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涛 《学理论》2014,(9):1-2
罗尔斯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以及《万民法》。《万民法》是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这个版本的《万民法》收录了"公共理性再探"一文,由此构成了罗尔斯国际政治思想的整体架构,也同时标志着罗尔斯从道德哲学领域迈入了国际政治理论领域。  相似文献   

2.
陈纳 《侨园》2012,(12):25-25
1987年秋,我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从哈佛燕京图书馆出来,见到出口左侧的广告栏里有一张征召志愿者的广告,说是哈佛大学要进行一次筹款活动,需要志愿者帮手,愿意参加者请打电话……回到住处,我拨通了电话,对方是一架录音机。我按录音的要求留言,说明意图,并留下了我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第二天,我接到—位自称是南希的女士打来的电话,她约我在—个星期后的星期  相似文献   

3.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2,(16):50-50
◎【家的可贵之处】自问:大干世界,有许多可爱的女人,生活育无数种可能性,你坚守着与某一个女人组成的这个小小的家,究竟有什么理由?我给自己一一条条列举出来,觉得都不成其为充足理由。我终于明白了:恋家不需要理由。只要你在这个家里感到自由自在,没有压抑感……  相似文献   

4.
不忘初心     
1912年春天,哈佛大学教授桑塔亚纳正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上课,突然,一只知更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欢叫不停。桑塔亚纳被这只小鸟所吸引,静静地端详着它,一个少年时就藏在心底的愿望油然而生。他转过身来,轻轻地对学生们说:“对不起,同学们,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现在得去践约了。”说完,便走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民营企业的老板,在日常交往中经常说我是知识分子,或“你这个知识分子”。起初我听了还有些沾沾自喜,觉得无非是说自己学历高一些,文化多一些。可后来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儿,原来他所说的“知识分子”是带贬义的。是与“书呆子”甚至“臭老九”为同义词。我终于明白了,说我是知识分子,无非是  相似文献   

6.
陈立军 《党政论坛》2012,(14):61-61
觉着秋天的景色很美,瞅个周末便跟朋友去爬山。爬到半山腰我爬不动了,想打退堂鼓。朋友说:山顶上风景好着呢,坚持一下!听说有好风景,我鼓起士气,终于爬了上去。站在山顶,眼界一下开阔起来。山下稻田金黄、河道碧蓝,  相似文献   

7.
<正>偶然的机缘巧合,我经历了哈佛大学的一堂人生体验课。课程开始,所有的人被分成了两组,里面一圈,外面一圈,面对面站着,参与体验的有一百来人,围满了整个会场。教授先向我们讲授了规则:在遇到的人中,如果这个人你只是擦肩而过,不想和他或她做朋友,就伸出一个手指;如果你觉得这个人还可以,想认识一下,就伸出两个手指;如果你愿意和这个人做朋友就伸出三个手指;如果你认为这个人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你  相似文献   

8.
西花厅这个名字好听,其实是座旧宅,条件差,阴暗、潮湿。总理夜间办公多,从地面冒出的潮气寒气不利健康,常闹腿疼。我(周恩来秘书何树英)多次向总理建议,把房子修一修,都被拒绝了。我动了几次脑筋,终于也找出一条过硬理由:“这些房子也是国家财产,而且还有点文物价值,得保护好。按照正常情况也该维修了,否则房子会损坏的。”总理点点头同意,说:“我说的是正常维修,哪里坏了修哪里,要尽量节约。”  相似文献   

9.
季承 《各界》2010,(8):6-9
季羡林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虽已辞世,但生前身后的种种是是非非似乎因为当事人的远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外界的种种猜测之下,大师之子季承终于无法再缄其口,历时年余而成《我和父亲季羡林》。在儿子笔下,季羡林可以说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一个有国无家的浪人,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接受一个有缺陷的季羡林。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1,(16):21-21
总书记讲话,我也跟广大网友一样,是同时听到的,之前我也没看到。我有幸到了人民大会堂,直接聆听这个讲话。可以说是近距离。所以,事前了解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所以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领会总书记讲话。总书记的讲话一万多字,讲了个把钟头,应该说很简练。给我印象很深的,总书记讲话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初次听到蒋铁柱这个名字,我有种强硬和刚直的感觉;一旦见了面,却觉得“名不符实”,他总是笑嘻嘻的两眼眯成缝,可以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记得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去请时任上海市体制改革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的蒋铁柱,来给我任职的南市区的干部们作报告、他讲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据有理,  相似文献   

12.
1949年6月,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各界人士座谈讨论国家名号问题,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我父亲说‘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了,就不用再写民主了。还有选国旗方案时,当时毛主席说中国有三大河流,黄河、长江、淮河,要填上横杠。我父亲就说把国旗劈为两半,不成了分裂国家了吗?后来就定了五星红旗。”张素我说。  相似文献   

13.
有副流传很广的对联,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那些"不行也行"的干部,我确实见过不少.对于"行也不行"的干部,我却见得不多.带着这个问号,我对"行也不行"的现象作了一番窥探,终于发现了一些使优秀人才"行也不行"的秘密: "行高众非"说.你在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靠艰苦奋斗取得成果,靠呕心沥血有了收获,虽然心地坦荡,有些人却用你为了图谋私利的小人之心度之.他们没有和你公开竞争的能耐,却有暗地里冷讽热嘲的本领.你光明磊落满不在乎,他们却乘虚而入狠下功夫.你憋足了  相似文献   

14.
我的小说观     
我很喜欢读小说,也学着写小说。我对小说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小说其实应该叫做“心说”,就是用心说的。作家把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话和所写人物心里想说的话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说来有头有尾、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又有意义。我爱读这样的小说。我也学着写这样的小说,《爱的咏叹》、《梳头娘姨传奇》等小说就是这样的习作。我不知道这样的小说是不是叫做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但我不管这个,我有自知之明。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心写,用心说。写作的实践,读者的鼓励,使我增强了责任感和信心。偶然…  相似文献   

15.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未羊 《瞭望》1995,(31)
谁都知道,新加坡是个小国,洋腔洋调的说法是迷你(mini)国,因为它统共只有大约620平方公里。那么,莫非你伏天里热昏了头,说它大,还要“哉”? 别急,我说的是感觉。我不管它是600平方公里,还是6亿平方公里,反正在我的感觉里它是一个大国,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昂首阔步的泱泱大国。我现在就来说说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待我说完之后,你会同意我的感觉,也会说,是的,新加坡确实是“大哉”。 其实,这个话我去年就想说,只是让杂七杂八的事情一搅而终于没有说罢了。 去年,有一个美国青年在新加坡恶作剧,把人家的汽车乱涂了一通,新加坡法院的判决很绝,打屁股。就是脱了裤子,用皮鞭抽。起初,我心中有些不忍。那种青年,是上海苏州一带称作“小赤佬”  相似文献   

17.
将近10天,全世界的眼光都在关注着北冰洋的巴伦支海,关注着沉没在100多米海底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关注着艇上118名俄海军官兵的安危,关注着聚集到北摩尔斯克的被困艇员亲属,人们以极大的同情在为他们祈祷。救援行动宣告失败,悬念终于落地,尽管人们极不情愿接受这个现实,但死难者己不可再生,巨大的痛苦留给了生者。正如俄总统普京8月23日在接见遇难官兵亲属时所说,“我知道,大家心中的悲痛是无法估量的,我找不出任何言辞来安慰大家。我只能说,我的心在痛。但我知道,你们的心比我痛得更厉害。”痛定思痛,大家都…  相似文献   

18.
正我在乌镇参加了全球互联网峰会,在这个会议上有马云,也有苹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问题,说:"雷军,你说你有一个目标,要用5到10年的时间,做成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全球第一。"我忙点头。但是他没有再问我,他去问苹果公司的高管,说:"你怎么看?"这个苹果公司的高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09,(18):24-24
在中共七大上,陈云曾经说过:财经工作是他的“本行”。那时,陈云接触财经工作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对这个“本行”却已情有独钟。后来,陈云长期主管财经工作,十分重视算账。他心里不仅有大账,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明细账。在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算盘是算账的基本工具。可以说,陈云一生都与算账和算盘结缘,晚年的陈云还曾戏称:“我是算账派,脑子里有数目字。”  相似文献   

20.
选择政工     
我在大学里是学国际企业管理的,说起来和政工是两码事,以前也从没想过今后要干这行,但由于我从小对书法和文学比较爱好,所以在校时就一直负责班上的宣传工作。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几乎是历任了所有班级的宣传委员一职。 这种缘分终于带我到了现在的政工岗位。还记得在毕业前的供需见面会上,当单位的人事处长不问我的专业知识,却对我在大学里担任过的学生会宣传部长、团委宣传部长等学生干部职务表示出极大兴趣,仔细询问我这方面的情况时,我这才意识到,命中的缘分终于来了。 于是我就“双向选择”到了现在的宣传工作岗位。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