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袁鹏 《党政论坛》2013,(4):17-17
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动了一年多,有得有失。虽在很大程度上对华形成了战略压力,但结果未必让奥巴马高兴。奥巴马外交团队中,对此也出现了反思,有人认为。‘‘亚太再平衡”片面地将中国作为最大对手,以此来塑造亚太格局,是不是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他们担忧,“亚太再平衡”有可能使美国陷入中日、中菲冲突的漩涡中,并不符合现阶段的美国利益。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9,(20):38-39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乔恩·亨茨曼(中文名洪博培)既不是中美外交圈里的“人物”、中国问题专家,也不是帮助奥巴马入主白宫的功臣或民主党人,何以能夺得如此重要职位?对此,奥巴马回答说:“我看中的是洪博培之前在亚洲的经历,以及他懂得新时期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惟有中美进行合作,才能最有效地面对21世纪的全球挑战。  相似文献   

3.
刁大明 《理论视野》2013,(12):64-67
2013年10月16日,耗时16天的美国政府关门危机暂且化解,17日联邦雇员复工、相关联邦政府机构再度开门。在奥巴马第二任期的第一年,就时隔18年再度出现了政府停摆的窘况、重蹈了府会两党恶斗的覆辙。奥巴马是否已提前进入所谓的“跛脚”状态?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国内政治将向何处发展?我们又如何看待目前美国政治生态中的乱象呢?针对这些疑问,将尝试做一些探索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洪晋成 《民主》2012,(2):19-21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相似文献   

5.
张旭东 《求知》2012,(12):45-45
在国内经济前景堪忧.铁杆盟友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在空袭与火箭弹袭击之间来回拉锯之时.刚刚连任成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迫不及待地将东亚作为他的首个出访目的地。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携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共同出访的奥巴马究竟有何意图?转向亚太的美国外交战略会如何处理同崛起的区域大国——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海建 《党政论坛》2010,(10):22-22
日本的教训提醒我们,美国的美元战略背后或许有更大的野心。 为应对11月份的国会中期选举,奥巴马政府在过去两个月连续出拳敲打中国,两国关系变得极为敏感。奥巴马11日公开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讲话中,奥巴马要求中国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  相似文献   

7.
怎样为四万亿保驾护航呢?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艾芸 《党政论坛》2009,(8):12-12
“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第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家宝总理在谈到美国金融危机时曾说。为此,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新浪网等进行了题为“危机悬疑调查:中国人信心有几何?”的调查,共有5436人参与。  相似文献   

9.
胡明远 《学理论》2009,(4):150-151
奥巴马执政初期仍将会延续布什政府的对华友好政策,但在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和人权等问题上可能与中国发生摩擦和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巴马在这些问题上将逐渐回归灵活和务实的政策。鉴于美国内忧外患的困境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奥巴马的“非敌非友”对华战略定位将会被逐渐扬弃,其对华政策也将目趋理性和现实,并致力于发展美中战略性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念青  曹正 《党政论坛》2013,(20):16-17
“奥巴马想干好事,得学中国集体领导制。”2013年7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出版《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一书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谭中 《党政论坛》2012,(4):41-41
中国在新的一年里,回应奥巴马政权“重返亚洲”的战略攻势方面可以有十大良策:  相似文献   

12.
乔新生 《党政论坛》2009,(22):38-38
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对中国橡胶轮胎进口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什么中国会成为被敲打的对象?为什么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其中深层次原因就在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董春岭 《党政论坛》2014,(16):36-36
2014年5月28日,在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一篇特殊的致辞,回答了“如何保持美国的领导力”这一核心问题。美国媒体对这篇演讲的内容毁誉参半。然而,各大媒体对这篇演说的重要性却是众口一词,认为它集中反映了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思想,标志着“奥巴马主义”的正式出炉。  相似文献   

14.
尚鸿 《党政论坛》2009,(6):29-29
美国新政府对外政策向何处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奥巴马提出的政策主张和美国面临的内外形势看,奥巴马外交“新政”将主要从理顺五大关系入手,着力消化布什政府留下的“外交遗产”。  相似文献   

15.
钟龙彪 《求知》2009,(2):40-42
目前.举世瞩目的美国2008年总统选举已经尘埃落定。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从而揭开了美国历史的新一页。今年的美国大选与往年的大选相比,有什么新特点?奥巴马何以能够战胜麦凯恩?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美国的内政外交走向如何?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江德斌 《民主》2009,(7):56-5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9日到31日在湖北考察工作。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温家宝强调,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温家宝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中国的动画片。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2009年4月1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7.
取代希拉里·克林顿出任美国第68任国务卿的约翰·克里上任后,在外交政策层面与奥巴马的思想较为一致。相对于亚太,他更了解欧洲和中东,但他不会改变奥巴马“战略重心东移”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救市政策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  包婷婷 《理论视野》2009,(4):38-41,37
在这次由美国引发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前,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临危受命,推出了旨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奥巴马新政”。通过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的比较。我们发现尽管两者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条件相比,现时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9.
艾童 《党政论坛》2009,(22):46-47
最近,达赖的行踪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继前不久被指“借自然灾难打政治牌”的台湾之行后,达赖计划到美国去访问,并希望能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达赖还计划前往中印有争议、目前由印度控制的中国藏南地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  相似文献   

20.
肖林  任新建 《党政论坛》2009,(15):22-24
为应对经济金融危机、挽救美国经济,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先后密集推出了金融稳定计划、住房救援计划、“有毒资产”解决方案、汽车业救助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开始施行“奥巴马新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