到今年的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往北京的载有239名乘客的MH370航班突然失去联系,震惊了世界,其中154名中国乘客也随着客机的失联下落不明。在政府高度关注的同时,为乘客家属提供相应服务,成为牵动社会各界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宣告死亡,是对公民一定时间内下落不明,在法律上设定条件,据以推定他死亡,并产生与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宣告死亡是一种法律上的推定,只要公民下落不明,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论被宣告死亡人事实上是否死亡,都可以对他进行死亡宣告,终止他的民事权利能力,产生他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等方面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审判实践中,进行公民死亡的宣告,必须慎重对待,严格依法办事,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8.
以《专利法》第33条的立法本义为出发点,探讨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对专利文件进行修改时如何平衡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问题,提出了现行《专利审查指南》中有关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对权利要求的合并方式的修改会导致影响社会公众利益的观点,同时建议在授权后的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允许专利权人对已授权专利文件中的明显错误进行更正。  相似文献   

9.
袁玮 《法制与社会》2014,(10):18-19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具体应用时难以区分,所以,从我国社会体制和法律制度来看,很有必要把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二者进行整合,取消宣告失踪,保留宣告死亡。学术界有很多人持此观点。本文就是从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制度概念和制度效果出发,简单的从时间方面、效果方面、程序方面以及关系方面介绍了二者整合的原因;整合以后的利弊以及整合以后对整个民法和司法部门工作程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律“坐赃罪”简论○徐川对附加刑的效力。台湾司法院在3930号解释中指出:“刑法第76条所谓刑之宣告失其效力,包括主刑、从刑在内。”台湾学者陈朴生认为:台湾刑法在缓刑问题上采取了附条件有罪宣告主义,缓刑期满,未经撤销,其刑之宣告即失其效力,主刑已归消...  相似文献   

11.
吴斌 《河北法学》2003,21(1):33-35
论述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条件、申请顺序、民事责任的承担等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典应沿用宣告死亡的概念和制度。因危难事件下落不明的期间与一般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期间应分别规定。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宣告死亡,军人和平民要区别对待。死亡宣告申请权不应有顺序之分,可赋予检察机关申请和撤销死亡宣告权。原则上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时间为法定下落不明期间届满之日。宣告死亡判决确定的死亡日期与真实死亡日期不一致为撤销死亡宣告事由,宣告死亡的效力及于被宣告死亡人失踪前以住所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郝志鹏 《法制与社会》2010,(11):29-30,32
我国民法确定了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并存模式,然而在与世界各国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立法体例分析与比较后,再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发展实践与具体国情,我们发现我国宣告失踪制度缺陷明显,宣告死亡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选择该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检讨两制度在民法典中的并存地位,通过系统化的分析,提出以失踪人财产代管制度辅助完善后的宣告死亡制度取代现存制度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死亡宣告与婚姻关系之存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李瑛 《法学杂志》2007,28(4):38-40
失踪人在宣告死亡后自然生存,法律允许本人和利害关系人申请撤销死亡宣告;如失踪人在判决确定死亡之日前死亡,法律也应当允许利害关系人提出反证,以推翻宣告死亡所为的推定。死亡宣告一经撤销即失去效力,并视同没有死亡宣告,财产关系回复原状,但婚姻关系消灭的效力不受撤销之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宣告公民死亡,是在法律上消灭该公民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不再承认该公民的社会存在,视同自然死亡。宣告公民死亡的条件,是法律规定宣告公民死亡必须具备的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民法通则》对宣告公民死亡的条件作了严格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  相似文献   

16.
论被宣告死亡的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滕淑珍长期以来,对于宣告死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宣告死亡究竟能否引起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终止的问题上有更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宣告死亡是死亡的一种,其产生的后果与自然死亡完全相同,绝对地引...  相似文献   

17.
李忠东 《检察风云》2014,(11):54-56
两名持假护照的乘客居然轻松通过安检、顺利登上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的报道,让人们对马航的安检提出质疑。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罗纳德·诺布尔3月10日表示,有人冒名登机"显然是非常令人忧虑的事"。这一事件无疑提醒各国机场,必须查堵安检漏洞。  相似文献   

18.
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仅过去一周,就发生了震惊全球的马航失联事件。在电视新闻中公布乘客名单时,第84号乘客的名字被打上了马赛克。于是,人们纷纷猜测,第84号乘客是谁?一时谣言乱飞,甚至有网友联想到恐怖事件、恐怖分子。其实,这位第84号乘客是新疆喀什的一位青年画家。这次去马来西亚参加书画交流笔会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绘画生涯中一次新的机遇。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他在马来西亚领取了"大红花奖"后登上了MH370航班……他的名字叫买买提江·阿布拉。  相似文献   

19.
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田 《法学研究》2001,(6):84-99
我国民法典应当保留宣告失踪程序 ,但宣告失踪应以失踪人财产有代管之必要为条件 ,财产代管人与法定代理人有同等地位。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宣告死亡申请权不应有顺序之分。宣告死亡确定的死亡日期与自然死亡日期不同 ,当构成死亡宣告撤销事由。死亡宣告撤销前恶意继承人实施的无偿行为或单方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应予撤销  相似文献   

20.
叶睿 《法制与社会》2012,(4):282-283
深入把握死亡宣告制度是认定被宣告死亡人再婚是否构成重婚罪之要核所在.本文认为法院作出死亡宣告后生存配偶缔结新的婚姻关系前,被宣告死亡人与其生存配偶之婚姻关系属相对消灭,仅赋予生存配偶之婚姻选择权,被宣告死亡人在此期间再婚的,原则上都构成重婚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