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代犹太民族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迁居迦南到王国建立前,是古代犹太民族的萌芽阶段;从王国建立到所罗门时期是初步形成阶段;"巴比伦之囚"时期,是古代犹太民族正式形成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宗教因素与语言、地域、经济等因素一道日斟完善,并共同推动了古代民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汉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是先于其民族的得名而存在的,这个民族实体就是汉族的前身"华夏"——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集团。它起源于文明曙光时期,经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的民族交往以及秦汉统一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整合,逐步融合成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笔者以为,这一民族共同体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冲突、大融合,因汉而名,由"中国人"自称转向"汉族"他称,形成了凝聚中华民族的稳定力量。对汉族形成发展的分析,有利于认识我国民族关系"多元一体"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女性在封建社会只是男权政治的辅助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完全失去了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家长权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父权色彩、血缘伦理人情破坏了父权制、"夫荣妻贵"传统也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中国古代对女性特殊保护分别体现在刑事审讯、囚禁制度、行刑制度和株连制度中.古代立法对女性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较高的立法水平,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立法者总体上对女性认识的片面和歧视.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采取何种政府职能定位,一直成为学界所研究的焦点。笔者以"鄂尔多斯发展模式"为范例,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从例证角度对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定位进行研究,从而探寻"服务型"政府的科学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与西欧法的起源,不只是简单的"刑起于兵"与利益调整,还更深地体现了中西方法律价值观的差异,这也是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原因所在。以这种差异为研究点,用人性视角来解读这种差异,从客观环境的差异、民族性格的差异和人的社会定位差异等社会文化性视角来分析这种差异,从而达到对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宗教、民族、国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古代世界历史看,宗教形态的变化与民族、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相伴随,国家的建立促进民族的融合、宗教的传播;从近代历史与当代世界看,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宗教冲突相伴随,宗教、民族冲突是当代国际冲突、国家局势动荡的主要诱因。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影响世界和国家局势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大体上说,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以<诗经>"国风"为代表的萌芽期;以杜甫的"三吏"、"三别"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标志的发展期;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里程碑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是唐代粟末人于公元698年在牡丹江流域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是继战国后期濊貊人建立的夫余国之后,在黑龙江地区建立的第二个民族国家。粟末靺鞨人不仅在祖国北方建立了强大的"海东盛国",而且创建了灿烂的"海东文化"。遗憾的是海东文化的辉煌成果却被残酷的民族战乱所毁灭,这是黑龙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应当加强对海东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展现海东文化的历史辉煌,这是黑龙江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的契约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契约制度,发端于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历经秦、汉、唐、宋、明、清等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契约制度,如商周时代实行的官府管理契约活动的制度、秦汉时期的担保制度、明清的典当制度等都很完善,成为我国法律文化的优秀遗产,对当时经济发展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与今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营养和土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握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发挥血缘与乡土情结的凝聚作用,注重心理情感原则中“人情”的聚合作用,把握人文主义倾向的导向作用和发挥群体意识思维的“家国”意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创制民族文化新的认同模式,强化文化符号认同,维护价值观念认同,推动理性的血缘族群认同和深化历史地域认同。  相似文献   

11.
从党的十八大至今,习近平曾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场合强调文化自信,并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的建设范畴.突显文化自信的战略地位,对于继承文明、弘扬文化、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探究贯穿于其中的联系观点、矛盾分析法,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自诞生以来,就以多元化的形态存续和发展。中外监察制度在不同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下,发展特点差异显著。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意在"彰善瘅恶,激浊扬清",随着封建集权的加强,愈发附着于专制皇权。西方监察制度的古希腊源头有着"分权与制衡"的理念,经中世纪的消沉,直至近现代,才得以普遍确立和发展。民国"五权宪法"意图将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置于西方"三权分立"政治模式之上,却忽略了基本国情。这些监察制度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构建监察权力法制化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学习唐朝政制,成为中华法系的一个分支,其犯罪侦查制度可称为"唐化形态".近代受西方法律文化冲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纳入大陆法系,建立了以检察官为主、司法警察为辅的法、德式犯罪侦查制度,即"西化形态".二战后,在美国法律思想的影响下,日本法律向混合法系发展,逐渐形成颇具日本特色的犯罪侦查制度--"中间形态".三种历史形态更替的特点,对我国犯罪侦查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领导人对知识和人才以及对科技和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辛的思想过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他们为构画"人才兴国"、"科教兴国"的宏伟蓝图,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爱国主义,是中国诗歌世代相传的神圣主题.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文化中都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人的爱国之情,往往源自对家的情感.几千年农业文化的根基,建立在对土地的依恋和对血缘的认同上,正是那不可割断的血脉和无法背弃的土地,才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是家的升华,中国人对家国的概念是很清醒的,有国才有家.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养育了素朴的整体思维,也使中国人特有的种族认同感,群体意识以及对本土的归属心态表现的异常强烈而深厚.在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6.
女性在封建社会只是男权政治的辅助角色 ,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完全失去了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 :家长权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父权色彩、血缘伦理人情破坏了父权制、“夫荣妻贵”传统也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中国古代对女性特殊保护分别体现在刑事审讯、囚禁制度、行刑制度和株连制度中。古代立法对女性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较高的立法水平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立法者总体上对女性认识的片面和歧视。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诚信是与宗法等级、血缘亲情、“家国一体”和“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结构相联系的,其基本内涵是指诚实无妄,恪守信用。由于传统诚信作用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人们在血缘和地缘狭小的熟人范围之内进行交往。因而,传统诚信是建立在人格自律和血缘亲情的基础之上,主要依靠道德主体内心之诚和情感来维系。故道义性、人格性和情感性是传统诚信所具有的主要特质。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文化基础被打破后,传统的德性诚信在现代社会的失灵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赋予传统诚信思想新的内涵和特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先秦诸子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思想资源,通过重新挖掘传统,可以丰富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以便建立起融入了中国经验的国际理论体系。从目前国际关系学界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研究的现状来看,尚存在着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代不同语境所导致的研究困境。这些研究困境主要表现在双方在问题意识、逻辑结构、概念内涵、思想分析方法等层面应该如何对接。目前学界以今溯古、以西套中的诠释方式,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思想某种程度的误读,如将今日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国家间"关系等同于先秦以西周为代表的贵族血缘氏族集团之下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将"天下"理解为"国际",将当今的民族国家等同于西周分封制下的"国家"。因而如何发掘传统资源以为今日所用,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女子"浣纱"这一情态之所以能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妙用于诗词中,与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唐及唐以前诗文中出现的有关"浣纱"意象的情况作一梳理,揭示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这一中国古老哲学命题的批判性超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民族气质的高度概括。它孕育在人的能动性的对象化活动中,确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物质观,从而确证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张扬了实事求是在认识至上性、科学性、革命性方面的本质诉求,这在学理上还是现实革新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