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舜 《行政论坛》2001,(6):68-71
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有其经济社会、思想意识、政治法制等深层根源.新时期,腐败现象表现为家庭成员共同式、内部权力阶层集体式、上下逐级锁链式、官员傍大款嫁接式和廉洁假象包装式的新方式、新特点.治理腐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伟大的政治斗争,必须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运用经济的、民主的、法律的、监督的、廉政建设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从根本上综合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2.
王丹 《行政论坛》2003,(6):88-89
把腐败理解为特权者利用公共权力谋私利的行为显然是把腐败的主体(腐败者)狭隘化,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着许多“官场腐败”,还有大量的“大众腐败、平民腐败”,“大众腐败、平民腐败”的蔓延和恶化使腐败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腐败行为,而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思维定势、大众心理,即腐败文化。本文接着论述了腐败文化的巨大危害,并提出了反对腐败文化的主要措施,从而为我国的反腐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和异化,腐败的发生具有其内在机理。权力是腐败发生的根本性基础,制度或体制的缺陷是腐败发生的客观条件,腐败动机和成分分析是腐败发生的决定性因素。预防腐败的重点是能够发现腐败的苗头、把握腐败的发展趋势。因此,构建腐败风险预警机制就十分必要,腐败风险防范机制、发现机制和警示机制构成了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结构。结合教育、制度、监督等反腐败途径,以预防腐败为工作重点,依据腐败行为的发生过程,科学设定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程序,保证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为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滋生的腐败问题,我国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反腐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法律法规体系.但仍存在着人治反腐较为突出、反腐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内反腐法律与国际反腐法律衔接不够等问题.完善我国反腐法律机制,需要建立独立反腐机构、加快制定专门反腐败法、加快国内立法衔接国际反腐法、健全反腐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海滢 《理论探讨》2007,(6):122-124
由于犯罪的防治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对于我国当前的跨国腐败犯罪,应当从道德建设、制度规范、监督与合作等三大方面由标至本、内外结合地予以惩治与防范,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使我国的反腐败成效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腐败问题的高发和频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警惕和抵制。然而在对诸如经济腐败、权力腐败等进行强力惩治和预防的同时,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化的进步,一种新的腐败类型悄然而生,就是信息腐败。信息腐败以信息为依托,凭借其更强的隐蔽性和难于监管的特性成为腐败者们谋取私利的又一途径,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权威,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加剧了社会信息分化的程度,阻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对于信息腐败,我们不仅要了解其存在和生长的土壤,还要针对其特征提出预防和惩治信息腐败的对策,从而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7.
腐败根源的政治权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权力主体的自利性、政治权力本身的可获利性以及政治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失控等因素的存在 ,是构成政治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根源。这说明了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8.
腐败心理是异常心理,对腐败行为具有驱动和引导作用,它的产生、发展与消亡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揭示腐败心理的本质内涵、明确腐败心理的学科定义、研究腐败心理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可以为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腐败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国际性问题,我国在反腐败问题上一直努力不懈,但目前在反腐败制度设计上呈现出前置性法律阙如、刑事法网粗疏、司法认定过宽等问题。为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巩固反腐成果,应当制定合理的反腐败刑事政策;完善立法,将贪污贿赂犯罪由目前的数额犯、情节犯改为行为犯,兼顾情节;建立前提性的反腐败法律机制,使之与刑法规则一起构筑一道反腐败的防线;通过司法严格控制腐败,严厉入罪,避免通过司法解释进行变相的出罪。  相似文献   

10.
袁纲 《理论探讨》2003,(6):12-14
腐败现象的存在,在我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对腐败现象的斗争态度越来越坚决,手段越来越严厉,然而腐败现象却久遏不止,且有不断增强和扩大之势?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腐败现象在现行的制度和体制下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自组织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一种自主性增强和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即腐败主体数量和腐败报酬(腐败价格)的增强效应,导致了腐败规模的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引发社会不稳定、导致亡党亡国的最大政治风险源。完善社会腐败惩治机制建设,是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关键。转变作风,打造廉政文化,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王赟隆 《学理论》2011,(35):26-27
当前我国土地腐败问题出现涉案金额大、情节恶劣、屡禁不止的特点,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可以得出我国当前土地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犯罪收益非常高,而犯罪成本,尤其是土地腐败犯罪人被抓获的几率很低,符合经济学理论中的成本收益理论的结论。因此可以考虑从土地制度上入手,变化城市和农村土地的管理和出让制度,降低土地腐败的经济收益,增加土地腐败的犯罪成本,从而遏制我国的土地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廉政文化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既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廉政文化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总结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优秀廉政文化,借鉴国外廉政文化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14.
已有文献较少研究微观层面的个体腐败决策过程,即腐败行为模型研究。在梳理腐败行为模型理论背景和有关概念基础上,介绍了这一模型所构建的个体从事腐败行为前的四阶段决策过程理论框架,分析了模型中个体动机、意志、认知和情绪等多种成分对腐败的影响机制。总结该模型在个体、情境和组织等因素影响腐败的有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相对于宏观因素,个体因素对腐败意图和行为的影响可能更具有决定性。最后提出了腐败行为模型的研究展望:进一步完善理论框架,深入探讨模型中各有关变量的作用机制,对情境和组织层面的腐败影响因素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正在逐步走出腐败高发期,开始进入腐败高发的降减期,准确地说,正处于腐败高发降减期与高压反腐阵痛期相互交织的阶段。可以预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取得成效,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有望"走出腐败高发期",到2020年左右可望度过"高压反腐阵痛期",进入党纪国法制度强制与公民本能反腐良性互动期,到2030年进入反腐红利集中释放期,伴随着这一进程,到建国一百年前后进入"反腐倡廉自觉期"。当然,这样的前景研判,在具体的时间点上不必以哪一年搞一刀切,这里所说的"期"相互之间有交叉,尤其是反腐红利的释放,实际上是一个缓释与集中释放相统一的过程。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随着依法从严反腐的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将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从官方网络媒体上收集了改革开放以来到2013年底已经受到判刑、党纪政纪处分或免职立案调查的54位省部级一把手违纪违法犯罪信息①,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数理统计与定性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腐败特点、趋势、风险点进行分析,探究风险防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省部级一把手腐败具有窝案串案近七成,索贿受贿超六成,带病提拔过半数等特点;呈现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年龄越来越小,潜伏时期越来越短,腐败方式越来越隐蔽等趋势;腐败风险点集中在房地产、企业经营、生活腐化堕落、亲属贪利、买官卖官等领域;防控腐败风险在于创新权力配置、权力监督、民主选拔、干部交流、干部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进步,网络传媒已经逐渐取代纸质传媒成为重要的舆论工具。而网络反腐则是我国在信息时代的一种预防腐败机构与广大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新形式,具有透明、公开、快捷、高效、互动性与低成本性等特征。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网络反腐给予了高度评价。试图通过对我国当前网络反腐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尽力完善网络反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促使我国反腐倡廉政策长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特色政务公开的反腐败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的政务公开应当是广义的,所有以公共资金为业务活动资金来源的公共性组织都应该是政务公开的义务主体。政务公开治理腐败的内在机理是,通过摒弃暗箱操作减少腐败动机,通过提高腐败成本降低腐败发生率,通过增加腐败风险提高腐败发现率和查处率,通过社会压力促发办事规则自我完善的内生机制。政务公开要在治理腐败中发挥更大的效力,应遵循其抑制腐败的作用机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工具,依法保障公民批评举报和参政议政的宪法权利,将政务公开引向决策公开、司法公开和官员财产公开等重点环节和领域。  相似文献   

19.
电子监察是指行政监督权力的主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再造权力运行流程,规范和监督权力行使,以实现提高行政效能和预防腐败的目标的一种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监察,电子监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丰富"预防腐败体系"的内涵和效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预防腐败。构建"电子监察预防腐败分析框架",要从清除腐败的权力基础、减少腐败机会、弱化腐败动机这三个方面着手,利用电子监察、电子政务等科技手段清理行政权力,消除腐败的权力基础;规范权力行使,减少腐败机会;实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弱化腐败动机。青岛市电子监察在预防腐败方面存在着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不够全面、依然受到现行监察体制的制约和缺乏全面的绩效评估三方面的不足。因此,青岛市电子监察还需要拓展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改进监察点设置,优化权力监督;完善廉政监察体制;构建电子监察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4,(4):46-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