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吕耀东 《瞭望》2013,(31):10-10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出访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个东南亚国家,明谓“汲取东盟活力以促日本经济重振”.实为谋求“海洋安全合作”,渲染“中国威胁论”。在其感觉良好的“价值观外交”表演背后,展现出其借助美国亚洲战略再平衡,构筑所谓海洋国家民主联盟,谋求介入南海问题的海权图谋。  相似文献   

2.
3月8日至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出访中美洲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四国。这是1982年里根总统访问以来第一位踏上中美洲这块以往内乱频仍的土地的美国总统。如果说里根的前往表明美国更深地卷人中美洲内战的话,克林顿则是在局势终趋平稳之后,借出访来洗刷美国干预别国内政,严重侵犯人权的不光彩的历史,以图确立冷战后新的伙伴关系。美国干预中美洲国家内政由来已久。50年代初,危地马拉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因为不合美国心意而遭到颠覆c自此以后,中美洲各国军政府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暴力冲突就持续不断,美…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总理埃尔巴坎8月10日出访伊朗,一周后,叙利亚总理祖阿比飞抵德黑兰,成为6年来出访伊朗的第一个叙利亚政府首脑。此两次访问不仅时间相隔甚短,而且是在美国加紧制裁伊朗的背景下,所以引人注目。 叙利亚多年来一直是伊朗的盟友,是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朗的唯一阿拉伯国家,其总理出访伊朗本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在美国竭力促成叙利亚和以色列媾和之际,却去和美国的仇敌伊朗靠拢,不免会引起美国的不满,在美国总统克林顿8月5日签署“达马托”法案,决定对在伊朗和利比亚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投资的非美国公司进行制裁的情况下,埃尔巴坎不顾美国警告,毅然出访伊朗,并同德黑兰达成价值为200亿美元的天然气交易,更引起美国的愤怒。那么,既然美国反对属预料之中的事,伊,土,叙领导人为何仍要接触?  相似文献   

4.
阳春4月,中国高层频频出访,江泽民主席4月8日至22日对德国、利比亚、突尼斯、尼日利亚、伊朗五国进行国事访问;4月初李鹏委员长访问了日本;朱镕基总理4月15日到26日出访土耳其、埃及和肯尼亚三国;胡锦涛副主席4月底起将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此次中国领导人访问具有鲜明特点:不仅覆盖范  相似文献   

5.
7月7日到12日,美国总统布什出访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等非洲5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位出访非洲的在任总统。和2000年初布什入主白宫时忽视非洲的情况相比,美国关注的焦点忽然转向非洲耐人寻味。在美国政府疏远非洲数十年并留下许多空头支票后,如何拉近和非洲国家的关系,是布什此行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专电 美国总统布什在12月3日至8日的6天时间里,对南美的巴西、乌拉圭、阿根廷、智利和委内瑞拉5国进行了访问。这是美国总统8年来对南美地区的第一次出访。合众国际社在评论布什这次出访时说,此行“基本上是象征性的”,对解决拉美地区目前面临的问题“没有提出任何重大的新建议”。路透社评论说:布什总统在此行中没有表示美国准备提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主席访美聚焦李红旗刘江华盛顿专电江泽民主席10月26日至11月3日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2年来第一次出访美国,意义深远,为世界所瞩目。记者有幸目睹并参与报道了这一历史性事件,许多场面动人心弦。高规格高礼遇10月29日上午,白宫...  相似文献   

8.
人物     
《瞭望》2007,(38)
安倍晋三:日本首相辞职9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辞职,以期打破国会在《反恐特别措施法》问题上的僵局。安倍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曾表示,日本国会如不通过延长《反恐特别措施法》的相关法案他将辞职。  相似文献   

9.
上台半年多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才在4月26日至27日访问美国,看似怠慢,实则是安倍履行日美达成共识后的“碰头会”。在日美看来,安倍先行访问中韩两国,更有利于日美关系及其战略利益。尽管日本也有对美“亲而不从”的动机和想法,  相似文献   

10.
钟欣 《侨园》2007,(5):4-5
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7月2日率团开始了对美国、加拿大的访问之行。这是李海峰今年5月就任国务院侨办主任以来的首次出访,出访的目的主要是看望侨胞、慰问侨胞,同时希望通过各方面接触对侨胞情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出访朝鲜归来后,于14日到大庆视察,15日又在哈尔滨听取了黑龙江省委的汇报,并做了重要讲话。当时,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同志率中国农业代表团去美国访问还未回来,是由我陪同他在黑龙江视察、并向他做汇报的。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4,(8):3-3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月7日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访问期间,来自澳大利亚社会各界数百名华侨华人在堪培拉澳国会大厦前举行“向安倍晋三说‘不’”的抗议活动。活动组织者称安倍为“日本右翼代表人物”、“否定侵略历史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主要推手”以及“东亚紧张局势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3.
高友东 《民主》2011,(11):3-6
2011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应加拿大与中国议会协会、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和日本户田纪念国际和平研究所的邀请,率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简称和裁会)代表团成功出访上述三国。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和裁会顾问李进军等陪同访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上任伊始,便出访欧亚9国,从2月15日至25日,历时10天。国务卿上任,对欧洲访问,本是例行公事。但奥尔布赖特此行更负有同盟国商讨北约东扩,消除俄国疑虑的重任,因此欧洲之行便包括了对俄罗斯的访问。至于亚洲,历来不是新上任国务卿首次出访的地区,但这次却在转完欧洲之后前往亚洲,且除了盟国日本和韩国外,最后落脚在中国,这便突出了亚洲事务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分量。北约这一冷战产物,本应随冷战而去的,但1991年北约国防部长举行  相似文献   

15.
耶路撒冷专电 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8月7日至13日对美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他7月13日出任以政府首脑以来的第一次访美,又是在美总统大选和第6轮中东和谈即将在华盛顿举行之前,有其特殊的意义。 拉宾行前宣布,他此次出访的目的首先是改善同美的关系,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其次是讨论中东和平进程。访问结束后,拉宾声称“出访目的全部达到”,特别强调同美国政府及国会达成了相互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6.
东京专电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从9月28日至10月9日对美国、埃及、约旦、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曼进行了访问。海部这次出访重点是中东五国,是日本首相12年来对这个地区的首次出访,也是海湾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七个工业化国家中第一位高级领导人对中东五国的访问。海部此次出访立足中东,面向全球,透露出日本外交随着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动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的迅猛增强,将采取“不仅出钱,而且出人员、物资和智慧”的新方针。这是日本外交政策一个新的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17.
刘顺 《瞭望》2002,(26)
最近,美国磨刀霍霍,加大了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和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外交和军事准备,海湾地区上空战云骤起。 6月上旬,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突然出访科威特、巴林和卡塔尔,视察驻海湾美军,再次发出对伊动武威胁;美国媒体16日披露  相似文献   

18.
本月2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 将首次踏上南亚次大陆的 土地,对印度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这也是美国总统 22年来首次出访印度。 1998年 5月印度核试验后,美国对印度实施了经济制裁,目前尚未完全解除,因此克林顿的此次印度之行也是在任美国总统首次对一个遭受自己制裁的国家进行的访问。那么,克林顿在任期的最后时刻访问印度,其用意何在? 冷战结束后,南亚战略格局出现重大变化,苏联与印度联手对付美国的这种组合不复存在,这为美国调整对印政策提供了可能。从 90年代初印度进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成为世界10大新兴市…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最后任期内或许是最后一次重要出访活动中,第二次访问了乌克兰,而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久才从乌克兰回来。普京人主克里姆林宫后首次出访也去了乌克兰。乌克兰为何受到美俄如此青睐? 苏联解体后,美国以经济援助 为诱饵,大举向原苏联地区 渗透,在一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更是不遗余力、费尽心机。美国的渗透和北约边界的东进,引起俄罗斯的警觉和严重不安。俄美之间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在外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一乌克兰─摩尔多瓦一线展开。乌克兰是北约继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之后的东扩目标之…  相似文献   

20.
东京专电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4月28日至5月6日对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的访问,是海部去年8月上台以来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首次出访,是日本政府今年以来的又一次重要外交活动。这次出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明确表明日本政府要开展“大国外交”、的新意向,在当前急速变化的国际形势下既要配合美国和整个西方的全球新战略,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加速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