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宪法实施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制度机制,是确保改革开放各项任务与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实现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宪法确认坚持改革开放的国家根本任务。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宪法保障,并将坚持改革开放确立为国家根本任务,是我国宪法的一大特色。1982年颁布的宪法就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措施提供法律认可,打破了  相似文献   

2.
冯学莲 《创造》2019,(7):41-43
我们党根据国情提出并施行的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有力推动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效,最大程度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我们国家由建国时期的站起来,逐步过渡到富起来,直到当前的强起来。改革开放的成效是中国人民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艰苦奋斗的结果。本文就将从历史、现实、世界和理论四个维度去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过去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张,今后这种对立也不会消失,将长期地或明或暗地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表现出来。那种认为只要改革开放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无须去考虑它是姓“社”还是姓“资”的观点是错误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它不仅由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性质所规定,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所证明。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制度建设为主题,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经验和显著优势,并描绘未来制度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和魅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向前发展。一、深刻认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进制度建设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把改革开放放到与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邓小平是如何具体阐述改革开放的呢?本文即试图对此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6.
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建设是全国党政军民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目标,也是新时期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大局所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军队要一切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89页)加强军队建设,当前最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自觉性,参加和保卫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命的图腾与涅磐,其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信念。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尽管先进典型依然还在主流文化圈被反复树立与强调,但其荣耀已难以与改革开放前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8.
罗琴  胡沫 《传承》2012,(6):54-56
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环境下实现的。其中,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是国家事业的核心领导机制和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是国家事业昌盛发展的路径机制,改革开放是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开放30年我省地方立法的发展及成就地方立法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一项重要职权,地方立法是管理地方国家事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残联成立30周年。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残疾人的共同使命和愿望。在国家40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改革开放的画卷中,残疾人事业的改革开放是极其璀璨夺目、光彩艳丽的一笔,举世瞩目、令人骄傲。残疾人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传统业务。在民政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始终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后的首个国家宪法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首现行宪法与国家同步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意义尤为重要。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颁布施行的现行宪法,自诞生之始就承担着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推动创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1983年,我国恢复国家审计,这不仅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审计部门在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将会越来越凸现出来。在新的一年里,审计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国家—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既是公共政策形成模式变化的环境背景,也是其深层次原因。改革开放前,在国家和社会高度重合的背景下,中国公共政策的形成模式是国家主导,这种模式与公共政策的现代性价值取向有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公共政策形成模式正在由国家主导转向为国家为主导且国家与社会有限互动的模式。这一具有现代性价值取向的转型,表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开始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作与互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更加得到重视和彰显。而受当下中国社会政治发展水平和国家—社会关系的制约,这一转型还有着渐进性、局部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其意义有一定限度。中国公共政策形成模式现代转型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国家—社会合作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和社会实现良性互动,使其最终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用无可辩驳的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邓小平这句话的预见性、科学性、真理性和战略性。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开创性的巨大变化,简言之,改革开放40年是辉煌的40年。之所以说是辉煌的40年,是因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统计公报》和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改  相似文献   

16.
(上接2011年第9期封三)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9,(2)
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指明创新对于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人民大胆地试、勇敢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前,国家全面控制下的"总体性社会"导致行业组织的孱弱甚至是消失。改革开放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适,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范围缩小、力度减弱,控制方式也从思想道德控制转向制度规制,促成了市场与社会力量迅速崛起,行业组织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职能扩张、自主性增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建设齐头并进,分权与治理成为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新态势。国家主动向行业组织赋权,协作治理机制逐渐成型,强国家强社会的图景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对曲阳路街道群众说的“你们生活得好,我就高兴”,道出了党的基层工作的真谛,也是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指针。曲阳路街道筹建的时期正逢改革开放全面启动,因此曲阳路街道的发展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也是改革开放在基层社会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9,(31)
正我长期在城市国家新加坡工作,总是感叹这个城市国家的国际魅力。顺德是我多年来研究中国的一个观察点。在做顺德研究时,我总想把新加坡和顺德两地做些比较,尽管前者是一个国家,后者只是中国的一个县域。这么做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同新加坡一样,顺德这个小地方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力也超越了其地域限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往回看,人们会发现,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关键阶段,顺德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国家很多方面的改革开放政策都是从顺德开始的,或者为顺德人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