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求知》2005,(12):42-42
“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定位方案。“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将于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经高度为24126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2.
伍轩 《瞭望》2012,(44):8-10
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成功将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第一个深空探测器——嫦娥一号和第一个商业出口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的诞生地,也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建院40年来,我院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70多颗卫星、7艘神舟飞船和1个月球探测器。进入“十一五”以来,我院承担的型号研制任务急剧增加,包括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3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近百个航天器研制任务。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3,(1):37-37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初步形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她才23岁,平时连车都不会开,却成了中国最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首位女舵手。去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她驾驶的这艘"海上巨兽",作为海上唯一的测控站,圆满完成海上测控任务,确保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入伍仅3年多,她就驾船横跨南北半球,穿越太平洋与印度洋,先后参与完成  相似文献   

6.
丁雨晴 《党政论坛》2009,(14):34-34
新“北斗”助中国核弹破美反导网 据加拿大《战略数据链》杂志等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对中国批量部署新型“东风——31h”战略导弹表现出极大担忧。这是因为“东风——31h”导弹由“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制导,二者结合使美国反导网失去了效力。  相似文献   

7.
日前发射升空的我国试验卫星四号,是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百余名技术人员历时16个月研制完成的。该公司2008年10月由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出资组建,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定为“微小卫星研发基地”。  相似文献   

8.
曹国厂  杜一方 《瞭望》2022,(6):22-24
冰刀划不破的冬奥"战衣",不用到雪场就可进行模拟滑雪训练的风洞实验室,以及5G、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在科技赋能、技术创新的支撑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更炫更酷;赛场内外,在中华文化加持下,冬奥会受到空前关注,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受到海内外热捧,在"一墩难求"的情况下,人们发挥各自聪明才智,纷纷动手制作...  相似文献   

9.
以服务社会政府企业为职责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10年来,围绕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目标,以服务社会、政府、企业为职责,做好政府有关部门的助手,积极参与卫星导航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培育、规范卫星导航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实现行业自律;坚持行之有效有利增强协会透明度、行业凝聚力,倾听会员心  相似文献   

10.
新闻资料     
《瞭望》2000,(3)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以空间为基础的导航系统。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海上、陆地、空中和空间的各类用户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其基本原理是借助用户的无线电设备来测出用户相对于卫星的位置 ,再根据地面站测出卫星相对地球位置 ,经过计算之后即可确定用户的位置。由于导航卫星是运动的 ,因此需要多个导航卫星组成一个卫星网 ,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全时和精确地进行定位。导航卫星是一种专门作为导航用的天体基准点的人造卫星。导航卫星呈柱形 ,重量约460公斤 ,直径1.5米 ,星体两侧装有对太阳定…  相似文献   

11.
王爱华  杨晓玉 《学理论》2010,(29):78-79,99
数字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其中绝大部分取决于信息导航库的建设。对于如何使网络信息导航库的建设更加标准规范,我们从学科导航库建设的内容和规范、学科导航库的内容框架、学科导航库选择资源定位、网络学科资源的获取、学科资源的描述和揭示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2.
郑亲波 《党政论坛》2009,(10):50-50
每个晚上,无数人收看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一幅全景彩色卫星云图,将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天气趋势直观反映出来,这其中饱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几代科研人员的奋斗心血。17年里,7个研究室200多位科技人员协同攻关,给卫星研制安装“千里眼”——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才有了我国第一张清晰准确的彩色卫星云图。  相似文献   

13.
在经过近十年的酝酿、计划、磋商之后,欧盟15国终于在布鲁塞尔作出为伽利略计划进行政府拨款的决定。对于整个欧洲来说,这标志着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已经正式启动;对于美国来说,几十年来独占鳌头的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将面临严峻挑战;而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两个卫星定位系统的竞争无疑将使全球民事用户得到更加实惠、可靠、准确的导航定位服务。 伽利略计划是欧洲建立自己独立于美国GPS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目的是在使欧洲获得工业和商业效益的同时,赢得建立欧洲共同安全防务体系的条件。这一计划是由欧盟15国和欧洲航天局共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 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初步形 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这一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中国至今已发射和回收了十七颗,分别在轨道上运行了三到十五天。为使卫星安全返回地面,中国科学家攻克了变轨、防热、减速和回收等技术难关,并基本形成了返回式卫星公用平台。“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此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试验…  相似文献   

15.
载人二期突破以月球探测工程、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第二代导航定位卫星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航天员出舱活动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长期在轨技术等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设计工作寿命为一年的嫦娥一号大限已至,欧阳自远认为:只要它自身携带的燃料能够支持卫星在完成变轨任务时所需要的能量,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日前根据中国公开的信息揣测,到2030年,解放军的5类尖端装备技术可与美军比肩。 太空通信站 报道揣测,中国将开发十种装有火箭发动机的新型空天飞行器,其外型类似于中型战机,能携带小型卫星飞抵近地轨道,发挥小型太空通信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研制团队中40岁以下青年逾七成,平均年龄不足30岁;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试验队40岁以下者占60%以上。一支充满朝气、自主创新、顽强拼搏的研制队伍正在成为我国航天科研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汪金友 《党政论坛》2008,(13):62-62
在2008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中,有两个科学家和一个研发团队。科学家是钱学森和闵恩泽,研发团队是“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和发射集体。  相似文献   

20.
向阳 《瞭望》2004,(37)
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是从事航天器制造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载人飞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北京卫星制造厂以管理保成功,以创新促发展,先后成功地完成了50多颗(艘)卫星和飞船的结构研制、总装测试及发射服务等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