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之后提出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这十二个字的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对未来中国美好愿景的展望.他的这一展望犹如毛泽东同志1927年在古田镇赖家坊的油灯下,对新中国的展望一样浪漫抒隋:新中国,她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帆船,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她是燥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相似文献   

2.
谢扬举 《团结》2013,(3):15-18
中国梦的超越精神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图片展.习近平同志首次公开提出“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当选为国家主席后的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又多次提到“中国梦”。“中国梦”的实质内容是什么?习近平主席的论述中有两句话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为人民造福",从本质属性上看,中国梦就是为人民造福的梦. 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诉求 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三个基本规定不是彼此分割而是内在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换句话说,无论是国家富强梦还是民族振兴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梦.  相似文献   

4.
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的内生力在于与时俱进、交流互鉴。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经济全球化,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经济全球化,是习近平新文明观的重要价值指向。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习近平新文明观的深刻运用和生动体现。站在人类现代文明的高度深入揭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当代价值、实现路径,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是习近平新文明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观。将党的群众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使群众路线与推进党的建设有机统一,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观的新发展,推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领路人和主心骨,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中国梦就会成为镜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特别是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反复提及中国梦以来,中国梦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热词和话题,点燃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奋斗激情。中国梦深深体现了国人的理想和追求,正在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  相似文献   

8.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天重温《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28),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中国革命28的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转危为安的力量源泉,是夺取全国胜利的根本保证。今天我们仍然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主席的教诲掷地有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8)
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决于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旧离不开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在诸多方面均发生了深层次、历史性的变革,我国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改革开放进行了"升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观点和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本文主要从政治保证、目标指向、价值取向、重点任务、核心要义五个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价值理念和价值实践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  相似文献   

13.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论创新和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于全面深化改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刻认识这一矛盾,对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和处理我国目前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自古以来,国不富无以养军,军不强无以卫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是支持国家强大的"骨骼"。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现强军梦,也必须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改革是我军发展的不竭动力,强军兴军的根本出路在改革。一、充分认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极端  相似文献   

16.
赵晶 《党政论坛》2013,(17):40-41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重承诺,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中国梦的提出顺应了当今中国发展大势,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热切期待,也顺应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全面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张健 《求知》2013,(9):14-17
在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关注。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载着新的使命与担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体现的是~种“国家富强一民族复兴一人民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逻辑。综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政策部署及近30余次重要讲话,可以看到,“国家一民族一人民”这一认知模式已经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基本认同。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3,(6):1-1
“要实现已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付出持续的艰辛努力。”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又一次谈及“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我们党以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为基础,在长期的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针对当前中国腐败问题新态势,就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深化和拓展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推进了我国反腐败战略的科学化进程,营造了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含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厚重底蕴。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全面掌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梦是国家梦与人民梦的辨证统一中国古代历来就有民本思想,提出过"民为邦本"等宝贵观念,但并没有在实践中很好实行。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以前,所有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