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读“无用”的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益处。天下最好看的书往往是“无用”的书。清新隽永的诗歌和散文;耐人寻味的历史和哲学;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小说……足够让人享用一辈子。而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2.
我想为大家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范文澜先生著的《中国通史《。为什么要读《中国通史?》因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知道和了解自己的历史,这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一个基本点。记载中国历史的书很多,比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但这类古书,读起来工程浩大,非寻常人可读之。记得在十年浩劫时,我埋头测览了《二十四史》,后来在七十年代又翻阅了一遍《资治通鉴》,前后花了六年的时间。而且,读这两部书,没有扎实的古文根底不行,因此,《中国通史》是读中国史的入门之作。范本《中国通史》初版于1942年,原名《中国通史简编》,我最早是在…  相似文献   

3.
刘明清 《党政论坛》2010,(14):41-41
读“无用”的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益处。 天下最好看的书往往是“无用”的书。清新隽永的诗歌和散文;耐人寻味的历史和哲学;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小说……足够让人享用一辈子。而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让自己的思想无边无际地畅游,忘记生活中的烦恼,真正享受到读书的最大快乐。  相似文献   

4.
蕴涵 《学理论》2008,(17):87-87
读书养德: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怡情益德。古言道:“不读圣人书,难有圣人德。”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读诸子百家这类富含哲理的书,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读蕴藏着先进思想、优秀品质、浩然正气的先进人物传记,激励着我,充实自己的人生;读书使我心地思善、为善,  相似文献   

5.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  相似文献   

6.
肖冰 《党政论坛》2014,(16):18-19
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换上了985大学的毕业生,以后这样的情形可能会越来越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埃塞俄比亚时曾经对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提到一起在北大的岁月,惊奇地发现两人都在学校西南部居住,他们是北大的同届毕业校友,但是读书的时候不认识。穆拉图读哲学,李克强读法律。  相似文献   

7.
晏建怀 《各界》2014,(2):66-67
一 李迪是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聪明颖慧、博学多才,当年还是毛头小予时,他曾以自己的文章为“敲门砖”,希望拜见文坛领袖柳开,柳开读了他的文章后,过了好久才出来,惊喜地对李迪说:“读君之文,须沐浴始敢见。”  相似文献   

8.
人之别于动物,很重要一点,就是人会感动。 面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人会感动;聆听“怒发冲冠”、“苏武牧羊”,人会感动。登泰山绝项,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人会感动;乘一叶扁舟,沿三峡而下,叹鬼斧神工,人会感动。即使读到一篇佳作,看到一幅名画,人也会感动得潸然泪下。古人云:读《出师表》不动情者谓之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谓之不孝。近人读林觉民《与妻书》,读吉鸿昌《绝命词》,读“保尔名言”,读“雷锋日记”,也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9.
读传记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哪怕是坏蛋的传记也不例外。最近读了当年大汉奸陈公博的传记,就有了一点有趣的发现,那就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了心想当汉奸。他不但顾虑重重,还劝汪精卫暂时不要与日本人来往。汪精卫与日本人勾结他并不赞成,发“艳电”向日本示好更不赞成,但又说服不了汪精卫,因为汪精卫地位比他高,资历比他老。到香港以后,他以侍奉老母为名,隐居起来,闭门不出。他早年丧父,母亲多年守寡,现在尽孝,谁也说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10.
王乾荣 《民主》2012,(3):51-51
近读作家京梅和环保学者郭耕合著《地球伦理》一书,脑子里始终萦绕着几个问题——何谓地球伦理?人之伦理与地球伦理,是什么关系?人怎样做才既符合人伦,也不悖“地伦”?  相似文献   

11.
邱连波 《民主》2009,(1):44-46
最近,读了武斌先生的论文集《望湖论丛》,颇有感慨。武斌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长,是我工作和学习中特别注意的有创造力的学者之一.而且.我们还是同一个民主党派——民进的会员。读他的著作、论文,让人感到一种理性的深邃和对现实的关照,感觉得到他力求把对文化的向往与对社会的关怀结合到一起的用心。  相似文献   

12.
钱理群 《学理论》2008,(2):88-90
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要从中吸取精神资源。经典的选择与阅读,必须有开阔的视野.不仅要读古代经典.还要读现代经典.不仅要读中国经典,而且要读外国经典,不仅要读西方经典,还要读东方国家的经典,不仅要读文学经典,还要读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经典,等等,绝不能将任何一个经典绝对化、神圣化,吊死在一棵树上。而在阅读经典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读书的讲究     
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要读历史书。中国人不能不知道中国的历史,无论你是从事社会科学,还是从事自然科学,或者你是一个商人,一个军人,一个政治家,历史书总是特别重要.因为任何唯物主义的理论,就是从历史实践中诞生的。了解历史,也就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明白人类的创造作用,找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第二是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对于爱好文学的青年尤为重要。我们今天的不少小说家与诗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很美,很别致,但细细一读,发现不少人的文章缺少功力,也…  相似文献   

14.
干部上学岂可让人代读编辑同志:最近一位在某省党校任副教授的朋友告诉我,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在职研究生班,学员多数是县处级干部。按要求,每月应来校上四天课,可实际上有些人一年难见几次面。那些“官学生”派个机关干部来听课,回去后“在读”干部看记录。这种“代读...  相似文献   

15.
乔建忠 《党政论坛》2009,(19):61-61
《东方早报》4月30日A42-A43版全文刊登了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读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陈丹燕 《党政论坛》2009,(20):26-26
一个人在儿时读童话,看到的是神奇的世界。一个小人,躺在自家干净温暖的小枕头上,听母亲读童话,满脑子都是奇妙的想象,他以为那就是自己长大以后,将要进入的世界。那时的童话,好就好在,小人看到了世界的公平,好人总归是要战胜坏人,小红帽总是打得过大灰狼,灰姑娘也终于可以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皇宫里。达到这个理想以前所经历过的九九八十一难,都因为胜利而变得非常浪漫,一点也不苦。  相似文献   

17.
杨顺菊 《学理论》2010,(5):65-66
双向交流对构建和谐的馆读关系具有重要作用。馆读双方应灵活采取多种交流方式,消除交流障碍,提高交流质量,促进馆读和谐。  相似文献   

18.
陈晋 《党政论坛》2009,(22):12-13
一、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 提出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历史定位,而是说,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确实非常罕见。对毛泽东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不是简单靠兴趣支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伍振 《党政论坛》2010,(2):50-51
对黄鹤楼一直有一种神往。幼时读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和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这座名楼就永远地铭刻在了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苏省滨海县实行“民主弹劾干部制”,规定县人大代表或党员代表等,可以联名弹劾本单位内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弹劾议案经代表表决形成决定后,被弹劾人将被解职,3年内不得担任同一职务。这样就使得普通党员、群众和一般干部,都有对工作不称职领导干部进行弹劾的权利。读之,不禁让人产生诸多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