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915年,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为了取得舆论的支持,派帝制分子。《亚细亚日报》.总编薛大可带30万元巨款去上海“运动报界”,同时还派人到广州去贿赂报纸和报人。当时,北京的《国华报》、《国权报》、上海的《大共和日报》、《时事新报》,长沙的《大公报》、广州的《华图报》都接受了袁世凯的贿赂。  相似文献   

2.
革命报人、《苏报》馆主陈范在19世纪末积极投身维新变法运动,革除社会弊俗,在20世纪初年主办《苏报》,团结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倡言排满革命,以至酿成"《苏报》案",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境地。但他不屈不挠,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斗争,终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3.
石谷风 《各界》2014,(7):9-11
《亲历画坛八十年:石谷风口述历史》是百岁老人石谷风的回忆录,讲述石谷风从少年进北平艺术职业专科学校就读,跟随黄虹宾、张大千等国画大师学画,后来成为中国知名国画家、文物鉴定专家的经历。诗风画意中见证中国百年历史沧桑,逾百位画坛名家轶事更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09,(18):56-57
1949年1月31日,当北平和谈刚刚签字、解放军进入北平的当天晚上,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西柏坡立即与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和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负责干部进行会谈。会后,齐燕铭等连夜赶赴北平,在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的协助下,于2月3日进入并开始接管中南海。北京和平解放前,中南海原为国民党“华北剿总”所在地,他们只管使用,不知维护。  相似文献   

5.
《理论视野》2013,(3):79-80
《新京报》2013年3月6日报道,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参加“两会”期间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形成了新的、系统性的利益格局,其中很多是政府的利益问题。“下一步就要破解这种格局,尤其要破解政府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6.
洪烛 《民主》2014,(8):44-50
正毛泽东对南京的感情是复杂的。新中国成立之前,南京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首都。在毛泽东眼中,用解放战争期间带火药味的话来说,南京是"国民党与蒋介石的老巢"。1949年4月20日晚间,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亲自起草并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随即在千里之外打响,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五百公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天险,剑锋直指南京。21日清晨,毛泽东听说解放军势如破  相似文献   

7.
李普 《瞭望》1998,(47)
我采访开国大典得来的另一件珍贵文物,是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大会上,关于起草《共同纲领》的报告的手稿。这件文物也是独一无二的。现在许多人已经不知道当年的政协是怎么回事。它是中共中央建议召开的。它的第一届大会于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在北平举行,...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5,(7)
<正>每当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我就联想起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风起云涌的抗日义勇军的爱国志士。我的父亲车向忱就是其中的一位。车向忱是辽宁法库人,早在20世纪初,正在北平读大学,那时,天天都感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沉重压力,感到国家、民族的危亡日益迫近。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他不顾好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游行行列,参加了火烧赵家楼(曹宅)的壮举。他在读书时期所写的《打破迷信》一书中,还忧心忡忡地写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5,(8)
<正>在中华民族与法西斯侵略者作殊死斗争的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报人把自己的笔当作刀、当作枪,与敌人搏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张闻天:报纸、刊物、书籍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锐利的武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是国民党统治区有合法身份公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为中共在国统区竖起了一面"文化统一战线的旗帜"。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  相似文献   

10.
我的姑父足新记《大公报》的创始人之一、总主笔张季鸾。小时候,在姑父家住过,对他有些模糊的印象。20岁参加工作,就进入了《大公报》。我在《大公报》开始记者生涯的最初一两年,正是这位“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周恩来语)生命旅程的最后一两年。  相似文献   

11.
吴咏梅 《各界》2014,(6):39-40
著名学者沈尹默先生1883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汉阴县城,1905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为《新青年》编辑之一,首倡新诗,旧体诗词功力颇深。1913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主任、河北省教育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被海内外公认为一代书宗和现代中国书法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铁凝的坚守     
袁鹏  董春岭 《党政论坛》2013,(10):21-21
2008年初春。第七靥“芽话文学奖”开始评选。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因为这部长篇小说非常优秀,所以出版社准备上报参评,角逐“茅盾文学奖”。铁凝得知这个消息后,经过慎重的思考,郑重地给评委会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在我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期间,我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参加任何由中国作协主办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8,(10):19-19
侯波第一次见到宋庆龄是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庆龄来北平参加庆典的那一次。那天,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到车站迎接。侯波当时还是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科长,为了拍照也去了。  相似文献   

14.
1954年4月20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在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为外国官员、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在出国之前,周总理特意点名让工作人员带上国内刚刚拍出不久的彩色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4)
近代报人群体是伴随近代新闻报刊而生的知识分子群体,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研究,倾向精英分子,偏重阶级属性。近代报人群体的研究视角,有助廓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全貌。在近代报人群体发展的四个阶段,维新报人、革命派报人、新文化报人和早期共产党报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有侧重,呈现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与教育     
1949年仲春,国共和谈在北平即今日之北京举行。4月20日,南京政府顽固地拒绝了双方代表团所同意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民党的首席代表张治中怀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我随齐燕铭、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同志从西柏坡赶赴北平,为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参与了接收中南海的工作。虽然距今已过去60多年,但回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2月14日,胡适匆匆飞离北平。临走时,他只带了几份研究((水经注》的手稿和其父年谱的手稿。他多年收集的大量珍贵藏品(包括藏书、手稿、书信、日记、档案、照片等),则留在了北平寓所。胡适走后再也没回大陆。1957年6月4日,胡适在美国纽约立下遗嘱,将这批藏品全部遗赠给北京大学。令胡适没有想到的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批弥足珍贵的藏品却被有关方面人为地一分为三了。  相似文献   

19.
力平 《瞭望》1996,(18)
我读书有一个坏习气,往往不是从头到末看完,而是只挑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看,因而很难说对一本书全部的观感。但也有少数是全看完的,《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运动史》就是。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是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的,书中记叙了五十年前北平学运的一段信史。从抗战胜利后中共地下党组织大中学生到晋察冀解放区参观,受到聂荣臻和姚依林(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接待,到1949年为和平解放北平,地下党通过各种关系,包括傅作义的女儿共产党员傅冬菊,做傅作义的工作。三年多时间内,北平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一潮接一潮,成为中国第二条战线中的重要部分。为写本书,编写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1,(4):7-7
傅被列入战犯名单 第一次风波发生在他与共产党和谈之间。1948年12月,当傅作义听到他被列入战犯名单的新闻广播后,异常烦恼、愤怒,更感到失望。他立即决定乘飞机离开北平,并命令他的和谈代表崔载之返回北平,中断与中共方面的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