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全球性的科技浪潮的兴起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民族的科学精神也在日益得到弘扬.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都十分强调了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这恰恰说明,目前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科学精神的弘扬,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需要科学精神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赵荃 《学理论》2010,(10):10-11
包含人文精神的现代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它把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其终极目标,贯穿于科学实践活动的始终。科学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密不可分,它是推进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支撑,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与完善。只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陈勇 《学理论》2012,(20):63-64
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必要性,对科学精神及其如何弘扬的一些看法:一是在内化方面,提高学术水平,防止学术腐败;二是外化方面,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4.
施平 《瞭望》2000,(24)
6月 4日,新华社播发了江泽民同志为《院士科普书, 系》所作的序言,题目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 质》。 6月 5日,江泽民同志又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大会上作了长篇讲话,号召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兴起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提高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持续不断的呼声,几代先进的中国人都认识到这是中国振兴的必由之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更把科教兴国作为长期的国策。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在新的世纪中,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在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  相似文献   

5.
邓伟志 《民主》2012,(11):14-15
学一点科学知识不易,掌握科学方法更难,培养科学精神是难上难。可是再难也得努力培养和弘扬科学精神。因为,要科学地生活离不开科学精神,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也离不开科学精神,要科学发展更离不开科学精神。不仅如此,如果缺乏科学精神,所谓的"科学生活"不可能科学,所谓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不可能科学,所谓的"科学发展"也不可能科学。"科学"不是标签和广告。科学精神是科学事业,乃至各项事业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在辛亥革命之后、"五四"运动之前的1916年,中国第一个提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人类文明大厦的顶梁柱。人类生活与科学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到全球经济、政治、外交,中及企业的决策、管理、经营,小至个人的衣、食、住、行,何处没有科学知识的应用?为了更有效地驾驭科学、运用科学,必须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迈向新世纪的中华民族更需要弘扬科学精神。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当然不是那些具  相似文献   

7.
开滦煤矿始建于1878年,素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开滦人不仅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奉献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塑造了让整个工人阶级引以为豪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开滦集团抓住传承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这个核心,着力培育具有开滦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为企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8.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实现科学发展观所谋求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必须使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具备一定的利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弘扬科学的批判精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保证.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这种批判精神的必然旨归.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的时代要求。弘扬劳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伟大奇迹的关键“钥匙”。从历史逻辑看,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体现了对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扬;从理论逻辑看,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的发展和升华;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是对现实问题和挑战的必然应对。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探讨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内在关系,有助于科学把握“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这一时代要求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科技文化的价值观体系。作者认为,求真唯实、批判创新与宽容是科学精神和科技文化的基本内涵,同时也是现代科技文化的价值观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次,联系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现实,对伪科学和邪教的反科学本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最后,文章指出,在目前我国经济政治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现的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伪科学和邪教的本来面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四”精神的真谛是科学与民主。70年来,德先生因先天不足,赛先生因后天失调,两者均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期望值,科学民主的实践走了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因此,我们今天纪念“五四”运动,其主旋律仍然应该是弘扬科学精神,推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1,(10):4-4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下午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马拥军  王维东 《学理论》2009,(15):13-14
本文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思想和学习体会,论述科学发展观中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包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等几个主要精神。强调树立科学精神对于理解、掌握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强调只有将科学精神与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来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推动科学发展观向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多年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培育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按照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部署,大庆油田牢牢抓住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核心,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油田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揭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蕴涵,阐明其时代要求、价值规定和目标定位三个前提性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既是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三个基本特征——时代性、价值性和目的性的积极回应,也有助于实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之间的现实勾连,是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要做实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文本,更是一种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蕴含在它的文本之中,但更多的是蕴含在它的实践本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本性内化为对生命价值的探求,最终统一于理性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不仅展现理论的科学性,更体现实践的可行性,强调实践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必须遵循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但是不管是从哪个维度去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我们都不应忘记马克思主义蕴藏的“类主体”高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当代化、中国化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新简章.(一)贯穿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民主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它具有原则性、务实性、过程性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是实现中国民主化和民主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原则性。要不要发展民主,要发展什么样的民主,这是民主化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对此,邓小平具有坚定的原则立场。这种原则立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把政治上发展民主,作为国内最重大的新政策之一。邓小平…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感到一种迫切的需求,即对科学精神的需求。这种需求以现代科学的发展为依托,以杜会各领域的现实实践为根据,伴随着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正在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如今科学本身的重要地位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科学不发展,我们只能永远处于落后地位;而在重视发展科学的同时,我们应更进一步地重视作为现代科学的灵魂而存在的科学精神。我们需要借助这种科学精神冲破各种迷信和愚昧的藩篱,对自身周围的一切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观察这个迅速变化着的世…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但在新形势下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错误言行,表现为"封闭式""空心式""功利式""割裂式"和"伪装式"五种主要类型。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理性精神,就需要正确辨析、拒斥非理性、错误言行,顺应时代呼唤,坚守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敬业奉献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