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家言 《奋斗》2001,(9):55-55
一曲《常回家看看》不知感动多少人。让我更加感动的还是承德公安系统倡导的“常到百姓家看看”。据说,他们常说和常做的“常到百姓家看看”.结果便是密切了警民关系,强化了社会治安。东莱派出所的经验。说到底,也无非是热爱群众。  相似文献   

2.
项小米 《学习导报》2011,(14):36-37
想来湘江边看看是多年的心愿了。从得知发生在湘江边的那场大战开始,就一直存了这个心愿。不到实地来亲眼看看,只凭想象似乎永远无法还原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舒炜 《廉政瞭望》2012,(5):24-26
身处在一个你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时代,回头看看过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可以抚摸那些和我们一起成长的东西外,还可以看看那些我们丢失了的东西。原来,有些东西失去了,比拥有更让我们刻骨铭心。曾被我们偏见过、评判过,甚至质疑过的那个年代,其实很好。  相似文献   

4.
常回家看看     
今年中央电视春节晚会上,一曲《常回家看看》,在千千万万国人中激荡起强烈共鸣,天南地北处处传唱,成了一首名副其实的流行歌曲。人们所以喜爱这首歌曲,是因为它抒发了一种美好的人间亲情、感情、真情。我想,《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用来表达我们各级干部与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5.
高铭 《支部生活》2011,(9):45-46
“聂开是好人,是能人,是武定的骄傲,我们要去看看他,看看他和中央领导的合影。”群众对聂开一片称赞。  相似文献   

6.
刘建明 《实践》2013,(9):56
某地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常到百姓家看看,看看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同他们拉拉家常,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这位领导同志的建议发人深省。
  我们常说,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领导干部理应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蹲在办公室指手画脚,坐在豪华汽车里走马观花,逢年过节象征性地下去转一圈,多数时间则泡在会议里,甚至耗在酒桌上,很少同群众打交道,更不要说“常到百姓家看看”了。如此一来,眼里不见民情,心里缺少实情,脑袋一片空白,工作当然也就做不好了。  相似文献   

7.
场景一: 1998年,蓟县罗庄子镇的果农们发现,他们熟悉的罗庄子镇中学的王艳忠老师,经常在果园边转悠,“王老师,干啥呢?”“不干啥,随便看看,看看果树咋样!”此后,全镇每一户的果园旁,几乎都出现了他的身影。只见他围着果树观察、思索、记录。慢慢地,果农们才知道王艳忠换了一个身份,由一个育人的园丁变成了育树的园丁,走下了三尺讲台,走上了农村大课堂,类似于非转农。  相似文献   

8.
一走进刘淑兰老人的家,我立刻就被那红的玫瑰、白的牡丹、紫的罗兰吸引了。满室的姹紫嫣红,煞是好看。走近一看,才知道这些“花儿”竟然都是用细铁丝和一些颜色各异的丝线及丝网编织而成的。刘淑兰显然看出了我眼中的惊讶,面含微笑并带着一丝炫耀的语气说:“小伙子,再仔细瞧瞧,看看奶奶做花的技艺好不好?”于是我更进一步地靠近这些“花儿”,看看、摸摸、闻闻,  相似文献   

9.
宋志坚 《唯实》2010,(8):190-191
时评家这个称谓的出现,似乎是现当代的事。说孟子是时评家或许就有些离谱,他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了。看看孟子的一些言论,却不得不承认他简直就是一个时评家,他评说的虽然是那个时代的时政,却又很容易使人有时空的错位。谓予不信,不妨看看他的若干议论。  相似文献   

10.
樊水 《当代党员》2007,(4):74-74
“爸爸,这是啥呀?”女儿望着石仓壁头上残剩的香烛问。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从来没有饥饿的记忆,有的只是讨厌吃饭。我把她带到山里来,看看麦子,看看挑粪、挖地的农民,让她知道,面包是怎样从地里长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老李,咳嗽好多了吧?注意保暖,别着凉!”“好多了,一直按照您的建议保养呢。叶老师,您这是买菜还是遛弯去呀?”还没等叶老师回答,一位刚走进小区的居民就迎了上来,“叶老师,您快帮我看看这张化验单吧,大夫说没大碍,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好,好,我来看看。”  相似文献   

12.
耿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才多了点属于自己的时光,便萌生了去当年战斗过的甘肃看看的念头,特别想看看陇东人民。耿飚和夫人赵兰香是1941年在甘肃庆阳结婚的,金婚之际重访故地更是人生难得之行。到庆阳,耿飚一行住的竟是县招待所。当晚,招待所外人声鼎沸,耿飚叫小女儿耿焱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女儿回来报告说,外边黑压压来了一群老百姓,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来找耿飚告状的。离开庆阳的那天早晨,耿飚接见了县里所有的主要领导同志,到场的还有甘肃省顾委的负责同志。耿飚心情十分沉重地讲述了一件往事:“50年前,我们三八五旅在…  相似文献   

13.
杨作奎 《党建》2013,(2):48-48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亲情的守护,传遍了全国各地。作为普通百姓,理应常回家看看,看望父母长辈,尽一份孝心。而作为领导干部,无论是从弘扬传统美德的角度,还是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角度,都更应该"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里是家?从小处说,父母长辈所在是"家";  相似文献   

14.
顾邦祥  邓正映 《党课》2008,(4):62-64
顾邦祥,从董事长、总经理,再到联合党委书记,角色转变了,活儿也更难干了。通过走好五步棋,这个党委书记人人称赞。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念好——  相似文献   

15.
郭庆晨 《党课》2012,(19):77-78
中国古时候当官有个习俗,叫做“八百里内不做官”,一般都是千里迢迢地到外地做官,往往是一离开家就是几年、十几年,也挺不容易的。不过,即便离家再远,也要寻个机会“回家看看”。当然,那可不是一般意义的“看看”,而是既能显示当官的身份,又能光宗耀祖的极好机会,所以被称为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相似文献   

16.
张德宽 《先锋队》2011,(10):58-59
德国孩子一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让我们看看孩子们在这期间学习什么吧: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并要了解警察的职责是什么;参观消防警察局,跟消防警察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及躲避火灾的常识;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是如何被投递出去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17.
想回家看看     
一曲《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风靡全国,震撼人心,表现了人们对“家”这个人生港湾的牵挂与异乎寻常的关爱。听着这充满亲情、友情、人情的动人旋律,我在激动之余,却不由生发出丝丝不合时宜的感慨,因为“常”回家看看,对我这个纪检干部来讲,往往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想”回家看看,则是我要面对的现实。过去的一年,是多事之秋,喜事嘛,“律考”中榜,职位提升,连丢失3年的摩托车也意外回归。而悲事呢?最揪心的莫过于父亲的病故。父亲向来硬朗,平时连头疼感冒也没得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十年不沾病”。但谁知一与病魔…  相似文献   

18.
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可谓风靡了大江南北、近日,在我省开展乡镇干部增强“四个观念”教育活动之际,对此歌仔细一品,却品出些许“异”味。异就异在我们的干部该上哪儿看,该看什夫张家界市有个好公仆郭树人,常回‘嚎”看看。作为领导干部,他把扶贫联系点——离张家界市30多公里、海拔1300米的高寒山区——壁岩村,当成自己的家。每次回‘’家”前,总惦记着李大爹的柴米,张大妈的油盐,总得买点水果,购点药品,并从家中捎上几件衣服,奉送给“家”中的父老乡亲。他回“家”看看,看的是老百姓,是穷人的疾苦,捎去的是党的温暖,…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单位的意见箱表面积满灰尘,铁锁锈迹斑斑,从来就不打开看看,成了聋子的耳朵。  相似文献   

20.
李开周 《廉政瞭望》2010,(17):64-64
雨水一大,水势就涨。水势一涨,大桥就垮。看看赵州桥,都一千四百年了,经历了多少场暴雨和洪水,人家一次也没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