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雷 《各界》2011,(7):93-95
一见钟情1940年,初春的延安一片盎然生机,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张学思随伙伴一起来到延安女子大学礼堂听报告。报告会开始前,爱动的年轻人谁也不愿待在座位上傻等,各自寻找着认识的熟人,不一会儿,与张学思同来的伙伴们便都散光了。张学思独自一人坐在第三排的长条板凳上,  相似文献   

2.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从1935年10月,党巾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原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直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陕甘宁边区创造出一个党风正、军纪严、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3.
祁玉江 《各界》2014,(12):30-31
父亲是1934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先加入谢子长领导的陕北红三团,后改编为刘志丹、宋任穷领导的红28军。1936年春随军东征。后回师陕北,转为地方游击队。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延安,父亲所在的陕北游击队又改编为教二旅,在旅长罗荣发的直接指挥下,奉命南下到延安东南的官庄、临镇、麻洞川一带阻击敌人,掩护党中央、毛主席安全撤离延安。  相似文献   

4.
这里记述的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两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一是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开学那天,副校长彭真同志问兼任校长的毛泽东同志:党校是不是应该有个校训?毛主席答:就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后来,中央党校新建了礼堂,毛主席题写了“实事求是”4个字,由石匠镌刻在汉白玉石板上,嵌于礼堂墙上。1947年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这块石刻被延安的群众悄悄珍藏了起来,1948年延安重回人民手中,这块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石刻才又恢复了原样。二是抗日战争初期,除云同志从莫新科回到延安,毛泽东同志和他谈过三次要学哲学,特别是强调实事求是。50多年后的1990年1月24日,陈云同志在杭州,把他题写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15个字的条幅,送给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并对他们说:在延安时,我把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读了一遍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实事求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这15个宇。  相似文献   

5.
正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这中间大概十三年的时间称之为"延安时期"。民主政治是延安时期的最大特点,毛泽东曾经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进  相似文献   

6.
正一张学良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是从他与周恩来举行延安会谈时开始的。1936年4月9日至10日,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就红军与东北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问题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张学良当时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联共抗日诚意,对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是支持的。关于这一点,参加延安会谈的刘鼎,在他后来的回忆材料中亦做了具  相似文献   

7.
1937年8月,回国不久的叶挺受周恩来委托,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事宜,通过当时正在上海指挥作战的第3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向蒋介石提出建议。10月2日,国共两党代表经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然而,在未与共产党协商的情况下,蒋介石于9月28日单方面核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并于10月12日发布了新四军番号。由此,促成了叶挺的首次延安之行。同时,也开启了叶挺与延安的终生情缘。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0,(10):54-55
1940年底,我(即杨尚昆)到延安时,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情况十分困难,原因有三个:一是抗战初期,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国民政府按4.5万人的编制拨发经费,3年后,八路军、新四军已发展到50万人,经费却分文没有增加,连外来的援助也常被国民党扣发;  相似文献   

9.
陈鲁民 《民主》2008,(1):46-46
早年读过一篇曹靖华的散文《三五年是多久》,说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离开江西瑞金时,老百姓依依不舍,一位老大娘拉着红军战士的手,问何时能够回还?红军战士说:三五年就回来了。盼啊盼,血里火里。大家互相激励,坚持一下。红军三年就回来了。可是,红军三年没有回来。大家猜测说。那就是五年吧。又是盼啊盼。火里血里,红军五年头上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是一九四二年毛主席为中央党校大礼堂的题字。中央党校建于江西瑞金,随红军长征到边陕北后,先后设于瓦窑堡、保安、定边等地。一九三六年底延安和平接管后,党校随党中央机关于一九三七年初迁到延安,初设于城东十华里处的桥儿沟,不久又移至城北五华里处的小沟坪。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直到今天依然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本期"习近平用典"特摘编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经典名句,与读者学习共勉。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22)
编者按〕耶娃·萧又名叶华,是我国著名诗人萧三的夫人,原籍德国,摄影家。40年代,她同许多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一起在延安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本文是她对自己在延安一段生活的回忆。初入延安1940年10月22日,萧三带着我和孩子到达延安后,当天下...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同志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所作的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党建理论著作。这部著作解决了共产党员如何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通过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习惯,使自己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它不但在延安整风中哺育了整整一代共产党人,而且在随后的几十年发展中,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论修养》一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鲜明的独创性。刘少奇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首创共产党员修养理论。这一理论在重申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思想建设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重点…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奴役和压迫,挺直腰杆,站起来了。而1942年的延安整风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打败蒋介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思想被全党普遍认识和接受;经过延安整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得以形成;经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政治路线;经过延安整风,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  相似文献   

15.
任均  王克明 《各界》2011,(2):22-24
我是在延安结的婚。我的五个孩子里,头两个是在延安生的。一个是大儿子延风,一个是大女儿乔乔。 1942年夏天,在延安平剧院工作时,组织上批准我和一达结婚了。我们分配到了一个小窑洞,俩人把自己的东西都放在这个窑洞里,就算是成家了。可是,只有我拿来了从家里带到延安的被子褥子,和一个小柳条箱子,一达却没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5)
红军长征沿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带迂回行进,在避开敌人锋芒的同时,又遇到敏感的民族问题。藏族是我国历史上一支重要民族,也是民族风格极具个性的民族,宗教、习俗、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巨大差异,使历代统治者都要多加注意。红军长征时在藏区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得益于我党正确的民族政策及其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日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共工穴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王明“左”倾路线和张国青右倾分裂主义的严重错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挽救了处在危机中的中国革命。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k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一次伟大转折红军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结果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IOO万兵力、向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  相似文献   

18.
孙国林 《党政论坛》2008,(22):49-49
据文献记载,延安时期的稿酬至少从1936年8月就已实行。此时,二、四方面军正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和党中央尚在保安,而且硝烟未熄。为“在全国和外国举行扩大红军影响的宣传,募捐抗日经费”,中央决定出版《长征记》。为此,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联名向陕北一方面军各部参加过长征的同志,发出征稿电报和信函,希望大家积极撰稿,展示长征宏图。征稿信说:“来稿请于九月五日以前寄到总政治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国民党媒体虚假报道的影响,红军长征的英勇事迹在一定时期内并不为人所知。此后,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加强了报刊宣传,尤其是在陈云、范长江、斯诺等党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长征的历史真相终于被昭告于众进而广为人知。这不仅是一场宣传上的胜利,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有利于改善党和红军在广大民众中的形象,有利于增强人们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遵义会议前后周恩来在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中的关键作用金朝晖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长达四年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所以能在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